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衢州 王 勝 等
針對衢州地區企業在衢州市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發展模式路徑及探索研究,充分認識衢州地區的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問題,從比較和辯證分析的角度去充分調研,并且在動態對比的過程中進行考察。建構制造業發展新的合作模式,提出衢州地區建立科技創新平臺,探索產業共生共享新的發展模式,設計以創新驅動為導向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框架。
實施數字經濟是省委省政府的“一號工程”,市委“1433”戰略體系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產業,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形成數據資源驅動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引領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智慧產業為核心、新經濟為引領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制造業作為數字經濟融合度較高的一個產業,地位舉足輕重。2018年,衢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7.0%,低于浙江省4.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8位。因此,需要加快數字經濟智慧產業制造業領域的發展步伐。一是壯大產業總量。2018年,衢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22.2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7%,低于浙江省5.8個百分點,居全省7位。二是培育龍頭企業。2018年,衢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發展步伐慢于浙江省的主要原因是能支撐起產業發展龍頭企業不多。三是產業需多樣化。目前,衢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光伏設備、電線電纜、鋰電池和電光源等行業,而通信系統設備制造、智能設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工業控制系統制造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制造行業企業相對稀缺。
衢州制造業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衢州的優勢產業、傳統產業也正面臨著從傳統的機械制造轉向智能制造領域。但是由于原本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建立與平衡,使得衢州當地企業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產業結構、產品質量亟待升級和優化。衢州地區經濟的發展與振興,不僅要考慮傳統型老工業的發展與產業升級問題,同時要積極探索以“互聯網+制造業”、“智慧產業”、“智能產業”、“大數據產業”等新型產業的創業創新發展。因此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衢州制造業轉型發展路徑探索與分析具有現實重要的意義。當前衢州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綠色循環發展,力爭2020年,工業污染物排放顯著減少,工業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模式廣泛應用,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形成,努力打造“數字經濟、智慧產業”的生態體系。
1.衢州地區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創新型產業探索。主要是結合地區內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生產大數據調查,充分研究分析制造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機遇,以及發展模式轉型的必要性。地區制造業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而又龐大的工程,如何解決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及瓶頸,建立合理有效的創新驅動模式,促進地區制造業的轉型發展,便成為了課題研究的難點之一。
2.建立健全知識與技術的創新體系。從整體結構方面分析,目前衢州地區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的創新型體系的建設還存在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為了促進地區內創新型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必須要建立健全區域創新協同發展的新體系,從根本上整合企業與科研高校之間的合作,走科技創新、共享創新的發展道路。如何將地區內科研高校與企業建設成創新體系框架,實現協同發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便成為了課題研究的難點之二。
1.深入研究衢州制造業轉型發展的產業新路徑。針對地區工業、企業、經濟開發區等國民經濟各領域,對有利于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及產業模式,進行積極有效的調研和考察。努力打造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能耗、少排放、零污染、能循環、可持續的先進制造業模式。主要建立衢州當地龍頭產業、企業產業升級、對產業升級改造、結構模式創新的思維理念。建立綠色產業的地方生產方式及組織關系,實現對地方相關產業活動的振興起到聯動作用,共同打造制造業傳統模式轉型升級的新模式。
2.積極探索衢州地區創新產業共生共享新模式。產業共生是衢州地區乃至浙江其他欠發達地區積極探索與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模式。建立產業共生模式,努力打造空氣動力產業與鑿山動力機械產業的相互融合,實現校企深入對接與合作。依托衢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特色,打造產教融合、產業對接、產業共享的新型模式,努力發揮省市重點實驗室的作用與優勢,實現傳統機械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變。借助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及高端機械裝備的建設,實現產業共享模式的創新,引企入校、協同發展,推動地區制造業的高端裝備產業的共生共享新模式。
3.建立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衢州制造業轉型發展新框架。創新是任何產業存在的必然條件,同時也是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建立以創新要素為驅動的發展模式,打造衢州地區制造業發展的新框架,推動傳統制造業由傳統依賴要素、成本驅動、利益為先的粗放型向高新技術、智能制造為導向的創新型驅動型轉變。將科學理論及先進生產技術,面向經濟開發區及集聚區進行推廣,發揮高校的產教協同發展優勢,大力開展校企對接及學術交流活動。努力實現高校新研究理論、新技術成果在企業新產品、新設備的研發與升級中得到應用,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充分開展基礎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具有現實生產效率的生產設備或技術。

1.創新驅動是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根據《衢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 025衢州行動計劃》、《衢州市構建“1 238”創新平臺體系實施科技創新服務行動計劃》、《衢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 《衢州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產業》衢政辦發〔2 018〕 56號要求。衢州制造業轉型發展需要的是高端智能化、信息化與制造業深度的融合,努力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努力打造創新科技、創新產品為制造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利用先進設備儀器,人才引進等策略,加快加強衢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打造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模式,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互惠互利的創新體系平臺建設。積極摸索適合浙西地區產業生態發展的新體系,努力推進“中國制造 2025、互聯網+制造業、工業 4.0”行動計劃等,使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續加快,新產品快速推出,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為加快衢州制造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衢州制造業轉型發展核心力量。
2.努力實現創新驅動與地區制造業轉型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創新驅動是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動力與技術手段,也是推進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有力手段。衢州地區制造業創新驅動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較為匱乏。關鍵技術的突破往往遇到較多瓶頸,在發展上較多的企業依賴與其他發達地區的核心技術及核心產業,從而產生了一批較為廉價的加工廠,離智能制造、綠色產業的距離相差甚遠。因而將創新驅動理念貫穿于衢州制造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就顯的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