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琳清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 FSSC)是指總集團把各子公司分散的核算和報表業務整合到一個統一的財務管理中心處理。由于FSSC實現了總集團對財務工作的宏觀把控,且具有低運營成本、高效率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珠三角各類型的企業中。
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是我國最開放、經濟最有活力的片區之一。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將其打造成國際新崛起的經濟體提供優厚的政策條件和支持。
實踐證明,珠三角地區的企業FSSC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財務服務。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的會計基礎設施和會計“軟件”均存在差異,這不利于大灣區會計核算業務的發展。因此,將珠三角地區的企業FSSC創建為更適應于大灣區經濟的跨區域多元FSSC,對大灣區的會計核算業務和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大灣區視域下珠三角企業FSSC發展的機遇
1.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大灣區的面積為5.6萬平方公里,擁有包括港澳和珠江三角洲九城共7000萬人口,珠三角與港澳特別行政區隔海而望,可謂“一衣帶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灣區的發展是這個時代全面開放格局的新舉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同時抓好“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雙重重大機遇,推動大灣區生產要素和人員往來,深化港澳地區與珠三角的合作。因此,建設跨區域多元FSSC是迎接“大灣區時代”的重要財會策略,更是國家新經濟戰略部署的產物,對于促進大灣區財會文化交流和融合有積極意義。
2. 經濟合作優勢。大灣區企業的產業結構之間素有聯系,如改革開放初期港澳地區就與珠三角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曾成為典范。如今,大灣區創造的GDP總量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經濟集群優勢突出,互補性強,基礎設施和軟實力、產業的孵化、創新能力,均處于全國的領先水平。建立跨區域多元FSSC,可大大減少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對財會業務的影響,確保服務的時效性,同時更大程度地釋放生產力,提高企業的運營能力。
3.財會合作優勢 。90年代起,很多愛國的香港企業家回到大陸辦廠。與此同時,很多香港籍會計師被委派到珠三角地區,并為珠三角會計行業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交流的深入,兩地會計業務的合作從非正式到正式,民間到官方,不斷融合、發展。比如,在2017年,香港的會計咨詢和稅務顧問等服務輸出價值高達 19.5 億港元,而珠三角是其客戶的最大市場。會計作為一種共同的商業語言,增加其交流性,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溝通,是基于這種巨大的財會合作優勢繼續深化大灣區財會合作的重要思路,而建設跨區域多元FSSC就是實現該思路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大灣區視域下珠三角企業FSSC發展的短板
1.經濟制度存在差異。經濟環境(經濟制度、經濟類型)是影響會計思想的重要因素。由于歷史的原因,港澳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類型存在差異,而不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類型會造成不同的會計基本假設,后者又造成會計核算時空概念和財會概念界定的不一致,最終導致會計服務的差異。因此,在大灣區視域下,經濟制度和經濟類型上的差異可能是未來珠三角FSSC發展的短板,建立適用于大灣區的統一經濟框架,是建設適用于大灣區跨區域多元FSSC的關鍵。
2.政治和政策制度存在差異。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會計制度,導致會計政策、會計理論、會計法規的差異性。因此,港澳地區和大陸制度上的差異,導致了會計政策和會計制度的差異,比如,香港由沿用以英國財會準則為基礎的行業準則發展為向國際靠攏的會計標準。即使經過兩地簽署“內地與香港會計準則趨同的聯合聲明”等努力,兩地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等依然存在著關聯認定和部分長期資產減值轉回等內容的差異。此外,各地的稅法制度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3.文化背景存在差異。會計屬于社會文化的范疇,因此,價值觀念、教育水平等文化氛圍對會計的思想和制度產生深遠的影響,由于歷史的原因,港澳地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其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等與珠三角有所區別,而這對會計思想和技術方法有著直接的、深刻的影響,因此,文化背景的差異可能是建設跨區域多元FSSC的障礙之一。
三、大灣區視域下建設珠三角企業跨區域多元FSSC的思考
1.加強會計基礎設施的建設。會計基礎設施要包括會計準則體系、會計監管系統等方面,是經濟來往中的“基礎設施”。會計準則反映的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統一性和真實性,因此,政府應以經濟發展的設計者的角度,統籌全局,在宏觀上設立大灣區會計行業的引導機構,在行動上制定適用于大灣區內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統一的會計行業標準和準入原則,讓適用于大灣區的跨區域多元FSSC在統一的框架下健康發展。會計監管是指,以會計準則的信息為基礎,通過良好的監督機制使信息不對稱的會計工作得以平穩進行。政府作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總設計者,除了要建立統一通用的會計準則框架外,更要建立會計監管的框架,確保會計準則得以有效地落實。
2.增加會計“軟件”配套。會計“軟件設施”是指與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會計思想、會計文化等。隨著改革的深化,珠三角與港澳地區會計服務的自由化程度正在提升,自2003年簽訂《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協議后,后又陸陸續續簽訂了4份補充協議,會計服務的合作穩健推進。此外,自2004年起,珠三角與港澳地區實現了會計從業準入資格的調整和從業考試資格部分科目的豁免,使更多港澳地區的會計從業人員到珠三角來工作,兩地的會計思想和會計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溝通與融合。在此基礎上,有關財會管理和財會行業的官方或非官方團體應創造更開放的財會交流氛圍,搭建各類會計交流平臺,促進珠三角與港澳地區會計“軟件”的交流,提高珠三角FSSC的業務能力。
3.把握機遇,合理經營。①把握“大灣區時代”的命脈,有設想,有規劃,用與時俱進的目光發展,不斷進步;②學習港澳地區FSSC的先進財會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創新,拓展FSSC的功能;③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熟悉不同區域內的會計準則和相關規定,尋找會計服務中風險的關鍵控制點,制定適用于規避各類風險的保障措施和應急預案,提高財會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④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對財務系統和所用的工具進行升級,使其與國際的先進水平接軌;⑤合理核算經營成本,可以通過委派珠三角的財會工作人員到港澳地區或將港澳地區的財會人員委派到珠三角進行交流、學習乃至工作,不斷成就彼此,增加FSSC總體的運作效率;⑥建設包容、自由的公司文化氛圍,促進不同財會體系員工的交流,增強其的歸屬感,推動FSSC業務不斷向前發展。
總之,在“大灣區時代”這一背景的優勢下,珠三角地區應加強會計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統一的會計準則體系、會計監管框架,同時落實會計“軟件”配套,將目前的FSSC打造成適應于灣區,跨地區,有兼容特色的多元高效率會計服務體,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任潔.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化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 2015.
[2]王巖.會計存在與會計意識[J].財會學習,2018,05(21):125-126.
[3]朱峰.粵港澳大灣區會計合作的變遷與發展趨勢[J].財會月刊,2019,10(10):69-75.
(作者單位:中海油(中山)財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