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妮
【摘要】目的: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診護理路徑,分析與研究搶救效率和護理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時間: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上述時間段內選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均采取采取急診護理路徑,分析搶救效率和護理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平均分診停留時間為(8.23±1.15)min、平均分診評估時間(2.78±0.34)min、平均急救時間(39.51±3.22)min;78例患者中治療無效死亡4例,死亡率5.13%,成功率為94.78%。結論:針對急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搶救中采取急診護理路徑,可以有效縮短分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以及急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和搶救成功率,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急診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率;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88-01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冠狀動脈急性、持續缺氧與缺血所造成的心肌壞死現象,臨床表現為胸骨部位或者心前區等部位劇烈疼痛、神志障礙、以及心律失常等,由于疾病起病比較急且迅猛,如果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護理干預作為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本次研究在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間選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急診護理路徑,分析搶救效率和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收集時間時間: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上述時間段內選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區間在37~74歲范圍內,平均年齡(55.1±6.9)歲,78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指南與標準,家屬知情并同意研究。
1.2 方法
78例患者均采取急診護理路徑,(1)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選擇急診護理知識和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制定急診護理路徑表,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急診護理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同時制定責任到人的護理制度,確保每一位護理人員全面了解和掌握急診護理路徑表的各項內容。(2)急診護理路徑實施,在接到急診電話后以最短時間趕到急救現場,并開始實施急救,給予患者吸氧、輸液等治療,將患者安全輸送至醫院,其他護理人員提前在醫院做好搶救準備,當患者到達醫院以后,全面評估其實際疾病情況,詢問病史,協助進行相關檢查,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心電、血壓監測,與此同時科室醫生進行會診,全面評估患者實際疾病情況,確定搶救方式,一般情況下首選急診PCI,次選溶栓,護理人員協助醫生做好藥物、檢查、以及運送準備,將其盡快送入搶救室,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詳細記錄急診PCI、溶栓治療的過程和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進行處理[2]。整個搶救過程一定要嚴格按照急診護理路徑表控制各個環節時間,搶救成功后繼續進行相關護理干預,護理人員繼續配合醫生做好重癥監護,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和危險性持續進行心電、血壓、脈搏等的監測,直到患者病情恢復至穩定狀態轉至普通病房,在這一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使其正確認知疾病,樹立治療的信心,當身體條件允許時,及早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開始室內或者室外活動,訓練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因不當活動影響治療和預后效果[3]。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搶救效率,分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等越短,搶救效率越高。
(2)觀察搶救成功率。
2 結果
2.1 搶救效率
所有患者平均分診停留時間為(8.23±1.15)min、平均分診評估時間(2.78±0.34)min、平均急救時間(39.51±3.22)min。
2.2 搶救成功率
78例患者中治療無效死亡4例,死亡率5.13%,成功率為94.78%。
3 討論
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社會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在逐年增加,由于該疾病發病比較急且迅速,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急救,搶救效率不僅會影響患者治療和預后效果,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在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小時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出現死亡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率對患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所有患者平均分診停留時間為(8.23±1.15)min、平均分診評估時間(2.78±0.34)min、平均急救時間(39.51±3.22)min,78例患者中治療無效死亡4例,死亡率5.13%,成功率為94.78%。急診護理路徑是對各種常用護理方法的有效整合,其具有預見性和主動性,另外,急診護理路徑對各項護理內容與時間控制比較嚴格,能夠確保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搶救,為搶救過程贏得寶貴時間,使得護理和治療可以得到無縫銜接,最大限度提高搶救工作效率,因此,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比較好。需要注意的是急診護理路徑是一套比較完整且系統的護理方案,需要全體護理人員緊密配合,一旦任何一個環節或者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搶救效果,因此,需要每一位護理人員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共同全力配合做好護理工作,提高急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效率,降低死亡率。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搶救中采取急診護理路徑,可以有效縮短分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以及急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和搶救成功率,急診護理路徑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晴華,黃宜皎,楊勝娣.改進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時效及滿意度的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3):150+152.
[2] 賈曉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路徑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2):266.
[3] 郭曉莉,任慧,牛會星.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02):122-124.
[4] 古艷釵.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9):112-1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