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劉廷輝
(1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2;2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所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育人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況關系到我國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及青年觀,高度重視青年人的教育和發展。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輔導員的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構建科學的、全面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對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個人能力提升、思政工作效果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全面的績效考核體系從輔導員的選聘到工作中的培訓、獎勵、發展的整個過程發揮著宏觀正激勵的作用,對于輔導員個人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完善自身能力,規劃個人發展等環節發揮著導向引領的作用,對于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1.工作性質特殊,效果難以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合理性。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存在特殊性,他們既是管理者同時也是教育者,工作的對象是學生群體,工作內容既有事無巨細的日常管理又有關系人才未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難通過一般行政管理人員或者專業課教師的績效考核體系來評價。比如,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需要長時間的工作付出才能呈現,有的工作成果甚至要在學生步入社會后很長時間才能得以體現;輔導員的工作存在個體的特色,會因為工作對象的變化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很難用統一的流程或模式要求,工作效果難以評價。如果只用單一模式的考核標準,很難客觀地評價出輔導員工作效果的優劣以及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難免會造成輔導員個人的不公平感,進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對輔導員隊伍建設也會產生消極影響。整個考核體系中缺乏結合輔導員工作職責、工作特性以及教師管理雙重角色定位的特點而綜合分析的科學設計。目前,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存在根據輔導員工作記錄、述職、同行互評、取得成果、權威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環節相結合的方式,雖然環節設計上已經有很大的改革和完善,但在考核體系建立上仍存在著不完善,重成果輕過程、重顯性評價輕隱性評價等不合理性,考核結果也往往只定性沒有定量,這種考核很難評價輔導員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是否很好地履行了崗位職責,對于組織而言也很難得到滿意的考核結果。
2.工作內容復雜,指標難以量化,指標體系缺乏全面性。我國高校的輔導員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因為輔導員工作在一線,直接接觸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是高校中對學生情況最為熟悉的人群,此種情況雖然有利于開展工作但同時又難免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工作界線難以界定、工作內容錯綜繁雜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從而導致了很多部門的工作最終也落到了輔導員這一層面上執行,占用輔導員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就輔導員本身的工作而言,涵蓋的內容非常多而且龐雜,包括日常活動的策劃執行、安全維穩、請銷假管理等等,這些具體性的工作往往容易體現在績效考核體系中,而輔導員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和職責使命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但這項工作卻很難在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中量化體現。因而,考核信息的不全面容易導致輔導員的工作偏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從而影響工作效果甚至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對于輔導員個人而言,往往為完成績效考核體系中的指標而完成工作,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和研究工作方法思路的動力,進而影響個人的內驅動力,導致工作時間久了產生職業倦怠和惰性。
3.考核結果反饋不夠,激勵效果不佳,指標體系缺乏發展性。對于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單一,缺乏長期的激勵和持續的發展性。績效結果分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對于考核結果的具體內容反饋的不及時、不明確,其考核結果僅僅只顯示了是什么等級,而對于輔導員自身優勢、劣勢的反饋以及工作中的優點專長和缺點不足的指出不夠明確,缺乏對輔導員隊伍未來工作的導向性,對輔導員自身的職業規劃所起到的促進作用顯得很有限。在評價過程中有部分組織本著中庸態度,老好人心態,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優秀的輔導員和其他等級考核結果的區別,從而導致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中也產生了不出大問題,合格即可的消極態度,更何談工作中的創新與發展,個人職業中的自我成長。
進行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創新研究,對于輔導員隊伍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隊伍結構的優化、隊伍發展的長期穩定、隊伍活力的激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績效考核框架為導圖,既是考核也是指導,促進輔導員明確工作職責,領會工作內涵,提高組織領導力,以個人能力發展和隊伍整體發展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從新時代輔導員的任務內涵構建績效考核框架。一是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也是管理者,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也要做好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日常管理工作,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積極健康的陽光心理,指導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成為學生青春導航者、人生領路人。二是從輔導員工作的要求來看,高校輔導員是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必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政治素質過硬,理想信念堅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科學。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新生力量,是高素質人才,做好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高校輔導員的自身業務能力有更高要求。三是高校輔導員工作呈現出涉獵范圍廣泛,工作內容繁雜,工作持續時間長,工作效果反饋慢,突發應急事件棘手,工作對象多元復雜,工作地點靈活等特點,在輔導員考核體系中要體現其工作特性,避免出現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結果區分度不高的情況。
根據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以及工作特點構建輔導員績效考核框架,其二級條目應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特性,進而建立一個完整的、立體的績效考核體系。以培養人才為關聯點,繪制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導圖,一是可以避免輔導員陷入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有助于其在工作過程中建立整體思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輔導員快速找出自身工作的薄弱環節,積極主動地校對工作方法;三是有利于其積累工作經驗,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輔導員自己的工作特色;四是可以填充新的工作內容,持續更新和創新,具有發展性。做好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框架,如同為輔導員工作提供一張方向明確、內容清晰的地圖,有助于指導其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更有助于其個人職業定位和發展。
2.從新時代輔導員立德樹人的要求構建績效考核內涵。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高校輔導員是執行這一使命的重要群體,對其績效考核中如何體現立德樹人實際效果是考核內涵的深度體現。輔導員的立德樹人工作內涵從工作對象上分為群體和個體,從群體工作角度包括大型主題活動的策劃、網絡平臺思政內容的融合、第二課堂的開設、黨課團課的講授、青年社團協會的指導、群體會議和培訓等方式的工作內容。從個體角度包括開展談心談話、心理疏導、學業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內容的工作,通過上述的工作方式和內容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認識、樹立品質、養成習慣,逐步構建出青年學生的較為穩定的道德行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既包括主體所處的環境,也包括主體所受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主體自身因外部因素激發的內在矛盾運動而產生的一系列循環發展、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在對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體現立德樹人效果的體系構建和內涵設計中客觀科學地體現這一變化過程是有一定難度的,既然是過程,就存在時間長度的不同,發展程度的不一,教育效果的差異,而績效考核需要可操作性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指標標準,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對于績效考核本身而言是對輔導員在一定時間內從事的與立德樹人相關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考核,不能用學生未來的潛在發展作為績效考核的參照。因而,輔導員績效考核中關于立德樹人內涵的指向就是清晰明確的,就是輔導員履職的標準。
3.從新時代促進輔導員能力發展的角度創新績效考核機制。按照教育部43號令要求,高校輔導員的師生比不低于1:200,每名輔導員要負責200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在這樣的群體組織中對于輔導員的領導力有著更為迫切的要求。在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中引入領導力元素,從而以考核體系為導向促進輔導員能力發展,根據領導力的構成要素即決斷力、協調力、創新力、影響力以及危機處理等能力考核輔導員運用各種能力的綜合實踐程度,進而促進輔導員隊伍整體水平提升,促進隊伍具有在青年學生中構設愿景,并帶領青年學生實現群體愿景和個人愿景的能力。影響力是存在于無形之中的,輔導員的道德品格、個人的行事風格、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決果斷的執行力、擔當與創新的魄力、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蘊等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決定了學生對其的理解和信任程度,進而與教育效果成正相關。在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中引入領導力元素契合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化、職業化”健康發展,有助于輔導員個人職業規劃與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的形成,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更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