蘇宏海
摘? ? 要:隨著人們對蔬菜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蔬菜種植與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符合現代農業背景,既要保證蔬菜的產量、質量,又要保障整個種植過程的科學、環保。從現代農業背景下蔬菜種植現狀的分析入手,從蔬菜綠色種植與綠色管理兩個方面探討了其中包含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現代農業;蔬菜;綠色種植技術;管理技術;要點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3-0073-02? ? ? ?中圖分類號: S63? ? ? ?文獻標志碼: B
1? ?現代農業背景下蔬菜種植現狀
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依托于科學技術的進步,首先,就環境因素來說,以土地為例,目前具有酸、堿、旱、濕等不利于種植業發展的因素,都可以通過特殊科技手段進行改良,使之變為良田沃土。其次,在農業技術改造方面,我國依托于農業技術結構現狀和農村經濟條件,注重采取綜合化的農業技術發展策略,在現有農業技術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提高生物農業技術、有機農業技術的研發力度與應用比重,以提升農業生產的綠色化、科學化水平。最后,在生產方式上,現代農業大力倡導精細化農業的發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在自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經濟地利用各種有限資源,更能實現“變廢為寶”,將傳統時期農業生產難度大甚至無法支撐農業生產的土地、空間重新利用起來。例如,可將普通農業用水替換為新型營養液,實施“水栽法”的現代生產方式,從而充分補充低質土地、空間的營養短板,滿足長期性、穩定性的作物種植需求。
此外,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背景的重要特征之一。農業信息化具有三大特點:一為農業信息技術的優先發展,二為信息資源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經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三為信息產業的發展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并優化了農業內部結構。基于此,我國已經建成了一些大型農業信息資源庫、農業專家系統等,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的“農業專家系統”,能指導農民科學育種、栽培、施肥、防治病蟲害、進行田間管理等,已在20多個省市推廣使用,增產糧食13.5億kg、棉花35萬擔,節肥34萬t[1]。
因此,蔬菜的綠色種植管理技術,也必須結合現代農業的時代背景,依托于高新技術與信息化的發展去實現。
2? ?蔬菜綠色種植技術
2.1? ?土壤的選擇
土壤作為蔬菜生長的基質,為其提供了最基礎的環境與營養。無土栽培技術就是采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代替天然土壤,以達到控制蔬菜對營養物質吸收的效果。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為了達到蔬菜高質量、高產量的要求,都需要選擇肥沃的土地作基礎。就土質而言,首先需要對土地的酸堿度進行測試,選擇酸堿適中的土地。其次查看土壤透水性,選擇透水性好、團粒結構多的土壤,如沙壤土、黏壤土等。接下來對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展開調查,了解其內部有機物的整體含量,并依據結果選擇合適的蔬菜試種,查看效果是否符合預期。在確認土壤質量與蔬菜的生長需求完全匹配時,才可以開展規?;?、正式化的種植活動。此外,在每茬蔬菜收獲之后,都應該對土壤進行松土、翻土、營養改良等,以此保持土壤的高質量。
就地理位置而言,種植蔬菜的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居民生活區域的地帶,并確保周邊無工業生產活動,以免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對土壤產生深度污染,對蔬菜種植的可行性與安全性構成威脅。如果是采用大地種植的方式,則要選擇地勢平坦、開闊的場地,保證土壤的光照與蓄水性,如果選擇塑料大棚或地膜栽培種植技術,則要重點考慮光照因素。
2.2? ?種子的選擇
在種子的選擇上,首先要結合當地地理位置與環境因素,如光照、水分、氣溫、土質等,選擇最適合種植的蔬菜品種,例如,在春、冬兩季光照較弱的地方可以種植大蒜、菠菜等對光照需求量不大的蔬菜品種,在光照較強的地方可以種植油菜等蔬菜品種。
其次要選擇產量高、抗病蟲能力強的優質品種,以便從根本上提高蔬菜作物對病蟲害侵襲的地域能力,進而將后續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的應用概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充分順應現代農業領域與食品市場的“綠色無公害”要求。而后要在種植之前,對所有種子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選擇無害化的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如晾曬或溫湯浸泡,保證處理過程的嚴謹性,從而實現傳染類病害的有效控制。最后篩選出優質、健康的蔬菜種子,為種植目標的理想化達成夯實基礎。經過處理后的種子發芽率和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更高,同樣有助于減少后續藥物的使用,達到綠色無公害的目的。
最后,在播種之前需要對苗床的科學選擇引起重視,盡量保證種植土壤做到光照充足、營養充分。在此基礎上,先開展適度的施肥活動,以進一步增強土壤肥力。然后,再使用化學藥物實施殺菌消毒作業,去除土壤中積留的蟲卵與致病菌,為幼苗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以此保證種植蔬菜的正常生長過程不會被影響。
2.3? ?肥料的選擇
需要明確的是,蔬菜的綠色種植并不代表徹底舍棄肥料。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確認蔬菜自身保有充足生長養分的同時,還需適當實施人工干預,以促進蔬菜的快速生長,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要科學地進行施肥,如增加有機肥含量與科學施氮肥都是可取的。有機肥料種類繁多,包括生物肥料和餅狀肥料,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質,而且可以提高堆肥和土壤的蓄水能力,并增加無污染綠色蔬菜的養分含量[2]。除此之外,還可將微生物肥料作為傳統肥料的替代施用品。微生物肥料是現代農業發展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環保肥料,其主要依靠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實現對土壤肥力的強化。該肥料的施用,既可以滿足補充蔬菜營養的需要,又能夠減少其他肥料的施用。
2.4? ?農藥的使用
農藥的出現,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農殘污染的消極問題。因此,在進行綠色種植時,農藥的合理選用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來說,應該盡量減少或避免農藥的使用,但如果是為了防治病蟲害、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而必須使用,則要選擇毒性較低、不易殘留或者殘留部分的處理較為簡單的農藥,既可以抑制病蟲害,又不會對環境帶來較大危害。
為了達到避免使用或合理使用農藥的目的,需要種植人員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且對市場與農業新技術保持關注,在了解各類蔬菜受到病蟲害時,要確保農藥的科學用法、用量,還需掌握可以替代農藥處理病蟲害問題的綠色防治手段等。
3? ?蔬菜綠色管理技術
3.1? ?灌溉管理
無論是大地種植還是溫室大棚,又或是地膜栽培種植技術,灌溉管理一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灌溉不及時,會導致干旱問題,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發育;灌溉過于頻繁,又會導致土壤營養流失及蔬菜易患病蟲害等問題的出現。所以,要想達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就必須要制定出與蔬菜生長規律相適應的灌溉方案。
首先,應對灌溉水源的水質進行嚴格把控。在實際灌溉之前,種植人員應該對當前使用的水資源展開檢查,把握其中的具體指標,只有當所有指標全部達標之后,才能開始灌溉工作。在灌溉的過程中,還需要種植人員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污染超標,立刻停止灌溉,并及時予以調整,以防污染情況繼續加重。其次,不同種類的蔬菜,對于水的需求量不同;處于不同生長期的同一種蔬菜,對水的需求量也不同;在不同季節的灌溉,需要的水量不同;不同土質、不同地勢的灌溉,需要的水量依舊不同。因此需要種植人員全面了解其中的規律,并結合實際地域種植情況,做到科學合理的灌溉,從而保證蔬菜的健康與品質。
3.2? ?病蟲害防治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產品的使用,保證蔬菜的綠色種植,病蟲害的防治是尤為重要的一環,其中又需以預防為主。預防病蟲害,除了本文中提到的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的方法外,還應該在種植之前對土地進行翻耕、晾曬與殺蟲,在蔬菜幼苗階段進行定期清理,在種植后期注意采取雜草清理等措施。
病蟲害管理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實踐原則,并采取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防治手段相結合的策略,以實現病蟲害威脅的最大化削弱?,F階段,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有懸掛殺蟲燈、布置誘蟲板等;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有性激素誘殺、天敵捕殺等;常用的化學防治手段,則是根據病蟲害種類施用藥劑防治,但要注意盡可能少用農藥。
3.3? ?生產合作
在現代農業背景下,可以將蔬菜生產的各個方面緊密聯系起來,達成合作,從而真正做到蔬菜的綠色種植與管理。例如,在企業與種植者之間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從而減少由承包商引起的種子質量問題,保障種植者的利益。又或者建立蔬菜種植者與質量檢測單位的聯系,既可以保證蔬菜種植各個過程的綠色無公害,又可以避免蔬菜種植者因為自身判斷失誤,而造成蔬菜的污染。還可以在種植者之間建立合作,一方面保證蔬菜綠色種植與管理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來自其他種植者不科學種植造成的污染。
4? ?結語
蔬菜的綠色種植與管理,必須依托于當前的農業背景,否則就容易出現不切實際的空談與不合時宜的落后手段,因此要在充分認識當代農業背景的前提下,認真學習、積累經驗、多加總結,真正做到蔬菜的綠色種植與科學管理,提升蔬菜種植的品質,促進蔬菜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 1 ] 魏慶生.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研究[J].農家參謀,2020(11):58.
[ 2 ] 高美霞.蔬菜綠色無公害種植管理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9,13(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