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召俊梁興濤
(1.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2.臨清市老趙莊鎮人民政府,山東 臨清 252653)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ra(Drury)屬鱗翅目燈蛾科,又名秋幕毛蟲,原產于北美洲,是世界性檢疫害蟲。分布廣泛,在美洲、歐洲、亞洲是主要檢疫昆蟲。其幼蟲食性很雜,寄主植物廣泛,嚴重影響了樹木生長。由于這種害蟲具有食性廣、取食量大、傳播速度快、適應性廣泛、繁殖力強等特點,因而極易暴發成災,給山林樹木、農田蔬菜、果園景觀等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及時有效地防控美國白蛾的大規模發生,本實驗對美國白蛾的飼養器具進行改造,以期找到更好的飼養器具,用于大美國白蛾幼蟲室內的大量繁殖,為美國白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礎。
1.1.1 供試蟲源
成蟲的采集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攜帶捕蟲網、飼養盒、鑷子在林蔭道墻角裂縫處捕捉,成蟲一般在樹干2m高處爬行或交配。如果發現成蟲腹部發綠則可斷定是雌性成蟲并已經交配,可以另行收集,與未交配的成蟲區分開來。
幼蟲的采集較麻煩,采蟲需要高枝剪、采集盒、鑷子等。采蟲時隨采隨裝, 剪掉粗1cm 以上的結有網幕的枝條并去掉無蟲枝葉,自然裝滿為好,扎緊袋子口,存蔭涼處。運輸時間盡可能縮短,到達實驗室后立即去除樹枝與樹葉并喂食飼料,同時分裝到多個飼養盒中以增大空間,以免采集的幼蟲因空間過小窒息死亡。
1.1.2 設計幼蟲飼養器具
采購實驗設計要用到一些材料,各種孔隙且韌性很強的網、閘刀、小刀、剪刀、各種大中型飼養盒。經過多次構想剪切多種網,從中根據便意度、是否適應飼養盒的空間大小,以及幼蟲是否可以攀附在網上做出選擇。選定韌性很強的不銹鋼網和鋁絲網做出比較,發現鋁絲網剪裁更方便,韌性也尚可,同時可塑性很強,故此選定鋁絲網為新型加網型飼養盒的首選。剪切的絲網進行形狀的可塑性整形,使之可以安裝和拆卸在飼養盒上。在滅菌鍋中,高壓蒸汽滅菌,選擇耐高溫形狀不變的飼養盒作為實驗用品。
本試驗網的形狀設計了3種,b1飼養盒網型下凹形,b2飼養盒網型平面形,b3飼養盒網型上凸形。
本實驗用的飼料是已經商品化的家蠶飼料,主要成分是桑葉粉和蛋白粉,家蠶飼料和蒸餾水按1∶1.8配制,混合均勻后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內滅菌15min。晾涼后放入4℃冰箱備用。
白天與黑夜均放在25℃恒溫培養箱內,使之有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生長溫度,這樣長勢最佳。
卵的收集與消毒至關重要。將白紙置于雌性成蟲下,使之產卵于白紙上,收集多個卵塊,進行卵塊的消毒。
消毒液用無菌水稀釋成為10%的標配液,在培養皿內漂洗5min,再用無菌水中沖洗3次。自然晾干后放入26℃恒溫培養箱中,等待卵的孵化。一般卵的顏色剛開始為淺綠色,然后變為黃綠色,最后變為灰褐色。通常卵塊放置于恒溫培養箱中7d左右就孵化。
消毒后的卵塊放置于恒溫培養箱中等待孵化,每天觀察2次,一旦開始出現1齡幼蟲實驗正式開始。收集200只幼蟲均分與2組:a組是普通飼養盒,b組是新型加網型飼養盒,同時b組做3個重復b1、b2、b3。在相同飼料(蠶飼料)及相同環境(26℃恒溫培養箱)下進行對比試驗。
結果顯示:a組死亡率為58.67%,加網飼養(b)組的死亡率均小于32%,b1=22.34,b2=23.81,b3=31.71。a組與b組顯著性差異明顯。b組組內相助性差異不明顯。加網飼養(b)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普通器具飼養(a)組,由此看出加網型b較對照a更優,b組平行實驗組內b1下凹形飼養盒死亡率最低,效果最好,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飼養器具幼蟲死亡率比較
結果顯示:化蛹率(%)a=54.67,b1=73.17,b2=74.47,b3=85.71。對照a組與加網b組存在較大顯著性差異。b組組內b3與b1、b2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差異不大,存在合理的相對誤差。b3上凸形加網型飼養盒較普通飼養盒更優,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飼養器具下化蛹率對比
綜上所述:改造后的加網型飼養盒在大量飼養美國白蛾幼蟲的試驗中效果明顯;下凹形b1飼養盒最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有利于降低蛹的生長歷期,但與上凸形b3飼養盒差距不顯著;上凸形b3飼養盒最有利于提高化蛹率、蛹重;對縮短于幼蟲發育歷期加網型飼養盒無任何優越性。
美國白蛾幼蟲喜好群居結網、好動,故此養殖比較麻煩。加網型飼養盒基于其優越的濾糞功能以及便捷的清理操作的理念進行設計,有利于飼養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工飼養的便捷。本次試驗的結果顯示,加網型飼養更優,飼養便易,然而本次試驗飼養器具的設計并不是非常完美。例如:美國白蛾幼蟲3、4齡期間,因蟲體體長變大卻比網孔小,自身所需空間變大,經常會爬到網底,這樣就會造成幼蟲取食率降低,同一時間取食量減少,蟲體不肥壯。直到3、4齡之后暴食期體長變寬才不能穿過網孔,可是暴食期網的濾糞功能卻又大大降低,因為暴食期幼蟲的糞便開始變軟,蟲糞會粘在網上,清理起來不太方便,6齡時蟲糞更軟,清理起來不但不方便還會更麻煩。到了結繭期,蟲體的體毛開始脫落,蟲子吐的絲和體毛混雜而成的繭會粘在網上,不及時清理就會腐敗變臭,所以,要將繭分離,這也會消耗一定的人工勞力。綜合考慮下,加網型飼養盒雖然會出現不可避免的弊端,但相對普通飼養盒而言,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優越性。
近幾年,美國白蛾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藥劑首選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蓋殺),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1500倍噴霧;Bt乳劑400倍液噴霧;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蟲危害。生物防治,周氏嚙小蜂是新發現的物種,原產中國,卻成為美國白蛾的天敵。同時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也開始大量應用。但是,美國白蛾因其幼蟲頑強生命力以及環境適應性仍然是世界最嚴重的檢疫性害蟲之一。
本實驗中加網組的幼蟲飼養,在化蛹率、蛹重、和幼蟲粗活率等方面均較普通飼養器具要好,但是差異并不顯著,且由于時間原因,本實驗只飼養了1代美國白蛾幼蟲,得到的數據僅能作為參考,要找到更好的飼養器具,還需進行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