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孫俊寶 張生智 王紅寧 楊培仁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棗是我國第一大干鮮兼用的經濟果樹,營養價值高[1],深受消費者喜愛。“大雪棗”因其晚熟、果型大、優質、適應性強而深受果農青睞,紛紛引種栽培。但在山西晉中地區種植,發現其生長后期遇低溫會導致果實出現木質層進而影響果實品質,但“大雪棗”含仁率高,幼胚能完全發育形成種仁,是很好的育種種質資源。項目組利用“大雪棗”實生播種,篩選種質資源穩定性強、品質優的棗新品種“寒露脆”棗。連續10余年的觀察結果表明,“寒露脆”棗果個較大,商品性好,含仁率高,早果、豐產,適應性強、抗逆性強,其綜合經濟性狀優良,適宜在山西省中南部棗適栽區及類似氣候區栽植,具有極好的市場發展潛力,于2017年4月通過山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現將“寒露脆”棗新品種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進行介紹,供生產參考。
“寒露脆”的樹體中等大,樹姿半開張,干性中等,成枝力強。樹干灰褐色,主干皮裂呈條狀,裂紋深。棗頭紅褐色,蠟層多,有不規則彎曲現象;皮孔圓形,淺灰色,較小,數量中,略凸出。二次枝彎曲度中,平均長38.0cm,7節,針刺不發達。當年生棗股一般著生棗吊3個,多年生棗股著生棗吊3~6個,平均3個;木質棗吊較發達,棗吊平均長19.6cm,粗0.22cm,著葉14片。葉片中等,葉長5.85cm,葉寬2.55cm,葉柄長0.77cm;葉片卵狀披針形,深綠,較光亮,較為平展,少數反卷;葉尖銳尖,葉基偏斜形,葉緣波浪狀起伏,呈鈍齒狀。花量較大,每花序平均著花5朵,花中大,密盤直徑4.8mm,雄蕊5枚,花瓣和萼片各5片,萼片黃綠色。
“寒露脆”棗果實倒卵圓形,平均單果重16.72g;果肩凸,梗洼深而狹;果頂平或凹,柱頭殘存,萼片脫落;果柄較粗,長7.05mm左右;果面較平滑,果皮較薄,完全成熟后為深紅色;果點中小,密度中;果肉淺綠色,肉質較細,酥脆,汁液中多,味酸甜,口感好,裂果率低,品質優于大雪棗;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20%,可食率低于“贊皇大棗”,為93.3%。棗核紡錘形,種仁飽滿,含仁率90%左右,而“贊皇大棗”含仁率基本為0。
“寒露脆”棗在山西晉中地區,一般4月下旬開始萌芽,5月中旬棗頭枝開始旺長,5月下旬初花,6月初盛花,花期可延續到7月初,果實白熟期為9月上旬,脆熟期為9月中旬,10月上旬完全成熟,較母本“大雪棗”早15d,較對照品種“贊皇大棗”晚5~6d。落葉期為10月下旬。營養生長天數為180~190d,果實生育期為110d左右,屬晚熟品種。
“寒露脆”的股吊率和果吊率較高,以2~3齡等幼齡枝的棗吊中部結果為主,早果性好。該品種嫁接樹第2年開始結果,結果株率90%,第3年有一定產量,第4年平均株產4.0kg,最高可達6.0kg以上。高接樹第2年全部結果,第4年開始大量結果,平均株產達10.1kg。
表1 寒露脆棗與對照品種在山西晉中地區的物候期
“寒露脆”的抗性較強。2011—2014年,在棗果脆熟期遇到連雨天氣,對該品種進行了裂果率調查和抗病性調查,裂果率為25%~30%,略高于母本“大雪棗”,低于對照品種“贊皇大棗”。另外,調查中發現“寒露脆”棗表現了較強的抗病性,田間病果率低于“大雪棗”和“贊皇大棗”。
針對“寒露脆”棗品種生長結果特性,在生產栽培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以酸棗苗為砧木,山西中部地區于春季4月底—5月初采用改良劈接法嫁接,接穗采用一次枝、二次枝均可。利用二次枝嫁接時應注意萌芽后及時對棗吊進行摘心,以促進主芽萌發形成棗頭枝,確保苗木正常生長。正常肥水管理下,優質苗木2a可出圃。
經高接試驗證明,該品種在“雞蛋棗”成年樹上嫁接表現親和力良好,成活率較高,果實品質佳。夏季對高接樹的棗頭枝生長到及時開角、拉枝、摘心,促進樹體生長發育和早果豐產。
“寒露脆”對土壤要求不高,能耐瘠薄,耐干旱,適應性較廣。但最好選擇避風向陽,光照充足,土肥深厚,排灌方便,土壤疏松的地塊建園。
栽植時選用根系發育良好、植株粗壯、無病蟲害、無傷疤的一年生一級苗木。
于春季苗木萌芽前栽植較好。移栽前,先掘好80cm×80cm大小的定植穴,施入熟腐農家土雜肥20~30kg作底肥,和土拌勻后回填,然后灌水踏實;定植深度以嫁接口高出地面為宜,栽后及時灌水覆膜。該品種樹體中等,適宜于中度密植或密植栽培,適宜的株行距為2.0~3.0m×3.0~4.0m,栽植56~110株/667m2。
該品種以小冠疏層形、主干疏層形等為宜。定植后,距地面以上留80~90cm定干,第2年春利用新生棗頭枝上的生長健壯的二次枝分層錯落培養骨干枝,層間距40~60cm,在第3層最上部骨干枝處落頭開心,不留中央領導干。樹高控制在2.5~3.0m。
2.3.1 培養骨干枝
苗木定植第2年夏季選留適宜部位的二次枝,可留4~6節進行摘心以促進枝條充實。冬季修剪時只留1~2節進行短截,以利用其二次枝的主芽萌發來培養樹體骨干枝,以后每年根據樹體生長狀況,利用一次枝并留4~6節進行逐年短截,直至完成樹形培養。
2.3.2 枝條摘心
一般在6月下旬,棗頭生長到6~8節時,根據樹體生長狀況進行摘心。另外,各級骨干枝冬季短截后,在短截處棗吊經常先萌發生長,因而影響主芽萌發生成棗頭枝,生產上應及時對棗吊進行摘心,以促進棗頭生長。
2.3.3 控制中央領導干
冬季修剪時對中央領導干進行短截,對過密的二次枝進行適當疏除。另外,對中央領導干基部抽生的棗頭枝要進行及時疏除。
該品種早期豐產性能較強,可采用枝條摘心、拉枝開角等措施,以保障早期豐產和棗果優質。該品種幼齡枝結果能力也較強,為實現其連年豐產穩產,需加強肥水管理和修剪,并調整結果量,以合理負載。
該品種對土肥水條件要求雖不高,但要想使其充分表現優異的性狀特性就要選擇土層肥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要滿足其萌芽期、棗頭枝旺生長期和果實膨大期對肥水的要求。一般在上述3個時期各澆1次透水,隨澆水前期可以適當追尿素20~30kg/667m2,果實膨大期還應追施磷鉀肥20kg左右,應加強果實發育后期肥水管理,對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較為重要。每年秋季施有機肥3000~5000kg/667m2,并灌封凍水。
該品種較抗黑斑病、黑腐病和褐斑病,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栽培技術措施和病害防治技術。老果區棗園需注意防治棗尺蠖、綠盲蝽、棗瘋病等病蟲害。
在棗果脆熟期,可提前搭建塑料防雨棚,以減輕連陰雨天氣帶來的裂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