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福云,仵倩紅,潘建萍,景鳳英
結核性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致殘率、致死率較高。作為一類感染性疾病,結核性腦膜炎主要累及腦膜、腦實質等部位,若不及時治療,神經系統后遺癥發生率升高[1-2]。因此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目前較多研究認為,免疫學機制、炎性反應、白三烯B4水解酶基因多態性等因素在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中占重要地位,在此過程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也與上述指標的表達水平有一定聯系[3-4]。本研究收集206例腦膜炎患者臨床資料,分析白細胞介素23(IL-23)、腺苷脫氨酶(ADA)、白三烯B4(LTB4)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對象及分組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腦膜炎20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腦膜炎診斷標準[5];②入組前未接受抗結核、抗感染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者;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原發性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存在其他惡性腫瘤者;③臨床病歷及隨訪資料缺乏者。將206例根據最終診斷結果分為結核性腦膜炎組79例、化膿性腦膜炎組61例、病毒性腦膜炎組66例。結核性腦膜炎組男42例,女37例;年齡16~75(43.20±6.20)歲;病程4~121(41.02±10.36)d。化膿性腦膜炎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17~73(42.96±6.37)歲;病程7~34(11.08±2.34)d。病毒性腦膜炎組男40例,女26例;年齡17~73(41.60±5.99)歲;病程1~14(4.10±0.49)d。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進行。
1.2研究方法 206例入院后行腰椎穿刺術,取腦脊液1 ml分裝于2個0.5 ml離心管內,置于-70℃冰箱保存后統一待檢。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IL-23、LTB4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使用日本HITACHI 71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標法檢測ADA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根據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標準[6],將結核性腦膜炎病情程度分為Ⅰ期(意識清晰、未出現神經系統局灶體征),Ⅱ期(出現腦膜刺激征、輕度神經系統功能受損、運動功能異常),Ⅲ期(存在驚厥或抽搐、昏睡或昏迷、嚴重神經系統功能受損)。比較3組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不同病情程度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以及MRC分期與結核性腦膜炎患者IL-23、ADA、LTB4表達的相關性。

2.13組一般資料比較 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腦膜炎3組一般資料比較
2.23組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比較 3組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存在明顯差異(P<0.01);結核性腦膜炎組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顯著高于化膿性腦膜炎組及病毒性腦膜炎組,化膿性腦膜炎組上述指標亦高于病毒性腦膜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腦膜炎3組腦脊液IL-23、ADA、LTB4水平比較±s)
注:IL-23為白細胞介素23,ADA為腺苷脫氨酶,LTB4為白三烯B4;與結核性腦膜炎組比較,bP<0.01;與化膿性腦膜炎組比較,dP<0.01
2.3不同MRC分期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 79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中MRCⅠ期26例、Ⅱ期32例、Ⅲ期21例。不同MRC分期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存在明顯差異(P<0.01);Ⅰ、Ⅱ期患者IL-23、ADA、LTB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Ⅲ期患者IL-23、ADA、LTB4均高于Ⅰ期患者,且Ⅲ期患者中僅有LTB4高于Ⅱ期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不同病情分期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s)
注:IL-23為白細胞介素23,ADA為腺苷脫氨酶,LTB4為白三烯B4;與Ⅰ期比較,bP<0.01;與Ⅱ期比較,dP<0.012.4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與MRC分期的相關性分析 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與MRC分期呈正相關,見表4。

表4 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與MRC分期的相關性
注:IL-23為白細胞介素23,ADA為腺苷脫氨酶,LTB4為白三烯B4,MRC為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
結核性腦膜炎在兒童及成人中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為更好地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探究其發病機制是臨床亟需深入研究的課題。結核性腦膜炎是結核分枝桿菌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腦膜所引發的一種疾病,患者早期臨床癥狀為發熱、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但受個人體質或病程的影響,患者癥狀常輕重不一[7-10]。回顧相關文獻發現,導致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臨床表現差異性的原因主要與其病理機制相關,滲出物導致腦脊液循環障礙出現腦積水者臨床癥狀主要為頭痛、嘔吐及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結核瘤占位效應導致結核性腦膜炎者主要癥狀為神經系統體征,結節性脈管炎導致結核性腦膜炎者則可出現梗死、中風癥狀[11-14]。
事實上及時治療可有效阻止結核性腦膜炎病情惡化,有學者認為在結核性腦膜炎感染早期,機體在適應性免疫發展前,較多因子介導結核分枝桿菌的識別,并開啟對感染的先天免疫應答,免疫學機制、白三烯A4水解酶基因多態性等因素在病情進展中起重要作用[15-16]。醫學研究表明,IL-23、ADA均參與了受體激活、調節抗原特異性的過程,其中ADA表達與免疫系統的調控能力相關[17-18]。本研究顯示,結核性腦膜炎組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化膿性腦膜炎組及病毒性腦膜炎組,說明IL-23、ADA、LTB4可能參與了結核性腦膜炎發病的主要過程,同時在其發生、進展中存在促進作用,與既往文獻[19]報道結論相似。
白三烯A4水解酶是催化、生成白三烯A4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酶,而LTB4對白細胞有驅化作用,其多態性可導致機體內LTB4含量變化。王靜等[20]研究通過分析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同時采用Rankin評分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后發現,白三烯A4水平和腦脊液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及絕對數均相關,但在白三烯A4水平和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方面并未得出確切結論。本研究發現MRCⅠ期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明顯低于Ⅲ期患者,但值得注意的是Ⅰ期、Ⅱ期患者上述指標表達水平并無明顯差異,可能與病情外在表現形式有關[21]。本研究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與MRC分期呈正相關,提示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水平隨著MRC分期的加重而升高,臨床可根據其檢測水平進行病情嚴重程度評估。
綜上,不同類型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存在一定差異,其中以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表達較高。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IL-23、ADA、LTB4表達與MRC分期呈正相關,提示臨床可根據其表達水平初步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