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齊艷波 宋亞光 孫岳鵬 王芳
【摘要】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合理有效地利用自媒體這把雙刃劍,能夠幫助提升職業道德教育效率與效果。對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問題、面臨的機遇進行分析,并對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工作方式的改進提出相應策略,以期促進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
自媒體時代具有傳播主體平民化、受眾交互性強、速度無可比擬、內容多元化等特點。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關注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促進醫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選擇,也是改善醫患關系、促進醫學道德進步等社會問題解決、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1.自媒體時代各類信息良莠不齊,不利于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與傳播方式較以往發生了巨大改變。隨著微博、微信、抖音、微視等自媒體新型平臺的出現,信息的傳播不再受時間、形式、平臺甚至審核的限制,信息傳播速度以及傳播量均大大增加。而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為信息的過濾以及監管帶來了極大難度,謠言、暴力、色情甚至暴力傷醫等不良信息的廣泛傳播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2.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知行分離傾向愈發嚴重,偏重自我利益
進入自媒體時代,尊重個體意見的多元價值觀日漸盛行,而傳統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逐漸削弱。目前多數大學生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認知清晰,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但仍有部分醫學生在理想與現實的境遇下,在學業選擇上以自我利益為唯一依據。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高校尤其是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要避免不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群體的滲透與入侵,進而影響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3.自媒體時代對醫學院校思政工作的權威性造成不良影響
高校思政工作的權威性是通過理性主導知識體系、構建主流話語氛圍來實現的,尤其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的需要權威性指導。而自媒體時代海量性和盲目性的信息傳播,容易分散主流意識形態思政工作話語內容,不同程度的加大了達成共識的難度并動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思政工作的權威性減弱,對于構建和引導醫學生的精神價值世界帶來巨大的沖擊,進而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矛盾重重的醫患關系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
4.自媒體時代對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自媒體時代的醫學院校教師除應具備教育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知識及專業知識等,還應主動關注自媒體信息與提高自媒體溝通能力,學習自媒體時代各類事件的處理辦法與技巧。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要掌握利用自媒體平臺工作新理念,利用自媒體相關資源保證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時效性以及權威性。
二、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面臨的機遇
1.自媒體是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新陣地
自媒體平臺為高校職業道德教育提供多樣化的工作方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成為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新陣地。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應利用自媒體新技術,推動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網絡職業道德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先進文化。更為重要的是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通過自媒體新平臺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利用自媒體平臺,弘揚主旋律及傳播正能量,加強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2.自媒體時代是進行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機
自媒體時代信任危機、醫患關系惡化、行業潛規則、信息不對稱等易被關注、放大以及惡性傳播,嚴重影響社會生態環境。對于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在如此社會生態環境下,將醫學教育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促使學生接受社會價值導向,才有可能實現關愛生命、關懷平民的職業道德。自媒體時代利用自媒體新技術、新平臺結合傳統思政工作教育優勢,是進行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機。
3.自媒體時代為職業道德教育提供廣泛資源
自媒體時代網路資源極大豐富,網絡資源與教學資源的有效結合,為大學生獲取各類教學資源提供了極大便利。自媒體時代教育教學不再拘泥于課堂,也不再受時間方式的限制,極大提高了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趣味性、時效性,相關工作路徑急速擴展。
4.自媒體時代醫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
自媒體時代自媒體網絡新技術提高了醫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的地位,相比于以往被動接受,在自媒體時代學生可以更為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相關教育,大學生與思政工作者地位接近平等,大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教育效果,老師也可以依據學生表達更好地了解學生真實情況,有利于教學的進行與改進。
三、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
1.自媒體時代應創新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理念
自媒體時代職業道德教育區別于以往任何時代,知識結構以及信息獲取的渠道日新月異,如果高校教育工作理念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僅僅滿足于傳統教育方式方法,會影響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首先,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者應主動擁抱自媒體新工具,轉變傳統思維方式,更為主動適應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變化。其次,在自媒體時代思政工作者應注重學生主體的變化,改善以往傳統的師生觀念,應構建新型平等、和諧的朋友型師生關系。最后,學校各級學生工作部門應師資培養力度,總結歸納自媒體時代學生工作方式,最終形成適應新媒體時代醫學生道德教育的工作理念。
2.自媒體時代應創新醫學院校思政工作管理機制
自媒體時代醫學生的道德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科學、合理、有效、穩定的管理和運行機制能夠保障相關工作的平穩進行。學校各級學生工作部門應各盡其責,創新管理機制,更好的為學生工作進行服務。另外自媒體新平臺為整合各方資源提供了技術支持,應合理整合學校、社會、家庭資源,構建各方合作運作機制,構建全面的、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教育系統。
3.自媒體時代應提高醫學院校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養和運用自媒體的能力
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養和運用自媒體的能力高低,對自媒體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率與效果有直接影響。自媒體時代各級學生工作部門均應考慮如何將自媒體新形式、新方法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提高工作效果。思政工作者應加強新聞學、傳播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并不斷探索掌握自媒體時代媒介素養的最佳匹配模式。
4.自媒體時代發揮大學生利用自媒體自我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
自媒體時代學生利用自媒體進行自我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取更多知識信息,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審查、自我完善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學生群體通過自媒體平臺對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對自媒體平臺的管理可以提高醫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參與度,也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關注時事的能力。
自媒體時代為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來巨大機遇,因此思政工作者在面對挑戰與機遇共存的情況下,應迎難而上、創新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管理機制與工作理念、提高自身媒介素養和運用自媒體的能力以及發揮學生自我教育作用,構建自媒體時代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張端端.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0):48.
[2]丁凱,宋林澤.試論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建構[J].思想理論教育,2018,(06):134.
注:齊艷波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