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劉義 劉皖
(1.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體育系 湖南 吉首 416000;2.湘西州體育運動研究所 湖南 吉首 416000)
體質和健康是人類自身所擁有的基本屬性,人的全面發展是以健康為基礎的,健康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體質狀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是社會綜合性的問題,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提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進一步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認為:近年來學生體質調研結果不容樂觀,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引起大家的關注。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基于此,了解影響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結合地方的民族特色,提出適合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干預對策路徑,為湘西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依據。
以經濟欠發達的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13-18歲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3年和2017年國民體質測試結果。樣本選擇:吉首、花垣、保靖、龍山、古丈、鳳凰、永順、瀘溪8個市、縣城鎮青少年13-18歲的學生,分6個年齡組共計250772人(男性123331人,女性127441人)作為分析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電子閱覽、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公開發表的“體質”、“體適能”、“健康”、“健康促進”、“全民健身”、“體育鍛煉”等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并進行歸納分析研究。
(2)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3年和2017年國民體質測試結果的自身體質狀況進行縱向比較,了解經濟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的體質狀況變化情況。
(3)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研究所得到的體質測試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當 t<1.96時,p>0.05,差異不具顯著性;當 1.96≤t<2.58時,0.01<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當 t≥2.58 時,p≤0.01,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
(4)實地調研法。
深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縣市中學實地調研,主要通過觀察和訪談,記錄下影響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的體質狀況變化的因素。
(1)身高。
5年間,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13-18歲青少年身高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與下降,增減幅度變動在-0.2-2.7cm之間。其中男性13-17歲平均增長1.98cm,經t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18歲平均下降 0.2cm,經 t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13-18歲平均增長 1.3cm,經 t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見表 1、表 2)。
(2)體重。
5年間,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13-18歲青少年體重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與減少,增減幅度變動在-0.9-3.7cm之間。其中男性13-15歲平均體重減少 0.77kg,經 t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16-18歲平均體重增加1.93kg,經t檢驗,差異性顯著(p>0.05);女性 13-14歲平均體重下降 0.2kg,15-18歲平均上漲0.95kg,經 t 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見表 1、表 2)。

表2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13-18歲女性青少年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xˉ±S
(1)肺活量。
5年間,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13-18歲青少年肺活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與下降,增減幅度控制在-157.5-226.6ml之間。其中男性13-17歲年齡段平均增長值為88.86ml,最高差值達到226.6ml,經 t 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18 歲時,肺活量下降157.5ml,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女性13-16歲年齡段平均增長值為112.9ml,最高差值達到200.9ml,經t檢驗,差異性非常顯著(p<0.01);17-18歲年齡段,平均肺活量下降 49.3ml,經 t檢驗,差異性顯著(見表3)。

表3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13-18歲青少年身體機能指標比較 ˉx±S
上述結果表明,5年來,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青少年13-18歲體質狀況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與下降。如:身體形態:整體身高增長不明顯,而體重增加,并向橫向發展。其主要原因是家庭條件好轉,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營養搭配不合理和暴飲暴食等狀況引起的。身體機能:青少年在18歲時肺活量呈現不穩定狀態并有下降趨勢。這與學習壓力大,活動不足,體育鍛煉時間少。身體素質:爆發力素質和速度素質整體變化不大,但不同年齡段稍有波動,其耐力素質、力量素質和柔韌素質則多數出現下降。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校過于注重文化成績,學生負擔超重,課余鍛煉時間得不到保障,外加社會環境、遺傳、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尤其是各縣還未引起教育和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意識也較落后。因此,各級政府,尤其基層教育部門,應把體育事業發展納入中小學校、社會發展計劃和工作計劃中,作為青少年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利用開會、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編寫通俗易懂、適合廣大青少年的健身指導書籍,廣泛宣傳體育在提高人們身體素質、促進健康的作用,使更多人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
建議政府各級教育部門成立體質測試機構,建立和完善體質監測和評價體系,提高當地少數民族青少年對體質測定、體質監測工作的認識。加強體育健身服務場所,開設健身門診,為有特殊需要的人制定運動處方,將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家庭和社區要共同努力,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天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學校定期舉辦多種類型的運動會,積極開展競技性和趣味性體育活動。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培養青少年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