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紅

【摘 要】目的:研討精神分裂癥患者接受系統心理護理對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我院收治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的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隨機分組,A組(n=50)接受常規護理指導,B組(n=50)在上述條件下接受系統心理護理,對比A、B組的臨床干預成效。結果:護理前,兩組的SDS、SAS量表評分與SQLS評分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B組的SDS、SAS量表評分與SQLS評分較A組減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系統心理護理,能夠更明顯緩解其焦慮與抑郁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推薦。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系統心理護理;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05-01
精神分裂癥是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思維、意識以及精神活動等層面上,對于社會與患者家庭均是一種極大的負擔。有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6%的人口有終身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且該占比仍在不斷攀升[1]。重視加強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及處理,尤為重要。本文對收治的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系統心理護理,取得較滿意的效果。具體示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此次選擇的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醫院住院治療,經檢查證實與《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精神分裂癥的判斷依據吻合[2]。按照1:1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組50例中,男/女27/23例,年齡在33~76歲范圍,平均(52.4±5.3)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4.2±0.8)年;B組50例中,男/女26/24例,年齡在35~74歲范圍,平均(53.1±4.9)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4.5±1.1)年。將A、B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組接受常規護理指導,包括引導患者檢查、叮囑其按醫囑服藥等。B組在上述條件下接受系統心理護理,針對患者普遍存在以及個體存在的問題,分別給予集體心理護理以及個體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個體化疏導:積極與患者交流,結合其情緒狀況、心理特點等資料,采取適當的語言方式引導患者客觀對待自身病情,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每周2次,每次20~40min。②集體式疏導:定期舉行集體活動,讓恢復良好的患者為其他患者樹立榜樣,并通過相互交流與鼓勵,增強治愈的信心,每周舉行1次,每次40~60min。③音樂療法:安排醫護人員調查了解患者的音樂喜好,與患者共同討論并篩選適合個體需要的音樂,每日午間、臨睡前于病房內播放,以舒緩患者情緒,減輕其情緒負擔。
1.3 評估項目
參照焦慮情緒自評量表(SAS)、抑郁情緒自評量表(SDS)以及精神分裂癥生活質量自評量表(SQLS),評估兩組不同護理階段的心理狀況以及生活質量,三項量表自評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情緒狀態與生活質量改善越顯著[3]。
1.4 數據分析方法
將計數、計量數據輸入SSPS20.0程序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完成檢驗,卡方檢驗結果輸出顯示為率(%),t檢驗結果以(x±s)方式顯示,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的SDS、SAS量表評分與SQLS評分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B組的SDS、SAS量表評分與SQLS評分較A組減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機制尚無定論,現有資料多認為心理易感因素、外部社會環境應激是導致該病發生以及發展的主要原因[4]。其病情遷延難愈,易反復發病,對于患者是一種較重的心理負擔,并可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現階段臨床普遍認為,除了積極的抗精神病治療外,做好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指導工作也至關重要。
心理護理作為現代護理學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夠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與指導,能夠通過一系列相關的措施或途徑,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從而起到調節患者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作用[5]。本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以及個體存在的問題,給予定期的個體化疏導、集體式疏導以及音樂治療,結果顯示,B組患者經此護理后的SDS、SAS量表評分與SQLS評分較A組減分均更顯著(P均<0.05),充分說明了系統心理護理在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方面的重要價值,能夠積極穩定患者的心理狀況,提升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系統心理護理,能夠更明顯緩解其焦慮與抑郁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孫玲. 心理護理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9):241-241.
[2] 何曉艷, 許可, 楊梅. 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22(3):353-355.
[3] 李影. 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及焦慮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4):257-258.
[4] 李秀環. 系統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1):123-124.
[5] 何鳳葉. 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