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當世界還沉浸在甜夢中不愿醒來的時候,在深圳南澳的某漁村,此起彼伏的發(fā)動機轟鳴,讓凌晨的海灣回蕩著不屬于它的喧囂。
一艘艘斑駁的漁船,載著一份份沉甸甸的期待,駛向大海……

通過海量歷史數據學習,推算云團變化和移動規(guī)律,助力于提高深圳市天氣預報的質量,促進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智能發(fā)布與傳播的發(fā)展。
靠天、靠水、靠時運,漁民們的每一份收獲,都是與大海博弈的結果。
“東虹日頭西虹雨,南閃烏云北閃風”,這些代代相承、未“捕”先知的智慧,是漁民們從生產經驗的“大數據”中摸索的,甚至是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有些新手出海沒經驗,碰上風浪掌不好舵,人就這么沒了。”漁民老楊說,“天氣預報太重要了,出不出海、去哪出海都得靠它,每次出發(fā)前必須要查。”
氣象信息,是漁民的指南針和定心丸,更是漁民生命的保護傘。

在深圳這樣多臺風、多暴雨等氣象災害的沿海城市,氣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天氣預報始終是預測性的科學,其本質是在海量無垠、瞬時變幻的大數據里尋找唯一的答案,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幫助各單位根據天氣合理安排計劃,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守護每一個深圳人,包括海上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深圳市氣象局始終在追求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
在這場與“風云數據”的對決中,AI的出現似乎給予了人類新的力量。
AI能通過深度學習大量的氣象數據,尋找預測的線索,為人工預報提供強有力的輔助。
深圳市氣象局與華為云于1月6日宣布開展深度合作,雙方攜手打造“氣象+云+AI+5G”的全領域深度合作模式,推動超大城市氣象精準預報、智慧城市氣象服務的突破性創(chuàng)新。
其中,基于華為云AI,致力研創(chuàng)更精準的災害性天氣預測模型。通過海量歷史數據學習,推算云團變化和移動規(guī)律,助力于提高深圳市天氣預報的質量,促進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智能發(fā)布與傳播的發(fā)展。
在災害性天氣預報AI模型的建立中,華為云在數據分析和存儲上,能夠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數據分析方面,氣象數據的時空分辨率極高、數據量極大,普通服務器難以承受如此規(guī)模的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
而華為云AI昇騰集群服務可按需提供強大的AI算力,加上華為云ModelArts一站式AI開發(fā)與管理平臺,可加速氣象預測模型開發(fā)進程,極大地縮短模型訓練周期,預計一次模型訓練,將由原來的1個-2個星期縮短至3天甚至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