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燕 鄧雪華 杜臻嘉
摘要:蝗蟲侵入和泛濫對于農業而言是一種滅頂之災。2020年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發生的沙漠蝗蟲因缺乏監控預警體系和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導致大面積爆發,造成大面積糧食減產或絕收。本文總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了研究沙漠蝗蟲發生動態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探討了沙漠蝗蟲發生動態;第三部分介紹了沙漠蝗蟲防治進展;第四部分針對沙漠蝗蟲提出防治策略;第五部分總結了沙漠蝗蟲的發生動態、防治進展及展望。旨在為沙漠蝗蟲的防治工作和蝗蟲監測預警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沙漠蝗蟲;發生動態;防治進展;監測預警
引言
2019年年底,東非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沙漠蝗蟲,由于當地缺乏對于沙漠蝗蟲的了解和防治方法,導致沙漠蝗蟲在較短的時間內數量增長500倍,且呈現持續性蔓延趨勢。不少東非國家表示,該次沙漠蝗蟲侵入是肯尼亞連續70年以來國家發生的最嚴重的蝗災,同時也是不少國家幾十年以來發生的最為嚴重的蝗災。東非沙漠蝗災還沒有結束,2020年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及中東的多個國家也相繼爆發了沙漠蝗災。相似的是沙漠蝗蟲都大規模的出現并遷徙,對遷徙所到之處的農作物、草原等造成毀滅性的危害,嚴重影響被侵入國家的農業、畜牧業經濟,造成糧食減產30%-50%。目前,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預測,沙漠蝗蟲如不加強控制,在下一個繁殖期到來之前還有嚴重化和擴展化的趨勢。南亞及中東地區不少發生沙漠蝗蟲大爆發的國家與我國西部邊境毗鄰,我國也面臨著沙漠蝗蟲入侵的潛在威脅。研究沙漠蝗蟲的發生動態與防治進展對于幫助被害國家和預防沙漠蝗蟲侵入我國境內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研究沙漠蝗蟲發生動態的重要性
研究沙漠蝗蟲的發生動態是了解和分析沙漠蝗蟲發生原因、遷徙路線、發情規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治沙漠蝗蟲的前提條件。此外,了解沙漠蝗蟲的發生動態對于統計沙漠蝗蟲造成的危害及經濟損失有著重要的意義。2019-2020年的沙漠蝗蟲從東非發生后持續蔓延,形成三條遷徙路線,蝗蟲遷徙路線所經之處形成“植物收割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針對本次沙漠蝗蟲災害進行評估,組織“蝗蟲及遷飛害蟲緊急行動小組”對沙漠蝗災進行防治。這些都是在了解沙漠蝗蟲發生動態基礎上進行的[1]。
2 沙漠蝗蟲發生動態
2.1 冬季繁殖期
冬季沙漠蝗蟲處于滯育期,繁殖及生長相對較慢。部分地區冬季會有降雨量增多的現象,如果降雨期恰好趕在沙漠蝗蟲的冬季繁殖期,就會加速沙漠蝗蟲的繁殖和生長,從而導致沙漠蝗蟲數量增加。由于冬季繁殖期沙漠蝗蟲遷徙及繁殖受氣候影響存在局限性,沙漠蝗災一般只在局部地區發生,蝗災相對好控——如2005毛里塔尼亞、撒哈拉地區發生小規模的沙漠蝗蟲,2006年亞洲紅海岸地區發生多地區小區域的沙漠蝗災。
2.2 春季繁殖期
春季相對冬季氣溫有所升高,降雨量增加,沙漠蝗蟲繁殖速度增快,數量增加,沙漠蝗蟲災害的程度也有所加深。每年3-4月,毛里塔尼亞北部、西北及東部,阿爾及利亞東部和利比亞西南部等地的沙漠蝗蟲數量都會較冬季有所增長。2006年春季的小規模沙漠蝗災驗證了這一發生動態。2020年中東地區蔓延的大規模沙漠蝗蟲更證明了春季沙漠蝗蟲災害的擴展和危害程度的加深。沙漠蝗蟲從2019年12月底東非地區發生,接著2-3月中東地區大規模爆發,可以看出沙漠蝗蟲且已經以地區性持續遷徙為主[2]。
2.3 夏季繁殖期
夏季是沙漠蝗蟲災害的大爆發期。專家預測,2020年6月將是東非地區、中東地區沙漠蝗蟲災害的大爆發期。目前,不少國家的沙漠蝗蟲已取得暫時性的防治效果,但很難保證在下一個大爆發期來臨之前得到完全的控制。因此,在進入夏季大爆發期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控制沙漠蝗蟲災害的關鍵時期。2005年阿爾及利亞中部地區的沙漠蝗蟲由于在春季得到較好的控制,在6月到來之前未發生大爆發。而2020年即將到來的6月和6月之前的幾周,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沙漠蝗蟲隨著降雨量的增加還有可能存在擴張趨勢。
3 沙漠蝗蟲的防治進展
3.1 國際組織防治進展
在國際方面,聯合國糧農組織成立“蝗蟲及遷飛害蟲緊急行動小組”專門指導和協調沙漠蝗蟲及重大蟲災的防治工作。目前,已經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蝗蟲監測機構。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還制定了蝗蟲應急防治預案,專門針對2020年全球性的沙漠蝗蟲災害組織研討會議討論蝗災的控制活動及方案,每月的第28天為蝗災上報日,無論是否發生蝗災都要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交蝗蟲發生報告。
3.2 跨國聯合防治進展
除聯合國以外,沙漠蝗蟲發生國聯合有蝗災防治經驗的國家一起制定跨國防治方案。我國也積極向中東地區、東非地區提供沙漠蝗蟲防治的技術及資金幫助,來幫助受災國應付和處理當前的沙漠蝗蟲災害。國際救援組織還設置“滅蝗緊急行動中心”,專門向蝗災發生國家提供蝗蟲監測技術、援助計劃、防治設備及技術、防治藥品、環境監測技術等[3]。
4 沙漠蝗蟲的防治策略及建議
有研究表明,沙漠蝗蟲的發生與氣候的變化有著緊密的關系。受氣候異常影響,2018年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沙漠地區降雨量增加,沙漠中出現了季節性的湖泊,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沙漠蝗蟲的繁殖與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沙漠蝗蟲在短時間內數量不斷倍增,不到兩年的時間數量翻增8 000倍,形成大規模的沙漠蝗蟲災害。從全球沙漠蝗蟲的受災情況來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發生在偏遠地區或貧困地區,與這些地區缺乏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有著很大的關系。基于RS、GIS、 GPS技術的蝗蟲監控體系具有動態化監測沙漠蝗蟲的優勢,通過及時準確地獲取沙漠蝗蟲遷徙的時間、地點、數量、規模等參數,來提前選擇防治技術做好沙漠蝗蟲的防治準備,可極大地提高沙漠蝗蟲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當然,在沙漠蝗蟲防治上,建議采用藥物制劑防治、生態防治、空中防治、地面防治等多種手段同時控制,來阻斷沙漠蝗蟲的遷徙路線,有效地實現沙漠蝗蟲的防與治[4]。
5 結語
沙漠蝗蟲是一種遠距離遷徙飛行能力強、食量較大、體型偏大的害蟲,它比以往各國發生的蝗蟲危害更為嚴重,是目前發生的對農業破壞力最強的蝗蟲。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沙漠蝗蟲從東非先東遷徙,蔓延到中東地區及西亞部分地區,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蝗災。縱觀沙漠蝗蟲的發生動態,2019-2020年的沙漠蝗災已經是20世紀以來非洲及中東地區發生的第五次大規模的蝗災,受災國多達40多個,2019-2020年的沙漠蝗災從目前來看已經發展為最為嚴重的一次。從發生地到沙漠蝗蟲的遷徙路線來看,五次的蝗災都與氣候有著緊密的關系,同時存在很多相似點。然而非洲及中東地區的沙漠蝗蟲防治技術也始終沒有取得較大的進展,更缺乏沙漠蝗蟲的監測預警系統。當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多個國家參與到沙漠蝗蟲的防治中。其中蝗蟲監測手段對于分析蝗災及其了解沙漠蝗蟲的發展規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相信通過監控和有針對性的防治,本次的沙漠蝗蟲將會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吳昊.蝗蟲口器結構、消化酶及食性選擇[D].太原:山西大學,2010.
[2] 劉旭,李曉.關于沙漠蝗入侵四川的風險評估與應對策略[J].決策咨詢,2020(1):13-14+18.
[3] 任炳忠,張雪.中國的蝗災及防控對策[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3,35(2):127-131.
[4] 馮今.草地蝗蟲發生動態的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