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賢添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基于此,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分析如何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展開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信息技術課多元教學策略
一、互聯網環境下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意義
初中生學習能力很強,在這個階段給學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能夠在未來很長時間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影響,決定著今后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能力。并且,隨著互聯網對于現實生活的意義越來越重要,各行各業都開始利用互聯網來開展工作,有效的計算機技術學習,決定著學生未來對計算機的使用能力。為此,信息技術課程也需要朝著多元化發展,借助互聯網實現教學的網絡化和智能化,使教育的方式不再封閉,改變傳統教學僅限于書本知識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充分結合網絡學習,有助于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推動我國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能夠逐漸構建起多元化的思維,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擁有優勢。因此,學校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環境,將互聯網充分結合到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并結合書本的內容和學校的教學情況,構建良好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課程內容的枯燥,使學生深入到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能力。
二、互聯網環境下初中實現信息技術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1.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在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包括動畫設計、主體網頁制作、網站設計、flash基礎等,這些課程內容本身是立足于網絡的,但是在所有的課程中都會涉及到程序設計這個部分,初中生要學會如何編寫程序,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程分層教學自主學習循環遞進的模式進行教學。利用互聯網資源對課程的模塊進行分解,逐個模塊地呈現出教學的相關內容,降低單次學習的難度。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層分組,把對課程內容理解比較好的同學分散在各個小組當中作為組長,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對學習內容有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都派出一名代表來表述小組對于程序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鍛煉學生對程序的分析能力,并且使學生能夠具有更加深入的記憶,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深入的操作,并逐漸深入課程內容的核心。
2.課下利用翻轉課堂進行鞏固。翻轉課堂在當前的教學中有著廣泛的使用,這種方式把學生推向了課堂的主體,教師負責給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體意識,從而更好地深入到學習中。相比于傳統的課堂,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和教師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教師能夠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對課堂中的重難點進行有效的解決。比如在給學生進行動畫設計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相對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作業。這種方式和傳統的單人完成學習任務有很大的區別,需要學生相互交流才能完成作業。學生的交流途徑就是利用網絡,通過在網絡上發表各自的見解,解決不同的問題,從而完成作業。在作業完成后,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將每組的作業發給教師,教師通過檢查學生作業,分析目前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并在之后的課堂中進行鞏固講解,讓學生能夠對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但是,由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普通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另外,教師也必須要深入課程內容的研究中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保證難度的循序漸進,最終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都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
3.充分利用微課進行重難點教學。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微課是一種最方便的學習方式,用刷微博、刷朋友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微課的學習,高速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多次重復地學習也讓學生對課程內容中的重難點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網站建設時,教師可以設計重難點的微課視頻,給學生在課后的學習中提供參考,除此之外,學生在復習時也可以利用這些視頻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視頻的制作當中注意實踐,首先交給學生如何建立簡單的模塊,然后告訴學生構建網站的重點。在課后,還需要利用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重點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加強交流,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4.利用“e學習平臺”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師給學生提供了這個互聯網環境“e學習平臺”就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個教學平臺的支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會在大腦中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大腦中構建出自己的知識網絡圖。
例如在學習《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時,教師就可以把學案上傳到“e學習平臺”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會親歷思維過程,成為探究的主人,從而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是在探究中,個別學生提出了疑問:在給出的演示文稿中插入文本框,并將文字內容復制到文本框中存在著學習問題。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進行積極地指導和點撥,使學生受到啟發,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以往學習過的word文檔中插入文本框的步驟來進行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嘗試。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探究,學生會逐步地掌握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e學習平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會更強了,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思考,積極地探究,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5.利用“e學習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熱情。“e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學習內容和課堂教學目標,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的合作和探究,學生會紛紛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著學習目標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思考。在合作中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Excel圖表制作》時,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圖表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會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出圖表的類型不合適,圖表的數據區域不合適等。學生通過共同討論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更好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增加。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只有采用多元化、特色化的教學模式,變革課堂活動形式,拓展教學空間,形成新的教學形態才能滿足教學需求,培養出具備信息素養的新型人才,讓學生不僅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學會遷移應用解決相關問題,真正成為能運用信息技術的人。
參考文獻:
[1]顏柯.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科學咨詢,2018,(09):104.
[2]梁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管理分析[J].林區教學,2018,(06):113.
[3]鄒龍朱.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個性化移動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8.
[4]戴亞萍.互聯網環境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多元教學模式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