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廖子君
【摘要】幼兒園的環境是幼兒在園生活、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的環境被看作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展。近幾年,我國的學前教育得到大力的發展,在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興辦了鄉鎮中心幼兒園。新辦幼兒園必然面臨著大量的環境創設工作,但由于農村地區幼兒園經費有限,師資的缺乏,致使鄉鎮的新辦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創設時面臨著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本研究以貴州省仁懷市鄉鎮幼兒園為研究對象,以期總結出鄉鎮新辦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普遍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鄉鎮新辦幼兒園環境創設解決對策
一、環境創設的意義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提出;“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客體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兒童的發展。”可見,環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生活、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寬松的環境可以為幼兒性格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個好的環境,不僅可以給予幼兒美的享受、藝術的熏陶,還要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最終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所以,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有益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鄉鎮新辦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鄉鎮新辦幼兒園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環境創設方面,不僅要考慮環境的美觀與合理,還要遵循將有限的資源得以最大化合理利用的原則。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其在環境創設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致使有限資源利用不當,造成一定的浪費。
1.環境布置缺乏整體規劃,造成資源浪費。農村地區,本來資源與經費就非常有限,新辦幼兒園前期的環境建設將會影響到幼兒園以后的規劃與發展。因此,農村新辦園的環境創設中應具有超前性與整體規劃性,為幼兒園后續發展儲備資源。也就是鄉鎮新辦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需要有超前的視野來規劃未來幾年的發展,滿足未來幾年發展的需要。雖然幼兒園環境創設需要不停地更新,前期的合理規劃布置將會減少資源的浪費。然而,鄉鎮新辦園的環境布置充滿隨意性,缺乏超前性,合理規劃性。比如,主題墻的布置,很多鄉鎮幼兒園的班級宣傳欄和主題墻的規劃方面,多見教師直接用雙面膠往墻上一粘便是,以及室內外的貼紙和標語粘貼隨意,這樣重復粘貼幾次后的結果就是墻面損壞且凌亂,顯然不利于之后的布置更新。
2.環境創設以成人為中心,忽略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組成的一部分,教師在進行環境布置時,首先應該弄清楚“為誰創設環境以及創設什么樣的環境”。在幼兒園的具體實踐中,很多新辦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布置時,教師們總是“一廂情愿”地包辦完了幼兒園的所有環境創設,最后,環境的溫馨與美觀全成了成人眼中的“溫馨和美觀”,而忽略了實用性,并沒有把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放在首位。由于鄉村幼兒園的大部分教師來自小學的教師轉崗,她們在進行環境布置時,很少有幼兒主體的意識,要么全憑自己的感覺或教學方便原則,要么就單純地追求外在環境的美觀與整潔,很少考慮孩子們的感受,也很少蹲下來從幼兒的角度去審視環境的布置。比如,在進行主題墻的設計時,常常以成人的視角和審美來設計,以至于主題墻的高度常常高于一米五,從幼兒的角度必須抬著頭仰視,才能看清主題墻。
3.環境創設違背了科學性原則。幼兒園的壞境布置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比如,布置再美的環境也需要定期更換;色彩不宜太豐富,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樓梯臺階上不宜有數字或文字的裝飾,以免幼兒上下臺階時去看裝飾而摔跤;鋪設地膠時,樓梯與走廊,臺階與平地不宜選用同一色系的地膠,這樣不利于幼兒去區分對臺階與平地的高差,易造成幼兒摔跤等意外傷害。然而,當走進幼兒園卻會發現,地膠鋪設的顏色,不管是樓梯與過道、臺階與平底都是一個顏色。為了追求美觀,色彩極為艷麗和豐富。筆者曾聽一位來自農村幼兒園的一位教師談論,其幼兒園選購窗簾時,教師們認為色彩暗一些的窗簾更遮光,于是為幼兒園的活動室的窗簾選購為顏色深諳的窗簾,以至于該班幼兒在活動室里經常犯困。
三、解決對策
由于大多數農村新辦幼兒園缺乏專業的人才,環境布置存在很多不足,考慮到環境布置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1.堅持發展性原則。幼兒園管理者應正確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意義,一方面,環境的創設要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其次,幼兒園環境的整體規劃和布置要適應幼兒園以后的發展需要。尤其是新辦的幼兒園,應做好幼兒園前期的整體規劃和布置,可以為幼兒園以后的環境的規劃布置打好基礎,還可以節省農村幼兒園的有限的經費用于教學等多方面的開支。同時,管理者和教師應樹立自我發展性意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不管是幼兒園園內、教室內的裝飾品,玩具、教具的擺放,空間的布置,都離不開管理者與教師們的共同協商,離不開教師們的打造。所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非常必要。
2.堅持主體性原則。教師明確幼兒園環境創設是為幼兒創設的,環境創設的過程就是幼兒與教師合作的過程。雖然幼兒不是環境創設的主體,但幼兒是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應圍繞的主體。教師應明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并不是由教師來包辦,而應是師幼共同合作來完成的,要相信只要給予幼兒動手的機會,幼兒便能創設出一片美麗的天地。
幼兒年齡尚小,心理發展不成熟,喜歡動手操作,并且想象力還十分豐富。如果讓幼兒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環境創設中,不僅會增加幼兒的歸屬感,為幼兒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幼兒環境創設的創意性,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使幼兒在參與環境的布置與創設中獲益。幼兒對于自己親手裝飾和參與布置的環境,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
3.堅持科學性原則。科學的環境創設始終以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根本,因為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的快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幼兒園在進行環境創設時應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出發點。以幼兒為主體地位,不僅指教師觀念層面,還要體現在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創設方面,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彰顯創設環境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時,應遵循科學性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在布置樓梯走道時,避免過多的裝飾;臺階與平地避免鋪統一色調的地膠;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柜應足夠的矮,與幼兒的身體相協調;進行主題墻布置時,應以幼兒的視角進行設計,最好不要高過幼兒的水平視線。此外,幼兒的好奇心比較強,有著強烈的探索愿望,教師在創設環境時就應該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為幼兒創設問題性情境,使幼兒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水平和動手能力的機會。
總之,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對資源不足的鄉鎮新辦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更是一種挑戰,需要鄉鎮幼兒園的管理者和教師們結合本園的實情,勇于探索和創新,將有限的資源得以最大的利用,布置并創設好幼兒園的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曾瑤,劉河燕.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J].科教文匯,2016,(8):108.
[3]楊文.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7):64.
[4]張干,曹春萍.學校滲透環境教育的基本方法[J].教育導刊,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