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俊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2019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重點任務推進,提出圍繞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建設農產品優質生產基地,制定川茶、川薯等四川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方案,以建設“10+3”產業體系為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推動全省農業綜合實力和農業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北川羌族自治縣是山區農業縣,全縣山地面積占轄區面積的80%以上,農業產業化、現代化起步遲、發展慢,農業“零、散、小”問題突出。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能進一步集聚土地、資本等要素,加快推動北川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加快培育北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民增收機制創新,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提出將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明確從2019年起開展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星級評定,分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3個檔次,每年省財政安排資金5億元,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1000萬元、1500萬元、2000萬元。2019年將評定35個省級園區,其中三星級15個、四星級10個、五星級10個。2019年3月,綿陽市委、市政府印發的《綿陽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方案》提出梯次推進高水平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并開展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評定,按三星、四星、五星動態考核管理,逗硬執行獎勵補助制度,分別給予三星級100萬元、四星級200萬元、五星級300萬元的補助,2019年將評定7個市級園區。2019年6月,縣委、縣政府制發《北川羌族自治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方案》,篩選出北川茶葉、稻漁綜合種養、生豬+水果、中羌藥材、茶葉+水果、高山蔬菜6個作為擬建設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培育,納入綿陽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創建目標。
——堅持規劃先行引領。銜接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多種相關規劃,詳細論證,統籌協調,科學布局,形成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發展格局,確保有層次、有策略、有重點推進。堅持市場導向,增強前瞻性、可持續性,重點關注每個園區的特色優勢,科學定位種植類、養殖類和旅游觀光類農業園區,統籌好新建園區和提升改造老舊園區,合力有序對核心基地進行功能分區,推動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全縣范圍內園區差異發展、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格局。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立足大熊貓國家森林公園重要組成部分和長江中上游水源涵養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實際,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在保護、開發、培育資源與環境的過程中提高農業的開發和利用。
四川省北川縣“三品一標”擂鼓鎮苔子茶基地
——建強基地擴大規模。依托資源稟賦,聚焦羌茶、果品、中羌藥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調整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按照“因地制宜、連線成片”組團式建設思路,推動“縣鄉村戶”四級聯建,推進園區適度規模發展,形成鮮明的特色優勢。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則,鼓勵農戶通過轉包、出租、互換、代耕等方式,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鼓勵村集體集中流轉農戶土地形式,集中租賃給大戶、龍頭企業,形成以經營大戶帶動型、集體組織帶領型、龍頭企業牽動型等為模式的土地流轉新形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充分利用好占補平衡、土地增加掛鉤項目等政策,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要素,落實好用地保障,推動土地集中整理。
——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充分尊重和征求園區內現有企業、大戶意愿,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土地連片整治,助推園區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標準化基地建設,提高機械化作業和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按照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渠相連的標準,完善基地道路、溝渠、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高標準建好基礎設施,實現田網、水網、電網、路網互聯互通。按照生態化、景觀化、設施現代化的要求,分類梯次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抓好綠化、美化建設,合理規劃建設生產管理用房,確保園區環境整潔、優美,提升基地形象。
——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增加財政性資金對擬建園區的支出安排,統籌抓好涉農統籌整合項目、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實施,推動涉農項目盡可能多向園區集中。做好國家、省、市涉農項目建設申報與實施,將國家、省、市涉農項目建設與園區建設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利用好上級支持項目。用好、管好30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大力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充分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金融資本加大對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的信貸投入。繼續實施好林權抵押貸款,不斷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范圍,有效解決融資擔保難、貸款難的瓶頸問題。探索企業與政府(農民)聯辦建設模式,由政府統一規劃、招商,由企業投資自主經營管理,促進地區經濟目標和企業利益目標有機結合,放大園區的綜合效益。堅持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以基地為平臺,強化農業招商引資,吸引省、市級龍頭企業入園,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產品包裝開發、價值鏈延伸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層次投入機制。
宜居宜業花園縣城——北川新縣城
四川省北川縣發展精品茶葉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增效為目標,構建“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園區+農戶”等模式,鼓勵農戶、大戶以土地經營權、林權、設施設備等入股園區建設,直接分享園區經營收益。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等以委托經營、最低收購價等方式,采取“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構建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穩定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調動農戶參與園區建設積極性。
——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圍繞“優、綠、特、強、新、實”,以高山茶葉、特色水果、高山素菜等優勢產業為引領,做強主導產業,形成集中連片、跨鄉聯鎮的產業體系。依托永安智慧家居產業園、柯城—北川扶貧協作產業園優勢,著力引進一批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冷鏈物流等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包裝、倉儲、物流、營銷等各個環節建設,深度挖掘主導產業產品的多種功能,圍繞主導產業開發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農產品的保值增值。深入挖掘農業農村功能,積極推進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農村電商等深度融合,探索開發體驗式采茶、水果采摘等互動式、體驗式項目,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基地開展景區化建設,推動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土產變商品,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創建工作保障。建立建設管理機制,建立由政府統籌協調、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細化任務清單,明確各鄉鎮、各部門責任,進一步理順工作推進機制。探索組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管委會、縣級領導園長制等管理模式,抽調專人具體負責園區建設的組織指導,推進園區建設,拓展園區成長發展空間。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按照能上能下、獎懲并舉的思路,加強園區建設工作績效考核評價,依據績效評價結果,對干得好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工作推進不得力、進展緩慢的,采取通報、限期整改、減少項目支持等處理措施,增強考核對園區的激勵作用。建立溝通服務機制,強化主動服務,幫助入園企業建立與省市農業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關系,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