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 竇笑晨
[摘? ? 要] 數字經濟已經來臨,商業模式已經改變,越來越多企業的核心價值無法在財務報表上得到恰當的反映,傳統財務報告與業務相關性不斷下降,另一方面,隨著財務智能化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突飛猛進。面對變局,CFO們需要從回顧過去的財務管理模式,轉為面向未來,促進企業行動及戰略能力的財務職能模式。只有直面變化,CFO們才能浴火重生。
[關鍵詞] 商業模式;信息技術;數據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31
[中圖分類號] F23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01- 0068- 03
0? ? ? 引? ? 言
伴隨著二十年來商業模式的變革,財務管理理念正在經歷重大變化,從傳統大工業時代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理念轉向新經濟下價值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理念。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對傳統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沖擊,利用傳統理論和思維方式來解釋現在的經濟現象,相關性日益下降。與此同時,數據化的手段和方式不斷發展,傳統財務工作方式也面臨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面對數據化變局,我們的財務人員,CFO們該怎樣主動適應變化,擁抱未來?
1? ? ? 商業模式持續進階式發展
數字經濟已經來臨,商業模式已經改變,現代商業邏輯已經從產品為中心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完全是產品的競爭,更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同樣企業、技術、品牌、產品,按照不同的商業模式運作,價值創造能力截然不同。
傳統財務工作缺乏對核心業務高效管控的手段,缺乏對科技進步的高度敏感性。二十年前以大工業時代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業模式發展的需要。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核心價值無法在財務報表上得到恰當反映的時候,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通過價值管理的維度深入業務實質,探索繼續成為業務合作伙伴的切入點,并不斷擴大與企業核心商業模式的業財融合路徑。
1.1? ?新經濟商業模式對傳統財務工作帶來巨大沖擊
應該說財務工作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以支持決策,但在新的商業模式面前,這種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大大降低。新經濟下的商業模式首先考慮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其次才是如何為股東創造價值。新經濟、新技術、新商業模式下信息資源如何估值?平臺資源整合優勢如何評估?海量用戶如何估值?傳統的市場法、重置成本法、現金流量折現法根本不適用。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些不適用造成財務賬面價值與企業市場價值差異越來越大,相關性下降,會計準則要求披露信息繁雜但有用性下降。隨著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主體邊界、貨幣計量方式,會計分期等假設前提正在受到沖擊,實務中甚至出現了繞開會計信息來滿足投資者信息需求的創新與實踐。部分商業模式下企業在披露符合會計準則下的信息外,還主動選擇披露更加體現企業真實經營業績的非準則數據(小米上市案例)。這些變化都讓傳統財務會計不能對經濟模式的變化選擇性失明,不能對傳統工業2.0模式下的會計理論抱殘守缺。
1.2? ?改善財務報告相關性
目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正在修訂關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關于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實質上是在資產確認的過程中,放寬了標準,對資產給企業未來不確定性的影響在計量階段再行反映。這實際上也是會計面向新商業模式改革的可行路徑之一。
另外,關于商業模式是否應體現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的討論愈演愈烈。目前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并未明確不同商業模式中會計要素處理的差異。實際上同樣的資產和負債,按照不同的商業模式進行運用,會產生不一樣的現金流量,創造不一樣的價值。在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明確商業模式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允許企業按照各自的商業模式,選擇資產和負債的分類和計量方法,財務報告才能如實反映報告主體的“個性化”信息,財務報告的相關性和有用性才能逐漸改善。
1.3? ?關注非傳統財務報告信息
投資者希望財務報告中披露能夠反映企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競爭優勢,關鍵營業收入和主要盈利動因等信息,這當中需要對非傳統財務報告信息進行補充完善。國際整合報告理事會(IIRC)2013年提出基于價值創造為主線的《國際整合報告框架》,投資者利用財務報告中關于商業模式的信息建立或調整對報告主體的估值模型,進行同行業對比,并確認報告主體的發展戰略。
另外,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德勤、易觀聯合項目組2016年提出的基于客戶和渠道信息的第四報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第四張報表基于數字資產與股票市值的相關性,以用戶數據(用戶 數量、用戶活躍度、用戶黏性等互聯網數據)為核心,建立了涵蓋用戶、產品、渠道和財務四個維度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對于計量數字資產的企業價值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2? ? ? 財務工作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
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第一個階段是會計電算化,第二個階段是以ERP為代表的信息化過程,第三個階段是以RPA應用為代表的智能化過程,第四個階段是大數據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可以很好地詮釋上述發展歷程。
財務共享服務的1.0版本,福特(FORD)公司20世紀80年代初,在歐洲設立了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將其下屬公司共同的、簡單的、重復的、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都集中到該中心來操作,完成了電算化和信息化的過程,實施全集團的共享服務,標準化、加強管控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核心動機和價值體現。
共享服務中心2.0版本,隨著財務智能化的會計發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大量可應用的場景,對于重復性高、工作量大、規則明確的業務,財務共享服務為RPA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平臺。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基于計算機編碼以及規則的軟件,通過執行重復的基于規則的任務將手工活動進行自動化處理的一種技術,本質上目前的財務機器人是流程自動化在財務領域的一種應用,這是完成了智能化的過程。根據中興新云,ACCA、上海財經大學《2018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已經有400多家公司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近半數企業在其中應用了RPA。
而共享服務的3.0版本是否能將財務數據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將海量財務數據建設為一個平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逐步形成數據倉庫,通過云端實現數據共享,根據業務發展需求,逐步形成新特色及新能力,例如大數據分析及其深度學習等。還可以借力生態體系,使體系內的模塊能夠各種互相影響、相互合作、協同治理,為創造更大的價值提供可能性,通過數據共享,實現跨部門管理,在賦予強大自主權的同時,承擔自身的盈虧,實現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的轉型。
與此同時,在實務界中,我們一直認為無法智能化的一些財務分析報告工作,現在已經可以通過智能軟件及其相關技術實現。未來財務工作會在“人機協同”的層面展開,財務人員與財務機器人共同完成全鏈條的財務工作。基于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作用于數字資產創造價值,已經是可以實現的現實技術,這些技術都將使我們的財務工作產生巨大的變化。
3? ? ? 未來已來,CFO們如何適應變局
當前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為集中、創新最為活躍、應用最為廣泛、輻射帶動最為顯著的技術創新領域。信息技術驅動思考、驅動決策、驅動社會發展,創造出巨大價值。信息技術的爆裂式發展為會計行業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滲透到了財務從業人員工作的方方面面,財務人員的業務轉型已經成為共識。
面對變局,CFO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CFO們需要從回顧過去的財務管理模式,轉為面向未來的促進企業行動及戰略能力的財務職能模式,能在未來生存下來的CFO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
最后借用張瑞敏先生所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作為CFO,沒有最好的CFO,只有時代的CFO。深處商業模式重大變革和數字化轉型的時代,CFO們只有擁抱變化,才能浴火重生。
主要參考文獻
[1]黃世忠.當會計遇見新經濟——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創造新思[J].新會計,2017 (12):6-8.
[2]黃世忠.舊標尺衡量不了新經濟 ——論會計信息相關性的惡化與救贖[J].當代會計評論,2018(11):1-23.
[3]孫錚,劉鳳委.改革與創新是會計未來發展的主旋律[J].會計研究,2019(1):5-12.
[4]張慶龍.數字化轉型下的財務共享升級再造[J].新理財,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