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玉梅,魏廣玉,蔣 波,孟俊華,張 坤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臨床常見代謝疾病,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流行病學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約有3.87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而我國是DM發生率較高的國家之一[1]。有研究顯示,在≥65歲的老年住院患者中發生營養不良和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者可達半數以上[2]。營養不良會延長老年T2DM患者住院時間,升高住院病死率[3]。但臨床調查顯示,僅有22.7%的老年T2DM患者知曉醫學營養治療是DM預防和治療的基礎,僅有24.2%的患者知曉什么是醫學營養治療[4]。故對老年T2DM患者營養狀況進行干預較為迫切,了解老年T2DM患者營養狀態影響因素有利于進行針對性干預。基于此,本研究選取426例老年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26例老年T2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T2DM診斷標準[5];年齡≥65歲;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者;不能配合完成調查者。
1.2研究方法 由研究者及研究小組協助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和T2DM相關及非T2DM因素。一般資料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調查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T2DM相關因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DM并發癥、DM病程;非T2DM因素:吸煙史、飲酒史、日常鍛煉、營養保健知識獲得、自理能力、合并其他慢性病。
1.3評估方法 采用微營養評定法(short-form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SF)[6]評估納入患者營養狀況,包括進食情況、近期體質量變化、活動能力、心理創傷或急性疾病、精神心理問題、小腿圍6個方面,總分0~14分,>11分為營養正常,8~11分為有營養不良風險,<8分為營養不良。將營養不良者歸為營養不良組,將有營養不良風險者、營養正常者歸為非營養不良組。
1.4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納入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情況。比較營養不良組、非營養不良組患者的一般資料、T2DM相關因素、非T2DM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尋找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影響因素。

2.1老年T2DM患者營養狀態評估 426例中男271例、女155例,營養不良者82例(19.25%)、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者157例(36.85%)、營養正常者187例(43.90%),見表1。
注:T2DM為2型糖尿病,MNA-SF為微營養評定法
2.2不同營養狀態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營養不良組年齡>75歲者、離婚或喪偶者比例高于非營養不良組(P<0.05或P<0.01),兩組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同營養狀態患者T2DM相關因素比較 營養不良組FBG、HbA1c水平高于非營養不良組,Alb、Hb水平低于非營養不良組,DM并發癥數多于非營養不良組,DM病程長于非營養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不同營養狀態患者非T2DM因素比較 營養不良組規律鍛煉者、經常獲得營養保健知識者比例低于非營養不良組,合并其他慢性病>3種者比例高于非營養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吸煙史、飲酒史、自理能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不同營養狀態的老年T2DM患者T2DM相關因素比較±s)
注:T2DM為2型糖尿病,FBG為空腹血糖,HbAlc為糖化血紅蛋白,Alb為白蛋白,Hb為血紅蛋白,DM為糖尿病

表4 不同營養狀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非2型糖尿病因素比較[例(%)]
2.5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影響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齡、FBG、HbA1c、合并其他慢性病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Alb、Hb、規律鍛煉、經常獲得營養保健知識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保護因素,見表5。
有學者指出,醫學營養治療即科學的飲食治療,是DM治療的基礎,是預防和控制DM必不可少的措施[7]。劉艷文等[8]研究顯示,DM患者營養狀況與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這表示營養狀態會影響DM的轉歸。但目前DM患者普遍對營養保健知識了解較少,且較難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營養知識。同時,由于重要臟器貯備功能明顯減低、內環境穩定性下降及各種急慢性疾病短期或長期影響,營養不良在老年人中的發生率較高[9]。既往國內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影響因素相關研究較少,且現有研究關注點較為片面。林兵等[10]研究顯示,老年T2DM營養不良患者能量攝入比值較低,其HbA1c水平較高。簡榮漢等[11]研究顯示,年齡和感染性炎癥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異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本研究收集426例老年T2DM患者一般資料、T2DM相關和非T2DM資料,以更全面評估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影響因素,為指導臨床營養治療提供有效信息。
本研究結果顯示,426例老年T2DM患者中82例(19.25%)發生營養不良,157例(36.85%)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與簡容漢等[11]研究結果存在差異,本研究營養不良發生率略低,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發生率略高,但兩研究總營養異常發生率類似,考慮與地區差異及樣本人群不同有關。營養不良組年齡>75歲的高齡者更多,離婚或喪偶者比例也更高于非營養不良組。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也顯示,高齡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熊甜等[12]研究認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營養不良及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的比例呈顯著升高趨勢,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增加,患者消化、吸收功能逐漸減退,進而影響其營養狀況。本研究中婚姻狀況存在明顯的組間差異,但卻不是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原因一方面在于本研究中離婚或喪偶者比例較小,可能未對整體結果產生顯著影響;另一方面在于除婚姻狀況外,老年T2DM患者營養狀態還要更多地考慮子女情況、是否獨居等干擾因素。
在不同營養狀態患者的T2DM相關因素方面,營養不良組FBG、HbA1c水平高于非營養不良組,Alb、Hb水平低于非營養不良組,DM并發癥數多于非營養不良組,DM病程長于非營養不良組。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FBG、HbA1c、合并其他慢性病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Alb、Hb是營養不良的保護因素。結果提示老年T2DM營養不良者有更高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不佳,且有更多的DM并發癥。有學者指出,DM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糖類、蛋白質代謝紊亂情況,血糖升高可引起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加強,導致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進而減少胰島素釋放,加速DM的發展[13]。呂麗雪等[14]的一項調查顯示,182例老年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中66.48%發生營養不良,33.52%存在營養不良風險,這表示DM并發癥確對患者營養狀況起較多負面影響。合并更多DM并發癥表示DM病情控制不佳,代謝紊亂狀況嚴重,使患者需接受更多治療,間接影響其進食及生活質量,因此醫護人員在治療時應考慮到DM并發癥患者的營養狀況,及時為其提供針對性干預,改善患者營養狀況。

表5 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注:T2DM為2型糖尿病,FBG為空腹血糖,HbA1c為糖化血紅蛋白,Alb為白蛋白,Hb為血紅蛋白
在不同營養狀況患者非T2DM因素方面,營養不良組較非營養不良組規律鍛煉者、經常獲得營養保健知識者比例低,合并其他慢性病>3種者比例高;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也顯示規律鍛煉、經常獲得營養保健知識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保護因素,提示后期干預對老年T2DM患者的重要性。醫學營養治療是指通過調整營養素或食物的整體攝入量治療疾病或改善身體狀況的方法[15]。陳敏等[16]研究顯示,醫學營養治療對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起重要作用。馬小陶等[17]應用醫學營養治療伴代謝綜合征的T2DM患者,結果發現醫學營養治療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心血管并發癥的預防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可以改善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在醫療與經濟方面均可帶來可觀的效益,然而由于其專業性強,執行中需要患者對其充分理解和高度配合,因此在教育與執行中一直存在一定差距[18]。故在老年T2DM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及其看護者關于營養不良、醫學營養治療的健康教育,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和血糖控制情況;同時,對具有多項營養不良影響因素的營養不良風險者也應提高警惕,及時給予干預。
綜上,老年T2DM患者營養異常發生率較高,高齡、FBG、HbA1c、合并其他慢性病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Alb、Hb、規律鍛煉、經常獲得營養保健知識是老年T2DM患者營養不良的保護因素;臨床應加強老年T2DM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