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秀
【摘要】“統計”是智慧教育平臺中常用的一個小功能,它能夠在數學教與學中更好的體現出學生學的效果,一組組一目了然的統計數據真實直觀、全面的對學生予以評價,方便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關鍵詞】電子書包“統計”多元化評價新課標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教育正進入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偉大變革中,就在筆者束手無策的時候,2016年9月我校開始開辦了智慧電子書包班,2017年9月筆者有幸接手了智慧電子書包班。“統計”是智慧教育平臺中常用的一個小功能,它能夠將數學教與學中更好地體現出學生學的效果,一組組一目了然的統計數據真實直觀、全面地對學生予以評價了,方便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本文擬對筆者日常使用智慧教育“統計”的信息化評價進行了一些實踐與探討。
一、課堂“統計”多元化評價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的交往、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就決定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應打破只由教師評定的單元評價體系,應從“師評生”“學生自評”“教師評定與學生自評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等不同角度多元化評價。
1.師評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
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評價具有權威性,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每一點進步,如果得到老師的鼓勵、肯定的評價,其學習注意力的集中、興趣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改善。而教師的評價往往也是學生課堂思維的導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課質量和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對學生課堂上的評價,首先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和行為表現、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等,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上的主動性、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自評與他評幫助學生更好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自評可以使學生檢查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應多鼓勵;評價他人同時也會提高自我。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的《分扣子》一課時,在形狀和扣眼數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分類,通過查看“統計”,能看到學生有分兩類的,也有分四類的,筆者抽選一名分兩類的問他:“你認為你還可以繼續往下分嗎?”老師親切的問話引發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其他同學的適時評價,他們不難發現:分兩類的還可以選擇另一種標準繼續往下分。教師再通過在“統計”中進行對比與學生再自評、互評中發現了都是按形狀、扣眼數來分的,知道分的順序不同,但分得的結果是相同的。
二、練習“統計”一對一評價全面激發學習潛能
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觀點,就在于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完成練習是學生實際操作的最基本的任務,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教師應教育學生要認真、獨自按時完成練習,在傳統的批改作業中,教師很容易漏掉投機取巧的學生。在智慧教育平臺的支持下,教師除了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評價,激勵小組合作,還可以快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評價,評價內容從單一的肯定結果到肯定過程性表現,就誘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從而樂在其中,激發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潛能。
1.合理練習體現學生的質性評價
數學練習包括: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作業,每一次練習教師是很難進行統計評價。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在電子書包課中則可謂“百看不如一練”,在教育信息2.0時代,質性評價得到我國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重視與認可。根據智慧課堂的優勢,對學生的質性評價更關注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獲取知識的經驗與教學,當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及時進行評價與表揚,
提高他們的創造激情及創造積極性。如計算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數學技能,但計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僅靠課堂四十分鐘的講解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每天持之以恒地訓練,而以往常規的每天計算訓練是枯燥乏味的。筆者每天借助智慧教育平臺的互動教學軟件,以游戲方式展開訓練,在通過“統計”對每一次計算練習做一個總結和評比,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后進生積極鼓勵。因作業量少,花費時間不多,且自己完成后還能對別的同學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學生更是樂在其中,計算能力也在不經意間得到了提高。
2.只布置屬于一個人的作業的均衡評價
在傳統教學中,只布置屬于一個人的作業說起來不容易,做起來就更難了,但智慧課堂就讓學生做屬于自己的作業變得容易而快捷,教師通過“統計分析”里的“學生錯題”,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每一題、每一個時間詳細而清楚地展現出來,教師除了可以批量發送作業,還可以快速對學生一個人布置屬于他一個人的作業,還可以從錯題本里進行反復評價、反復訓練,直到學生攻克為止。通過教師長期一對一的練習,不僅讓學生能評價自己參與探索的結果,同時也讓學生自我校對、自我小結看到自己的進步。更加有效地鼓勵學生努力克服弱點,以求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完善,輕松地拿到體現自己知識和能力水平的考試成績,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和動機均被喚醒。
三、巧取“統計分析”數據直觀有效評價
彼得·霍姆斯:“從數據分析的過程界定了數據分析觀念的要素,即包括收集數據記錄和表示數據、提取數據信息、統計與概率的關系,通過數據得到的結論進行解釋和推斷。”數據分析和隨機性作為統計的核心特征;面對現實問題應該具有數據意識,并且能夠解釋與數學和機會相關的現象。在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追求的是考試的成績,而對成績的統計效率極低,花費教師極多的精力及時間,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壓力。智慧教育強大的積分系統,通過查看“統計分析”就清楚的體現出來:錯題統計、班級錯題、學生錯題、班級正確率、學生正確率趨勢、學生提交作業時間等,這樣既節省了大量時間又能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與自己學業水平相當的指導,實現補差培優的遠程教學。除此之外,學生一段時間以來,在課內課外的表現均會自動記錄,為教師和家長的個別化輔導和監督提供“證據”,教師應合理的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評價積分,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評價積分,筆者充分利用積分定期進行全班積分評比,鼓勵與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共同成長。
與智慧教育平臺結緣快兩年了,其中電子書包的強大功能與神奇作用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探索并更好地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相信在教育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會對學習既有興趣,又能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兼,孫曉慶.數學課堂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和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