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的花鳥最為常見,他畫山水很少,所以齊白石在一個題跋中曾經(jīng)說,吳昌碩山水畫的落款,從來都很謙虛,總是“仿某某人”“擬某某人”。其實吳昌碩的山水畫也非常精彩,他燥中帶潤,潤中帶燥的筆道,很是讓人佩服。
吳昌碩(1844.8.1—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湖州人。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藝術(shù)發(fā)展過渡時期的關(guān)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吳昌碩的藝術(shù)別辟蹊徑、貴于創(chuàng)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fēng)。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gòu)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他是“后海派”代表,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其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