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科


【摘要】《海洋浮標技術》是一門強調學科交叉以及工程實踐素質的海洋類專業課,現行的考試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對課程的一些基本性質進行了介紹,分析了目前考試辦法下遇到的一些問題,并據此提出對應的解決思路,摸索出一套基于滾動式項目考核的辦法。通過方法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項目式的考試,全面培養和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等,為學科的交叉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海洋浮標 考試 項目驅動
一、課程概述
《海洋浮標技術》是運用最新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海洋浮標總體設計、子系統的原理構成以及與數據處理相關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在學校靠海發展,突顯海洋特色的建設思路下,《海洋浮標技術》不僅是海洋技術這一特色應用型專業的重要專業課,同時也可以給其他涉海專業培養學科交叉型復合海洋人才提供支撐。
作為一門海洋類的新興課程,《海洋浮標技術》具有以下幾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1.《海洋浮標技術》是一門多學科復合交叉的課程,課程主要涉及的內容(學科專業)包括:浮標體(船舶工程)、通信系統(通信工程)、傳感器(電子)、數據采集與控制(信息技術與計算機)、電源與防腐(化學)、浮標系統的集成(軟件工程)、布放(海洋工程)等。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講,非常適合以此為基礎進行海洋通識教育,作為海洋大學專業“靠海發展”的有效途徑;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有利于其突破知識背景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實現知識的整體化和綜合化;從教師發展的角度,通過不斷開拓新領域以及知識的整合和優化,有利于深入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從學校的角度,在課程基礎上開展廣泛的討論與改進,有利于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及學科建設觀念的轉變。
2.浮標技術的運用是涉海專業學生開展學術研究活動非常重要的能力。由于海洋研究領域基礎數據的特殊性,數據的申請與共享存在較大的困難,這給學生開展自主的研究活動造成了非常大的制約。以Argo浮標為代表的浮標數據成為了學生開展科研的主要數據來源。浮標測量無人值守、長時間、不間斷、同步傳輸的多項優點,為物理海洋學、海洋遙感、海洋聲學、水產、航海等各個學科開展課外研究以及研究生課題提供了數據支持,有利于創新研究的開展。
3.課程的培養與社會對海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緊密貼合,對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有較大的幫助。通過對海洋技術與海洋科學近幾年來畢業生的追蹤,在海洋領域工作的絕大部分畢業生工作都與海洋浮標應用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工作包括:在海洋局與漁業局等事業單位工作中,海洋浮標是開展業務數據采集的主要手段;從事海洋儀器開發的公司中,將各類系統集成為各類浮標系統是其工作的主要目標;等等。
課程的應用型特征非常明顯,是學生掌握技能,鍛煉工程能力的重要平臺。
本文結合《海洋浮標技術》課程的特點,對多輪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與現象進行總結分析,探索構建一套符合課程特點以及培養目標需要的特色課程考試新方法。
二、問題分析
1.考核形式較為單一。期末考試主要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將有關的名詞概念、公式計算等進行考核。命題形式單一呆板,缺乏課程特色,難以聯系實際應用,也不能有效反映學生實際應用水平。學生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更談不上創新學習。
2.試卷無法體現課程學科交叉、重應用、重創新的特點。由于課程是多門學科的綜合,知識量大,試卷只能體現少部分的內容;同時,課程重視實際應用與操作,這方面的考核往往是一般考核方式難以關注的;最后,課程中還包含了許多實際工程中經驗的介紹,包括預算與性能的均衡、出海操作經驗等,這些都是書面考試難以體現的。由于考試內容與教學重點的脫節,這反過來也掣肘了日常的教學。
3.考核評價內容片面,只注重了理論,評價不夠全面。由于課程學科交叉以及工程應用的特點,在實際的應用中更鼓勵學生去深究某一部分的內容,這樣更適應行業的需求。同時,作為一個實際工程應用的課程,學生的自主研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組之間的溝通能力都應納入課程的評價范圍。特別是工程應用人才人文素養的培養與評價,往往是理工科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中缺失的。
4.考試只注重結果,而輕視了過程,缺乏一個給學生反饋的過程。期末考試只是起到一個總結性的作用,無法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幫助,還容易引發臨時抱佛腳、期末復習變為期末“預習”等現象。在課程學習中,應當持續通過評估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制定學習計劃;同時,老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調整教學活動,做到因材施教,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改革的思路
1.以項目驅動的方式進行考核。將卷面筆試,改為具體項目的實現,最終的目標是將所學轉化為技能和經驗,而非死記硬背的公式和概念。由于工程問題的復雜性,學生在解決項目問題的過程中不得不走出不思考的“舒適區”,將所學進行綜合化更深層次的運用。
2.考核以項目組作為基本單位,兼顧個人的差別化考評。實際的考核采用科研院所以及公司企業最常用的形式,按照任務的不同對人員進行分組考核。通過分組的形式,鼓勵學生縱向發展,深耕某一領域,將卷面大而全的考核目標轉化為小而精,鼓勵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才。
3.評價的過程貫穿于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將素質鍛煉作為最終的目標,以貫穿于整個項目執行過程的評價作為推動力去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4.提倡多元化的考評辦法。一個項目分組內應當有不同的分工,因此也需要配套不用的評價辦法。除了專業技術、出勤率等傳統考察項目外,還應當包括積極性、創新意識以及合作溝通等方面。在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新工科人才的同時,也嘗試發掘工程管理、項目溝通等符合實際工作場景的技能。
四、具體操作辦法
根據改革的思路,課程采用一種滾動式項目考核的方式。
1.根據課程的內容設置項目的目標。由于課時和學生學業的限制,目標的偏向為系統集成,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各類手段獲取完成項目所需的軟硬件材料,并完成組裝。
2.根據目標進行分組。根據浮標的模塊將一個30人左右的班級分為6個模塊,每個模塊約5人。分組主要依據個人興趣以及專業背景,每一個小組完成一個功能完整浮標的一個模塊的設計,如圖1所示。在課程講授所有內容的前提條件下通過分組對制定的知識模塊進行深化,同時通過項目組內以及項目組與項目組之間的分工和合作去完成一個必須完成的考核來培養學科交叉思維、工程技術應用素質、項目合作溝通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3.滾動式的項目執行。(1)老師任務落實會上講解任務的階段目標和需要注意的事項;(2)項目組成員進行討論研究,將任務分解到人頭;(3)項目組人員分別執行自身任務,當遇到難題的時候鼓勵群策群力,一同解決有難度的問題;(4)進行階段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5)總結階段的得失經驗,準備進入下一階段。而考評中除了技能素質的運用,也關注學生過程中的進步,從他們對三個問題的表現進行打分,這些問題包括是否知道完成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的關鍵在哪里?如何評價獲得的階段性成果,這些結果在下一階段有什么用?根據這一階段的經驗,能夠預計下一階段有什么困難,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4.對滾動式的項目執行進行量化評價,得到課程最終考察結果。在項目的評價引入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上,包括了知識掌握度、動手能力、情感、態度、創新實踐意識等多方面內容;從評價人的角度,包括教師、小組成員、小組組長、其他小組組長等多個角度對項目實施的過程進行評價;從項目的完成度來看,允許項目失敗的情況發生,但是需要體現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相關的評價表如表1所示)。
五、結論
《海洋浮標技術》課程的特點非常適合開展考試創新改革的研究,改變以往考試單一的評價功能,將考試融入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若干輪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有效調動,學習熱情有非常大的提高。通過將“終結式”和“記憶式”的考試要求轉化為“過程式”和“能力式”,有效推進全面工程素質的教育,是一種以考促學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光亞,范伶俐,安立龍.依托優勢學科,優化專業結構——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1,(9)?:66.
[2]張建剛.對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特色定位的思考[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7,?(5)?:114.
[3]王軍成.海洋資料浮標原理與工程[M].海洋出版社,2013.
[4]宋繼華,方兆琦.多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3,(14)?:289.
[5]楊錦坤,董明媚,武雙全.推進我國海洋數據深入共享服務的總體考慮[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3)?:68.
基金資助:廣東海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52421038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