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才林
(安徽省五河縣雙忠廟畜牧獸醫水產站 233330)
因營養價值使得羊肉在市場中的需求量占比很大,促使肉羊的養殖規模愈來愈大,規模不斷擴大,使得養殖中的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傳統養殖是由散養的方式進行飼養,現在將肉羊轉移到了養殖場, 但是大部分的養殖人員不具備養殖肉羊的專業技術知識, 導致養殖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影響效益。
1.1 肉羊免疫接種工作不受重視 多數養殖戶對于肉羊免疫接種抱著僥幸心理,覺得衛生做到位不會導致羊只染病,沒必要給羊群免疫接種,導致羊群中安全隱患加劇。
1.2 養殖管理理念不科學 多數養殖戶因農民出身導致文化程度不高,思想高度無法提升,對養殖業發展造成限制。 比如建立羊舍時未對建設區域進行合理劃分, 為日后養殖過程埋下隱患。
1.3 環境衛生清理不到位 養殖過程中,對養殖環境衛生管理的效率關乎到養殖效益。 多數養殖戶未能重視養殖衛生問題,消毒清潔不到位, 個別地方建立消毒池卻無法保證消毒池建設符合規定,造成資源浪費,影響養殖戶經濟效益。
1.4 獸醫人員專業程度較低 日常中人們對于羊肉需求增長為肉羊養殖提供了發展空間。 養殖戶注重經濟效益,在養殖人員配置上成本投入不高。 導致后期羊只染病需要獸醫時,沒有固定駐場的獸醫。 缺少獸醫人員,導致疾病擴散現象加劇,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難度,也不利于肉羊養殖發展。
1.5 肉羊品種有待提升 肉羊養殖發展勢頭正旺,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想在眾多競爭中拔得頭籌需要優良品種的支持,優良的肉羊品種能更好地幫助養殖戶贏得競爭。 傳統養殖繁殖模式不利于保證肉羊品種穩定,還會加快肉羊品種老化,給養殖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養殖戶,幫助引進優質肉羊品種,穩定肉羊養殖業的發展。
2.1 強化日常管理工作 肉羊養殖日常養殖管理的過程中,對肉羊的免疫工作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標準執行, 對 “四不注”的肉羊們做好記錄,在可免期間再對羊只進行免疫工作,避免有羊只漏免。 養殖戶要自覺加強對肉羊養殖技術知識的學習,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加強管理力度,才能促進養殖水平不斷提升,從根本上降低肉羊養殖的風險概率,增加養殖效益。
2.2 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養殖業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清潔工作相當重要。 對此要求養殖人員按照肉羊養殖管理要求對羊舍進行清潔消毒,并提前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為肉羊的健康成長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 另外,針對出入養殖場的車輛人員進行嚴格排查,對每一人、每一車都進行全面的消毒,不能錯漏。 這樣才能有效隔斷疫病傳播途徑,防止羊只感染疫病,降低因羊只染病給養殖場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2.3 優化養殖理念 為了更好地促進肉羊養殖產業發展,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養殖農戶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養殖技術手段和養殖管理理念。 在肉羊養殖初期,建造羊舍時,要充分考慮到養殖期間會發生的一切突發情況。 將能想到的突發情況解決措施體現在建設工作上。 例如,在建設羊舍時,單獨設立出羊只隔離區,若出現有羊只染病的情況就可以對其實施隔離手段,將病羊和羊群隔離開來的同時, 還能有效避免病羊的疫病傳播范圍擴散[1]。
羊舍建設工作竣工后,引進的肉羊必須進行隔離養殖,在隔離期間對羊群進行觀察, 確定無病符合肉羊養殖標準的羊只就可以放出來進行混養。 另外養殖戶在養殖肉羊的過程中,要及時轉變自身的管理模式和養殖理念, 最大限度地提升肉羊養殖效率,提高養殖業養殖效益。
2.4 提高獸醫業務能力 對于規模較大的肉羊養殖場, 有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和養殖羊進行合作,采用專業獸醫團隊人才,并加強獸醫團隊的專業素質上的培訓工作,提高獸醫的業務能力。 有效提升養殖過程中,肉羊疫病防治的效率[2]。 另外,獸醫應在日常工作中,吸收借鑒以往的肉羊疫病治療經驗,對疫病進行治療和防控。 還應根據當地養殖場周遭實際環境和肉羊生產特點,對疫病防治方法進行有效優化和創新,盡可能降低疫病給養殖場帶來的不必要經濟損失。 保障肉羊養殖業業的良性發展。
2.5 選育品種優良的肉羊 對于肉羊養殖的品種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選擇,從正規單位引進優良品種,和養殖單位建立長期友好合作。 品種引進之前, 按照有關規定標準對其進行檢驗,檢疫通過方可引進。 另外,肉羊長期繁衍造成品種退化現象,在養殖過程中, 若要對其進行品種優化需要嚴格控制羊只的健康狀態,正規手段實現改良品種的目的,為養殖業效益后續發展堅定基礎。
綜上所述,雖然經濟發展帶動了肉羊養殖業更好的發展。但是就現階段養殖看,仍然有問題亟待解決。 相信隨著科學進一步發展的未來,結合優秀的管理理念,可以對肉羊養殖管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為養殖業帶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