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全額事業單位是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健全的內控制度不僅可以保障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使事業單位的財務更加公開透明,便于群眾的監督,更能為單位本身的發展提供穩定健康的發展環境,使單位輕松應對內外部環境中的諸多風險。為了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的監管力度,提高事業單位的資源配置,越來越多的單位重視內控制度的建設,但總體上看我國內控制度還不完善,在實踐工作中仍有許多漏洞與不足。本文以事業單位為例,簡要介紹了當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包括內控意識不足、監督機制不健全、崗位設置不合理等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完善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出一份力。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問題;對策
前言
2012年,財政部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并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的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內部控制制度是以“預算為主線,以資金為核心”,立足于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內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實施,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合理保證經濟活動合法合規、合理保證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均具有重要意義。管理實踐證明,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從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開始的;一切決策,都應統馭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之下;一切活動,都無法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
一、加強全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的重要性
(一)促進事業單位經費合理利用,節約行政成本
國家財政撥款是事業單位經費的主要來源,內控制度的建立可以存進事業單位合理使用財政撥款,避免了主觀性與隨意性,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避免造成資金的浪費。同時內控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權力受到制度的制約,從源頭上杜絕了腐敗,防范挪用公款等現象的發生,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規范單位的業務流程,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內控制度的建立可以規范單位各個部門的業務流程,結合不同部門不同業務形成各自的制度,使得每一項業務活動能夠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及時發現各項業務的風險,從而做到規避風險,防范各種不利情況的發生。
(三)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完整
內控制度的建立可以完善資金審批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全面的監督資金的使用范圍,從而保證資金的安全以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同時內控制度有助于各個部門相互溝通、互通有無,避免了信息孤島現象的發生,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二、當前全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意識不足
在事業單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多數人缺乏內控意識,單純的認為內控制度僅僅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與自己本身并無太大關系,導致各部門不能積極參與內控制度的建設,致使內控制度在單位管理上的作用大打折扣。領導對內控的重視不夠,注重業務上的成果,而忽視了內控制度的建設。還有些領導雖然知道內控制度的重要性,但是無法統籌兼顧管理與財務,忽略了相關崗位之間的不同屬性,使得一些單位即使有內控制度也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
(二)單位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風險識別能力不高
良好的內控制度的實施與優良的工作人員息息相關。由于全額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不存在運營風險,這也就導致了工作人員風險意識不足,風險辨識能力不高。具體表現在實際工作經驗不足,難以有效收集、分析基礎數據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形成有效的職業判斷。同時由于事業單位工作的穩定性,導致了部分工作人員缺乏上進心,自主提高意識不強,不能與最新的知識接軌,也怠于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導致內控制度只能流于表面,執行不到位。
(三)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
一方面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可操作性不高。單位領導及管理者對審計和內控重視不夠,認為沒有必要設立內審崗位,或有些單位雖然設立了審計部門,但內審人員一人多崗,既是執行者,又是審核者,使得審計工作不嚴謹,有漏洞。還有一些是由于監督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審計水平不高,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單位存在的問題,造成了資金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外部監督系統不健全,在實際工作中,沒有聘請外部審計,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
(四)崗位設置不合理
由于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限制,導致一些崗位設置不合理,財務管理比較混亂,工作內容不夠清晰,沒有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比如出納人員同時做記賬工作,一人保管所有財務印章,記賬人員和審核人員是同一人,出庫員和入庫員是同一人,詢價人和采購人員是同一人。這樣就導致單位的崗位職責不明確,影響內控制度的落實,甚至導致資金的浪費。
(五)預算編制不夠科學
財政撥款是全額事業單位經費的主要來源,預算管理貫穿著內控制度的始終,嚴謹的預算管理能合理的利用財政資金,保證單位管理的工作效率,優化各項資源的配置,在內控制度建設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編制預算僅僅參照著往年的決算數據,缺乏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導致預算的編制不夠科學、合理,造成有些項目預算超支,有些項目預算不足,不僅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還使本單位工作脫離了實際,完不成任務。
三、完善全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的對策
(一)全面提高內控意識,普及內控知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樹立良好的內控意識非常關鍵。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單位領導、財務人員及新進職工的內控意識。針對全體員工系統的進行內控制度的培訓,加強本單位內控知識的宣傳力度。特別是適當對單位管理層人員組織培訓活動,使領導及管理層人員充分了解內控制度的理念及重要性,轉變自身對內控重視不足的觀念。另一方面可以聘請專業人員講解內控風險的防控措施,呼吁各部門積極參與,互相溝通,建立良好的內控氛圍。同時還要加強單位內部的文化建設,良好的文化風氣,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熱情,讓每位員工都有主人翁的責任感。這樣使得每位員工都能積極主動的總結本單位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內控制度建設在單位的開展。
(二)完善內控制度的建設
首先制定好單位內控的規章制度,使每一步支出流程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本單位內控制度建設與實施應以領導小組為最終決策機構,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主體,建設成果由主任辦公會審批后執行,日常實施階段按照各階段各項具體業務的權限設置執行。然后要設立內審部門。內審部門應獨立于財務部門,且不受任何部門的管轄,才能對各部門起到監督制約作用。同時還可以不定期的聘請外部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外部審計部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可以對單位的工作進行查漏補缺,避免“燈下黑”。其次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切實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不能一人多崗,使得各個崗位都能相互制約,關鍵崗位實行輪崗,避免滋生腐敗。最后要完善監督機制,不僅僅要做好事前事中的審批,還要對事后的結果進行監督考核,堅持做好財務、審計、紀檢相結合,使單位的每一筆支出都做到合理、合法。
(三)提升預算管理質量
預算業務控制是單位內控制度的主線,財務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內控中起著關鍵作用,預算結果對后期財務收支有著深遠影響。預算編制應做到程序規范、方法科學、編制及時、內容完善、項目細化、數據準確。
具體來講,首先預算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使用。預算安排要圍繞單位工作,體現公共服務的需要,要切實保障履行工作職能所必須的經費和重點、急需的項目經費。其次、項目資金預算安排,由各部門具體負責的部門或經辦崗位提出預算安排意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主管業務主任、財務部門負責人、主管財務主任審核,審核后報主任審批,并報主任辦公會審議,最終由主任辦公會綜合平衡、統籌安排后確認。
因此預算編制過程中業務部門應與財務部門相互溝通,實現預算與資產配置相結合,與具體工作相對應,根據工作計劃細化預算編制,分解預算指標,落實每名職工的責任,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制定全面的預算,按預算計劃進行支出。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內控制度的實施,還需要單位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對于應聘者,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術水平,還要要求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對于單位現有的職工,特別是對專業素質過硬的會計人員的培養,不僅僅要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手段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還需要加強職業道德及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財務工作更加的公開透明,避免違法亂紀的現象發生。
四、結束語
全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涉及的范圍廣,內容比較繁瑣。當前階段,全額事業單位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對內控的重視不夠,審計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崗位的設置混亂不合理,預算編制的不科學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事業單位想要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還需要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定期組織內控制度的培訓,同時還要做到內審與外審相結合,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單位的內控制度落實到位,為以后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冬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13(18):108+111.
[2]鞠鳳仙.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17):49-50.
[3]權奎艷.淺談事業單位會計監督[J].財會學習,2019(17):144.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