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長壽與否,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飲食、運動、作息、環境、心態等。生活中“長壽的人”總會有一些好的習慣,而這些好的習慣又有一定的“共性”。毋庸置疑,現如今威脅人類健康比較嚴重的問題是一些慢性病,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正是導致這些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長壽”的人總是會有下列這些“生活習慣”。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存在“肉多菜少”的飲食“瑕疵”,所以會離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更近。健康長壽的人,在生活中會刻意多吃菜,每日的餐桌上會增加蔬菜的攝入量,也會刻意選擇食用新鮮的水果。常吃蔬果,能夠補充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可預防便秘、腸道功能紊亂以及抑郁癥等問題,提升快樂感,增加飲食的均衡度。
肉要吃,因為其含有豐富且優質的蛋白質,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紅肉(如豬、牛、羊肉)不建議食用太多,避免攝入過量的膽固醇而增加患中風等慢性病的風險。建議多吃點魚肉,魚肉中既富含優質蛋白質,又含有充足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腦健康,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有動有睡為平衡,勞逸結合更健康。“熬夜晚睡”現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損害健康的習慣。除了保證每日晚間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以外,建議大家可以每日適當午休。午睡的人和不午睡的人相比,患心臟病的風險會下降40%。白天適當午休可以讓大腦和體力都得到一定的休息和修復,暫時性放下工作,您的大腦會變得更加專注。午休時間不建議超過半小時。

快走,是一種“實惠式運動”,風險低,方便且健康收益高是它的特點。這種最普通的有氧運動,卻能夠很好地預防肥胖和“三高”,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要快走6000步。
運動是我們生活中一件最基礎的事情,建議您每天都要有。走走路,鍛煉臂膀和腰腿,可促進身體代謝,增加健康系數,促進心血管健康和全身健康。
除此之外,建議您可以在家多做做家務,既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抑郁癥的發病風險,又可放松和鍛煉大腦。
生活中有一部分時間,被稱為“吃零食的時間”,人每天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時間品鑒零食。零食吃對了是“福”,吃不對是“負擔”。
吃點堅果,會降低猝死風險,因為它能補充不飽和脂肪酸和一些礦物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周食用堅果50克是適宜的。
另外,新鮮蔬果、紅薯等薯類食品以及乳制品也可作為您的健康零食。
您可能覺得聊天就是閑聊,然而聊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實,它是對腦力和體力的一種鍛煉,更可以看作是一種“動腦活動”。多和人聊天,你會知道更加豐富有益的信息;多和人聊天,你會變得更加開心和陽光;心情好了,身體必然會加分。
“曬太陽”,何嘗不是一件讓人感覺“愜意的事情”,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代謝身體中的一部分熱量,補充維生素D,同時還能降低患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建議您在上午10 點或下午3點左右適當曬太陽,每次30分鐘左右即可。
“長壽”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一種狀態,追求沒錯,但要適當、細心。希望每一個人都培養良好的“長壽習慣”,拒絕不健康的“減壽習慣”,愿您健康生活,身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