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素芳,李力敏,劉 佩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VC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類型,常表現為夜間刺激性咳嗽[1]。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常會誘發VCA,這類患兒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效果往往不佳。目前關于肺炎支原體感染與VCA的相關性分析多集中在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紊亂等方面,而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除具有發汗解表、清里退熱的中醫功效外,還有研究證實其也具有抗炎、免疫調節等療效[2]。本文將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患兒的輔助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患兒的治療提供參考。
1.1納入及排除標準
1.1.1納入標準:①符合VCA診斷標準[3];②VCA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引起,支原體感染符合文獻[4]中診斷標準;③中醫診斷符合文獻[5]中風熱襲肺證咳嗽;④性別不限,年齡≤14歲;⑤獲得患兒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1.2排除標準:①年齡>14歲;②患有肺癌、肺結核等肺部其他疾病;③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④對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過敏或有服用禁忌者。
1.2對象及分組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納入及排除標準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患兒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2~14(9.1±2.2)歲。8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咳嗽程度、過敏史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表1 不同方法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兩組患兒基本情況比較
注:對照組為給予常規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觀察組為常規基礎治療聯合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按照“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年修訂)”[6]進行常規基礎治療:阿奇霉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60167)10 mg/kg每日1次口服,共3 d;孟魯司特(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54)口服,2~5歲兒童每日1次,每次4 mg,>5歲患兒5 mg睡前頓服;特布他林(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2694)口服,2~6歲兒童1.25 mg每日3次,>6歲兒童2.5 mg每日3次。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50429)開水沖服,2~3歲兒童每次4 g,4~6歲兒童每次6 g,7~14歲兒童每次8 g,每日4次。兩組均連續治療1個月。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1.4.1中醫療效:根據中醫證候制定觀察量表(表2)[7],并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斷。痊愈: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減少≥90%:顯效: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減少70%~89%;有效: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減少<30%。總有效以痊愈+顯效+有效計算。
1.4.2咳嗽緩解、消失時間:記錄兩組咳嗽緩解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咳嗽緩解定義為患兒日間及夜間咳嗽癥狀評分≤2分,且持續48 h;咳嗽消失時間為從出現咳嗽癥狀到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
1.4.3治療前后免疫指標:入院時及治療結束后1 d采集兩組患兒清晨外周靜脈血5 ml,應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ton Dicknson公司生產)測定CD3+、CD4+、CD8+及CD4+/CD8+水平。
1.4.4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回歸方程分析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的相關性。

表2 不同方法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中醫證候觀察量表
1.4.5治療期間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中醫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07,P<0.001)。見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兩組患兒中醫療效比較[例(%)]
注:對照組為給予常規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觀察組為常規基礎治療聯合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
2.2咳嗽緩解、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兩組患兒咳嗽緩解、消失時間比較±s,d)
注:對照組為給予常規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觀察組為常規基礎治療聯合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
2.3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CD3+、CD4+、CD8+及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4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的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呈負相關(r=-0.837,P<0.001)。見圖1。
圖1 基礎治療聯合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CD4+/CD8+與咳嗽消失時間散點圖
2.5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VCA是以夜間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具有慢性遷延、久治不愈的特點[8]。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標準”結合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的癥狀,本文將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歸為風熱襲肺證型咳嗽[9]。風熱襲肺證型咳嗽表現為陣發性咳嗽,以夜間明顯,少痰或無痰,并伴有咽癢,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治法以疏風清熱、解痙止咳為主[10]。小兒柴桂退熱顆粒主要成分為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黃芩、白芍、蟬蛻,桂枝疏風散寒通絡為君藥,柴胡、葛根解肌和表里為臣藥,白芍、黃芩清氣和營為佐藥,浮萍、蟬蛻疏風解表、引邪外出為使;整方具有疏風解表、清熱止咳的作用。本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后中醫總有效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62.5%;且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顯示出極好的中醫療效。

表5 不同方法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兩組患兒治療前后CD3+、CD4+、CD8+及CD4+/CD8+比較±s)
注:對照組為給予常規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觀察組為常規基礎治療聯合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的肺炎支原體感染伴咳嗽變異性哮喘組;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目前肺炎支原體感染伴發VCA的機制尚不清楚,多集中于呼吸道上皮細胞吸附學說、免疫學發病學說、支原體直接侵入學說[11]。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VCA的免疫學發病機制為:機體感染肺炎支原體后,致病菌在氣道上皮細胞繁殖,誘發炎性細胞浸潤,浸潤的炎性細胞釋放多種因子,參與特異性免疫應答,引起VCA相關癥狀,其中免疫紊亂導致T淋巴細胞亞群CD4+下降而CD8+升高,CD4+/CD8+比例失調,CD4+/CD8+比例失調后導致IgE升高及氣道高反應性[12]。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加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輔助治療后,CD4+升高及CD8+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現代藥理學證實,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可有效性清除炎性因子,提高機體免疫力[13]。盧彥宏[14]研究發現,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可調節上呼吸道感染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方藥柴胡中的柴胡多糖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效價及淋巴細胞轉化率,極大增強機體免疫功能[15]。動物實驗表明:浮萍中的主要成分浮萍多糖能增強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提示浮萍多糖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增強作用[16]。白芍對機體免疫系統有調節作用,可提高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細胞水平,同時還能減少充血、改善微循環,而且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7]。動物實驗發現,黃芩中的黃芩苷鋅絡合物能提高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并能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18]。因此,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可通過調節機體淋巴細胞亞群,起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進一步分析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與CD4+/CD8+呈負相關,即CD4+/CD8+越高患兒咳嗽消失時間越短。且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提示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小兒柴桂退熱顆粒輔助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伴VCA患兒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患兒咳嗽緩解時間及咳嗽消失時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且應用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