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
【摘要】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將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在課堂上獨自演說的過程,教師雖是感情充沛,不免精彩,但卻往往唱的是獨角戲,學生只是被動地去聽、去看、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何讓語文課堂出現生機,讓學生主動參與進去,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關鍵詞】語文課堂主體性學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在語文素養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有創新思維意識。在課堂上,我們要正確把握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引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一、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主角的重要意義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自主性呢?
1.把讀書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語文課堂離不開讀書。讀書始終引領著語文課堂教學,帶動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正常運行,更載著學生駛向知識的彼岸。語文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主選擇讀書方式,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不動聲色地默讀,可以富有感情地朗誦,也可以快速地瀏覽。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認字、識字,自學生字新詞,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優美語句,在讀中體會感情。
2.把質疑問難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教育過分注重教師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科學的“權威”,學生的學只為配合教師的教,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只是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機械、呆板,學生毫無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所改進的課堂中,教師通過預設的系列問題,使學生有機會答問,有機會發表意見??扇绻幚聿缓?,學生也只是在課堂上填答、續接教師所預定的“答案”而已,學生仍然籠罩在教師“知識權威”的陰影下,學生思維未能自由地放飛。
3.把學習方式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能行,讓他們去嘗試,去探索。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引發學生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事實證明,當教學的主動權從教師本位到師生共同掌握,將促進良好課堂教學的生成。
二、如何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真正主角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p>
1.重視引導,講練結合促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主導關鍵是在教學重、難點部分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教給學生破題的方法,同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講”與“練”的結合,教師的課堂習題設
2.創設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情境教學,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頭腦里會形成對于文中各場景的想象。而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精心設計的情境幫助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從愿意學習轉變到善于學習,引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中體驗、領悟、把握。
3.“開放”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文字學科,其本身就蘊含著相當豐富的創造性內涵。而這種創造性內涵的體現可以通過教師所設計的開放性習題展示出來。教師在設計這些開放性習題時,必須注意其引導性和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讓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發現、去解釋,引導學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最終達到思維的拓展、升華。
新課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也該引導他們言之有理。只有讓學生的個性化與共性化理解達到和諧統一,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進入一個新的理想境界;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健康地、良性地發展;才能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