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手抖,醫學上稱為震顫,是一個癥狀,主要表現為不隨意的有節律性的顫動。許多人年紀大了手開始發抖,認為是上了年紀的原因,是正?,F象。其實不然,老人手抖雖然表現在手上,但其病根多在大腦,皆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
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腦細胞也會減少,而腦細胞的衰亡,神經細胞的老化,會導致小腦萎縮,引起協調共濟功能異常。由于老年人動脈硬化,新陳代謝障礙,加之活動量小,體內血液中的氧氣和養料對肢體供給較差,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肌肉變硬,肌力減退,肌肉的收縮不規則,張力過低,也會引起產生肌肉的縮張不協調。
臨床上,手抖分為靜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姿勢性震顫、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可能是下列疾病引起的。
因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導致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癥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
這種問題常常制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在預期性焦慮癥中,引起心理反應癥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癥狀的產生。而癥狀的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惡性循環中,你被封閉起來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見,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令其指鼻尖時,手發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并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動作不協調,間或耳鳴、失聰等。
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喝酒后癥狀可減輕。神經系統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
這是一種發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還伴有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癥狀。如果不治療,癥狀將越來越重。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是一側或雙上肢,尤其是遠端出現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且動作遲鈍、反應慢、關節僵硬、手腳不靈、步態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