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 游志云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于黨,建設和諧校園關鍵在于黨組織,針對和諧校園環境的建設,黨建工作價值重大,給予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本質保障。但是基于大眾化的教育視角,一些高校過于追求招生數量、院校規模以及院校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導致學生黨建和院校發展方向產生偏差,破壞和諧的校園環境。因此要想適應和諧校園建設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大力度進行黨建的建設,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完善黨建建設的體系,推動高校長久發展。
1.多元價值觀沖擊師生觀念。在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背景下,院校改革進一步深入發展,競爭隨之加劇,沖擊著師生的思想以及行為,促使人們思想價值觀表現出多元化。部分人的極端個人主義與實用主義思想開始碰撞,總會存在貪名圖利與考試舞弊或者鋪張浪費的情況出現,教師對黨政管理投入過多的精力,學生關注入黨以及考級等,制約著人們價值的發展取向,甚至學生產生違法的心理,表現出校園中價值觀的多元化,沖擊師生的思想。
2.院校負債與學科建設問題。高校在擴大招生規模到現在,擴建的工作不可或缺,而擴建的資金產生以銀行貸款為主,我國地方高校的擴建需求更加迫切,負債壓力得不到緩解,增加院校財政工作的壓力,勢必會影響到院校服務收入和教職工的具體收入。與此同時院校中新增的學科課程,在條件尚未完全準備便開始執行,導致新建課程與傳統課程出現不平衡性,凸顯院校學科建設的矛盾。
3.院校內部群體融洽度需要提升。高校教育體系的改革促使諸多高校之間被優化與整合,組建新型的高校,然而內部群體的融洽度在與日降低。原來院校中的思想觀念和人際關系都會保存在教職工身上,群體融合度不高影響到院校事業的前進。與此同時,在學生數量急劇增加以及辦學層次的提升情況下,高校應該擴大規模吸引優秀教師,且新型教師團隊的組建需要一定時間支撐,也會制約到群體相處的融洽度。
4.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夠完善。高校內部黨組織的核心地位要基于校級層面加以實現,然而二級院校以及基層結構中卻沒有實效性地進行基層黨組織建設。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形式包括三個角度,第一是領導核心,彰顯組織作用;第二是黨政一同負責,進行分工合作;第三是行政主導,把黨組織視作輔助教育團隊。后兩種模式下的黨組織作用受到黨政負責人素質的影響。基層黨組織工作往往會產生黨務論黨務的傾向,淡化黨組織領導,分離黨工作和科研工作。針對黨支部的建設,分離教師和學生,處于黨組織層面上造成師生關系脫節。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明確,便會影響到高校和諧校園的積極建設。
1.建設基層黨組織,奠定和諧校園建設基礎。高校可以完善二級院校黨委以及基層黨支部的核心領導機制,強調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和戰斗作用,健全二級院校黨組織行政負責機制以及會議集體負責機制。涉及到三個層面的精神內容,首先是基于書記為主的黨組織,結合民主集中機制工作在領導院系中,院系的問題決策權利交給黨政聯席會議組織。其次是把院長以及主人組成的行政系統應該結合黨組織的決策,做好本院的行政管理。再其次是院校中黨組織應該竭盡全力的執行行政職能,給予院長大力的支持,明確指揮教學與科研發展。和此相關的行政問題對應決策要和院長以及主任溝通,深入的交流,確保黨組織以及行政協商的統一性。另外高校內部的基層黨支部充當人才培養的戰斗堡壘,黨組織作用彰顯集中在基層黨支部與黨員先鋒模范角度,所以要加強基層黨支部各項工作的科學性,創新組織形式,圍繞學科設計師生一體化的黨組織形式,全面開展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尤其是基層工作單位和校內的生活區域,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打下基礎。
2.經營校園文化,樹立全體黨員正確的核心價值觀。高校在運行發展中所有師生創造同時基于共同價值標準與行為準則和審美情趣的成果,都可以作為一種精神、一種理想和一種力量,具備思維導向和增強凝聚力的作用。黨組織要充分歸納這些文化成果,把核心價值觀視作領導,教育師生,通過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時代精神啟迪師生,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感染師生,全面經營院校獨特的精神文化,大力宣傳與推動教育的開展,落實知行統一,強化院校文化建設的吸引力,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增添色彩。對于高校黨員來講,其不只是作為師生員工群體中的先進分子,還是和諧校園構建的主體,體現著黨員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全面促進高校學科建設與環境建設,加之教師黨員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學識魅力,會影響到院校和諧氛圍的建設,所以要創新和諧文化的豐富性,把和諧文化貫徹在高校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中。
3.堅持科學發展觀,健全院校結構與規模。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組織執政興國的首要任務,思想解放空間影響著今后發展空間的創設,思考問題的高度影響到今后的發展水平。高校黨組織應該具備超前的思想,創新教育發展體系,提高院校發展動力,找到院校發展的關鍵點,烘托院校發展的良好成果。之后要關注內涵的進展,統籌兼顧,黨組織基于院校規模的創設,整理基礎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不斷提升高校辦學效益。確保院校規模和結構協調進展,體現院校辦學的特色,由此豐富辦學資源,協調各個部門的利益,全面建設和諧校園環境。在此期間,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依托黨組織的先進性,將院校中心工作進行有效整理,積極進行黨建,增強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促使黨組織的先進性轉變為黨員思想和行動,促進校風的建設與教學風氣的建設。調動高校內所有可以調動的因素,組織教職工科學的使用辦學資源,完成人盡其才以及物盡其用,創設公平合理的和諧校園環境。

4.執行民主管理,優化院校管理制度。高校在實際的運行進展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包括不融洽或者不和諧的情況,這些都和院校的管理產生巨大關聯。管理意識不夠明確,管理工作手段之后或者管理制度不夠科學,都會造成校園不和諧,引起矛盾和沖突。所以高校在黨建的過程中要執行民主化管理,圍繞科學基礎理論,確切的把事物客觀發展情況進行整理,健全管理規章。管理過程中要進行民主化宣傳,深入和群眾互動,積極地開展調查以及研究,獲取群眾思想建議,得到院校支持與鼓勵。由此把院校管理建設立足于科學民主的視角上,體現院校環境的和諧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要創新黨建工作具體思路,體現和諧校園構建的多樣化,也就是說高校要創設黨內意見表達制度,加強黨內和諧效果,鼓勵黨員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強化黨組織具體科學決策水平,強化和諧校園的協同性,確保黨組織的決策與工作流程足夠合理與規范。還要通過師生黨員的合作力量,融入群體的智慧,共同作用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上,包括校園黑板墻的設置或者多種演講活動,由此充分構建和諧校園,體現黨建工作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存在的效用,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撐。
5.落實以人為本,強化和諧校園的建設。高校黨建工作中要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觀念,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將教師視作中心,尊重教師和支持教師,樹立教師主體意識,切合實際的維護教師自身利益,滿足教師物質和文化精神的需求,促使教師全面發展。其次是將學生視作中心,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加強專業基礎知識與創新能力,處理好學生經濟與學習層面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健康積極成長。優化領導作風也是師生利益維護的重要點,領導作為機制和規章的創辦者,影響到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所以其應該樹立全心為師生服務的觀念,了解師生高興與否、滿意與否,把這些內容記作管理工作的落腳點,并且創設領導層面的管理制度,切實優化領導作風,推動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
綜上所述,加強高校黨建建設和諧校園研究課題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黨建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和諧校園環境的建設,增強師生凝聚力,便于高校教育活動的有效進行。新時期下高校管理者要充分進行黨建工作,建設和諧的校園,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為了祖國的美好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