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欣 林嶺
摘要:森林健康作為森林經營的一種新模式,同時也是今后森林經營的發展趨勢,森林資源的經營及其價值應當排除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左右,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經營才得以體現。本文首先介紹有關森林健康的概念,進一步分析造成森林健康問題的根源,最后提出有關的建議。
關鍵詞:森林健康;健康經營;健康發展
1 有關森林健康的概念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為了滿足人類的生活環境建設進行了多種環境建設活動,同時也引申出來了很多相關的理論研究,其中森林健康就是其中的一種。所謂的森林健康指的是針對人工建設林區的一種健康狀態描述。因為人工建設的叢林環境形勢單一,并不符合自然叢林的結構,存在生態和社會功能的缺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提出了森林健康的概念,該概念的出現是為了保證森林資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從學術角度分析森林健康指的是能夠符合森林生態多樣性、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環境、符合人類社會經濟需求的一種狀態。保證森林健康是維持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因素。
通常森林健康可以通過以下的特征描述:其一,能夠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森林環境符合人類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能夠提升人類的心情愉悅性;其二,森林建設有多樣化的功能服務形式,比如能夠滿足防止水土流失、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等作用;其三,森林建設能夠滿足多樣化的物種生存環境,能夠維持健康的生態結構;其四,森林健康能夠保證生態結構穩定,提升生態結構的安全性,當出現外因素破壞森林生態環境的時候,能夠表現出較高的恢復能力;其五,能夠為森林中的物種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2 造成森林健康問題的根源
2.1 缺乏正確的經營管理
根據我國森林保護的相關規定分析能夠看得出,我國已經將1億公頃的森林面積納入了法律保護范圍,這種森林保護的方式使得林中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保障,但是相對的人們對森林的管理還處在空白狀態,使得森林管理停滯不前,嚴重的影響了人類對森林結構的控制能力。實際上我國森林管理中因為管理缺失造成了很多地方的森林出現了退化,因為管理不善導致了森林不斷衰退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
2.2 人類活動使得森林暴露程度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森林地區也已經逐漸地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森林中的生態結構發生了改變,引起病蟲害、水土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逐漸地影響了森林的健康。經濟的發展使得物流行業蓬勃發展,但是相對應的,人類的物流經過林間環境影響了森林的生態穩定,隨著物流的出現引入外來物種的機會增加,森林中的物種危害逐漸增加。迄今為止,我國的森林健康問題已經將物流引起的物種入侵當成了最嚴重的危害之一。除此之外經濟的發展造成工業規模逐漸擴大也是嚴重危害之一,工業生產中出現的污染物逐漸地影響了森林的生存,近期我國出現酸雨的次數逐漸增加,酸雨規模也已經占據了全國總面積的40%,在酸雨環境中我國的森林受到了嚴重的健康威脅。
2.3 社會因素導致的森林健康問題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自然之間的環境建設也已經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為此人們為森林的生態平衡建立了很多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且出臺了很多恢復性政策。但是也是因為社會中大部分人的生態觀念存在偏差使得森林健康管理出現了很多缺陷。我國對待森林的保護力度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位列前茅的,但是我國針對森林的保護措施還是存在單一、政策執行不靈活等問題,因為社會中人們的觀念不正確,政府的政策存在缺陷使得我國的森林管理水平不高,影響了森林健康。
事情的發展并非單方面的,影響森林健康的因素也不僅僅是單方面具有負面影響,我國的森林保護具有特殊性,在森林健康受到威脅的同時也是提高未來森林健康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國要想提高森林健康管理水平就首先應當正確的認識我國的森林保護現狀,并且結合科學的管理理論提出符合森林管理的合理措施。
3 提高森林健康的具體措施
要想保證森林健康首先需要注重從多方面理論出發,最重要的就是注重結合生態系統理論和近自然林業理論,經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并結合我國森林健康的實際情況,能夠整理出提高森林健康的具體措施如下:
3.1 通過科學的手段規劃森林建設用地,注重標準人造林建設
為了提高人造林管理的精度,我國應當以縣為基本單位提高對人造林的土地使用規范化管理,通過縣內的具體資料判定森林建設使用的土地面積,同時也提高造林的樹種的選擇和地區環境的匹配性,以實際的地區環境為根本,選擇合適的人造林規劃方案,注重以實際的情況解決森林健康問題。
3.2 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增加植被種類的多樣性
地帶性植被指的是自然環境中經過不斷演變形成的地區性植被種類分布帶。自然環境中因為優勝劣汰的原則使得存活下來的森林植被種類是最符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結果,因此注重增加地帶性植被的建設有助于提高森林的自然恢復能力,這也就間接性的提升了森林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森林的外環境防護能力。如果因為人類環境等變化因素使得當地的地帶性森林植被不容易存活的時候應當首先分析森林的土壤環境,然后選擇適合土壤環境的植被種類種植,合理的規劃森林的植被種類。增加森林中植被的多樣性能夠有效的提升森林的抗擊打能力,對于提升森林的生態恢復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多種植被的分布還有利于增加森林中的物種多樣性,比如可以選擇灌木和草本植物結合的種植方法等,對于農區的森林植被種植可以根據經濟環境因素選擇楊樹、果樹等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樹木種植。對于沙地等區域的環境可以選擇種植灌木等適合沙地環境的植被。
3.3 增強森林管理中應對病蟲害的能力,同時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森林健康危害中,病蟲害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健康危害之一,為此管理森林健康問題應當特別注重防止病蟲害的出現,制定完善的防御方案,降低森林中出現病蟲害的風險。比如通過提高檢疫技術能夠有效地提升森林防止病蟲害的能力;增加檢疫設備的建設程度也能夠提升森林防御病蟲害的能力。森林管理中應當嚴格遵從防范外來物種的管理規定,封鎖林區中危害較大的害蟲傳播途徑,比如松突圓蚧等害蟲,提高森林應對病蟲害的能力。為了更好地應對森林中的病蟲害問題,可以通過蟲類激素的方式驅趕害蟲,使用昆蟲性信息素等方式引進昆蟲的天敵,增加森林中病蟲害的天敵數量,依據自然生物鏈的調節作用維護森林的健康。
森林也是樹木較多的區域,因此森林防火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要想提高森林的防火能力首先應當劃分出不同的防火等級,精細化的管理森林的防火問題能夠有效地提高防火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以有限的資源提高森林的防火能力。進入林區之后應當注重加強火源的管理,增加森林火源的檢測頻次,確保森林中發生火災之后能夠及時啟動防火預案,提高森林火災防護能力。同時在建設森林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設置生態林防護隔離帶等方式降低火災發生后造成的損失,提高森林對火災的防護能力。
3.4 增加森林檢測的力度,依據科學的技術提升森林健康檢測能力
傳統的森林檢測技術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的森林管理問題,因此需要注重開發現代化的檢測手段,比如運用3S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的辦法能夠提升森林生態環境的檢測力度。使用先進的監測手段對預防森林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總結
根據以往森林保護的經驗分析能夠得出,保護森林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注重森林資源的保護對實現人類可持續性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類的活動、自然環境的改變等因素對森林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想保證森林的健康防護能力就需要提升森林的物種多樣性,降低人類活動對森林的影響,根據實際的地理環境建設合適的地帶性植被,尋求森林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吳小盈,王曉娟.上下齊心護森林 良好生態立建德[J].浙江林業,2019(5):30-31.
[2] 馬遠,賀然,杜萬光,等.我國城市森林經營的內涵、問題和發展對策研究[J].江蘇林業科技,2019,46(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