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風濕免疫病患者是在青壯年時期發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好發于年輕女性,發病高峰為15~40 歲,發病可急可緩,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張先生,28歲,平時很少鍛煉,偶然受朋友之邀打了一場羽毛球,當晚就出現右胳膊肌肉腫脹、疼痛,后來變硬,并逐漸累及右腿、左胳膊及左腿,發展到右胳膊肌腱攣縮,活動明顯受限。張先生四處求醫,一直診斷不明。有醫生懷疑是外傷,但療效不佳。最終,經病理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是風濕病的一種,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30~60 歲,發病前常有過度勞累史。劇烈運動、外傷、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能誘發此病。常以肢體皮膚腫脹、繃緊、發硬起病,或兼有皮膚紅斑及關節活動受限。患者往往出現皮下深部組織硬腫,患肢上舉時可見表面皮膚凹陷。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少數患者伴有關節肌肉酸痛、乏力、低熱等,時間久了還可能導致肢體攣縮和功能障礙。
李阿姨,50歲,最近總感到眼干口干,極其不舒服,以為是更年期的癥狀。去醫院一查,被診斷為干燥綜合征。
干燥綜合征也是風濕病的一種,患者大多有口干、眼干、皮膚干燥、大便干燥等表現。嘴巴干可能表現出來就是沒辦法長時間說話,出門時都需要帶一杯水;牙齒會一個一個的脫落;眼睛干,可能表現就是要不停的眨眼,不能長時間看東西,會覺得眼睛視力很疲乏。總之,干燥綜合征是人體各種腺體都可能會受到累及,所以有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
還有強直性脊柱炎,也是專門侵犯年輕人的一種關節病,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現為頸、背、腰、骶、肩等部位的疼痛,或者下肢大關節、足跟的疼痛或腫痛,常常誤診為扭傷或勞損。
出現以下十大信號,別忘了看風濕免疫科:
1.關節腫痛或疼痛,如果有關節明顯的腫脹,趕緊就醫。
2.肌痛、肌無力。
3.雙手或雙足遇冷或情緒改變時變白,變暖后或情緒穩定后變紅、變紫。
4.口眼干燥、反復腮腺腫大。
5.下背疼痛和交替性臀部疼痛,足跟痛或其他肌腱端部位疼痛。
6.浮腫、蛋白尿。
7.貧血、血小板減少。
8.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熱。
9.反復的眼炎、皮疹、皮膚破潰。
10.不明原因的動靜脈血栓。
尤其是如果出現各種關節肌肉的腫痛、兩個或以上臟器受損,如腎炎+關節炎、皮疹+腎炎、關節痛+胸積水、貧血+腎炎等情況,或反復發熱1 個月以上,診斷仍不明確,抗感染治療無效等情況,需要及時找風濕科醫生,看看是否有風濕病,以免誤診。
要有信心和耐心:對于風濕免疫病,患者首先要有信心,風濕病可以控制得非常好;其次要耐心,多數風濕病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正規治療才能得到控制。一般來說,風濕免疫病患者如果是早期接受了規范化的治療,其壽命和正常人是差不多的。
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研究證明,早期用藥可使風濕免疫病患者的病情在發病的起始階段得到控制。診斷越早,停藥越容易。
積極規范治療:在類風濕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等疾病的治療中,聯合用藥、強化治療及多靶點治療方案的緩解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在無不良反應的前提下,積極規范用藥無疑可使更多的風濕免疫病患者病情得以緩解。
個體化治療:每個患者患病的原因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對藥物反應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藥物治療上要特別注意針對每個患者找到最合適、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療方案,并堅持足夠的用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