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
石棉縣城夜景? 王昌義 攝?
石棉縣地處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交匯地帶,是內地通往云南、西藏兩省(區)的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稱。全縣轄區面積2678平方公里,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8.53%,境內有貢嘎山、栗子坪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地之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先后放歸大熊貓9只,被授予“中國大熊貓放歸之鄉”。優質的生態與文化旅游資源,為當地發展旅游服務業奠定了基礎。
近年,石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主動把石棉放在成都、川滇、全國來思考和定位,搶抓省委“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為抓手,推動成樂、成雅協同發展”機遇,緊緊圍繞雅安市委“1485”總體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縣委“1237”發展戰略,確立了“再造一個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支柱”的發展思路,圍繞“生態、文化、康養、體驗、休閑、度假”六大主題,堅持發展“全域旅游”,帶動“全民興旅”,打造“全景石棉”,著力建設川西南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昆高速大驛站,打造四川旅游新興地,努力推動縣域經濟實現第三次騰飛。
根據《石棉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石棉縣以發展全域旅游為統攬,從游憩、接待、交通、商業、建筑、營銷等行業多維度切入,著力構筑“一心兩帶五組團”的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構建全區域推動旅游發展、全產業融入旅游要素、全過程提供旅游體驗、全時空滿足旅游需求、全方位營造旅游環境、全社會參與旅游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方位、多層次發揮旅游“一業興百業”帶動作用和服務社會、造福群眾的重要功能,不斷提高旅游對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水平,將旅游資源轉化為現實旅游生產力。
為全面促進全民參與共享共建,石棉縣提出五大融合發展理念——
第一,與生態建設相融合。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保護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動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有效融合、互促共進。充分挖掘溫泉、森林、陽光、空氣等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積極發展溫泉康養、森林康養、陽光康養、醫療康養、運動康養、旅居康養,重點抓好石棉縣溫泉體育休閑中心、貢嘎山南麓首席山地溫泉度假小鎮、挖角雪山溫泉陽光小鎮等項目建設,以點串線、連線成片、接片擴面,大力建設精品溫泉康養度假區,逐步打響“熊貓放歸地,溫泉陽光城”旅游名片。
第二,與鄉村振興相融合。一是打造農旅精品線路,推動大渡河百里金果長廊、“果色花香·美哉環線”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園等項目提升,大力建設世界枇杷源尋根采摘觀光線(宰美支線)、黃果柑采摘觀光線(安松安支線)、紅軍長征小道環線(擦安支線)、脫貧攻堅示范線(新民支線)、“銀山四川·農耕石棉”(蟹螺支線)五條鄉村旅游精品支線。二是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在全市率先出臺《石棉縣民宿接待扶持獎勵辦法(試行)》,積極引導有條件的農戶利用現有閑置房屋從事旅游接待服務。目前,全縣已打造星級民宿125戶,床位1376張。三是加快一、三產業融合步伐,充分利用縣內黃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產業,打造“黃果柑伊福寶”“枇杷伊壽寶”“獼猴桃伊祿寶”“核桃伊喜寶”“中藥材伊富寶”“蔬菜易富寶”等“寶寶”系列區域公共農產品品牌和系列特色農旅商品。四是實施示范引領,將全縣7個旅游資源好的村作為重點進行扶持,積極開展國家A級景區、四川省旅游扶貧示范村創建,建成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4個、省旅游扶貧示范村2個。
第三,與特色文化相融合。將旅游產業發展和“文化基因”傳承有機結合,深度挖掘整理石棉本土特色文化,培育川礦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廣元堡川礦記憶文化區,實施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二期陳列布展工程,啟動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基礎設施項目一期工程、安順場“初心”體驗教育基地建設,著力構建紅軍長征路旅游環線。通過旅游與文化的有效融合,著力推動旅游產業、文化事業共繁共榮。
第四,與城市建設相融合。按照“山城一體、水城一體、產城一體、景城一體、文城一體、城鄉一體”的宜旅宜居宜業生態文化城市建設思路,實施石棉大酒店改造、南椏河右岸提升改造及江源酒店、石兒山公園建設,加快雞公山公園、縣城溫泉體育休閑中心、石棉1952等項目推進工作,實施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構建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第五,與工礦產業相融合。依托石棉縣工礦歷史,結合現有工業園區資源、水電資源,積極探索將旅游產業與工礦產業深入融合的發展路子,大力開發打造工業參觀、體驗、科普類旅游產品。目前,建成川礦記憶文化區和川礦記憶陳列館,成為全市第一個集參觀、體驗、攝影為一體的工業遺址主題公園,并于2019年3月正式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石棉縣城? 黃剛 攝
此外,在發展旅游產業過程中,石棉縣不斷創新,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景區開發模式上,石棉縣充分發揮投資商的“知本”和“資本”優勢,積極創造條件,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大力鼓勵有實力、有成熟旅游景區(點)開發經驗的投資商來石棉投資全域旅游龍頭項目和精品項目,在龍頭項目和精品項目中由縣屬國有企業與投資企業共同組建項目開發公司,通過縣屬國有企業配套基礎設施或將存量資產作價出資入股,縣屬國有企業和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共同以現金出資入股,以及投資企業先行投建、待項目建成后,根據項目審計結果,縣屬國有企業以現金方式入股等多種方式展開合作,強力打造該縣旅游產業核心吸引物,以市場化手段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切實實現共建共享,互惠互利。
在市場培育機制上,石棉縣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金為主,縣屬國有企業為輔,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引導縣內外中小微企業、景區周邊群眾參與全縣旅游資源配置,以市場化手段培育旅游市場主體,盤活旅游存量資源,激活旅游產業發展活力。積極引導有條件的鄉鎮成立旅游協會、旅游合作社,依托旅游專合社、旅游行業協會等組織,在維護旅游市場穩定、規范商家經營行為的同時,充分調動經營戶參與旅游市場開發的積極性,形成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