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昌
(福建省武平縣十方畜牧獸醫站 364301)
耕牛生產癱瘓是低血鈣所致的代謝性疾病,分為產前癱瘓和產后癱瘓兩種,以產后癱瘓多見。 筆者在近年工作實踐中共診治牛生產癱病例4 例,其中產前癱瘓1 例,產后癱瘓3 例,采用鈣劑等綜合療法均收到滿意的效果。 現將診治情況敘述如下
病牛初期表現興奮不安,對刺激敏感不讓觸摸、頭部和四肢肌肉震顫,隨后出現采食、排尿、排糞減少或停止,站立不穩;中期常臥地不起,頸部呈明顯的“S”狀彎曲或頭轉向脅部,眼呆癡、鼻鏡干燥、肌肉松馳,肢體未端皮溫降低,體溫36℃~38℃,后期常側臥,脈快而弱。 最后精神高度抑制、昏迷、直至死亡。
根據畜主敘述情況,結合臨床癥狀特點,如生產前后出現輕癱和感覺過敏及搐搦一般可作出診斷。 有條件最好作實驗室血清學檢查加以確診。
3.1 鈣劑治療法
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300~400mL,25%葡萄糖注射液1500mL,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0mg,20%安鈉加20mL,10%Vc30mL,混合靜脈注射,一般注射后病牛即可站立。
3.2 酒精熱敷法
將95%酒精預先在水浴中加熱至50℃,然后用浸泡熱酒精的棉花包在四肢膝部以下部分并用麻袋(其中裝有炒熱的麥皮或米糠)覆蓋包扎。 每隔2~5h 更換一次。
3.3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 日2 次,連用2d,每次2~2.5mL,但產前癱瘓禁用。
3.4 加強病牛護理:隔開小牛,擠奶喂之,若躺臥一段時間,必須將它抱起, 使其脫離躺臥姿勢, 以防食物回流和吸入性肺炎。 每天必須使其翻身3~4 次,并進行必要按摩對臥倒超過48h的每天用吊帶吊起幾次,但動作要輕,對治療后一時無力站立的應人工輔助其站立。
4.1 產前癱瘓病例
2016 年6 月十方鎮樂畬村劉某1 頭3 歲母水牛分娩前7d出現后肢不能站立、臥地不起,來站求診,主述:母牛病前即6 月21 日曾自行跑進牛舍附近水塘, 但不久發現后即被牽回牛舍,6月25 日病牛后肢開始出現交替負重,行走時后軀搖擺,步態不穩,臥地后起立困難,隨后長久臥地不起。 經本村獸醫按風濕病治療病情未見好轉,病牛食欲正常。 臨床檢查:后肢膝部以下疼痛反應消失,皮溫降低,體溫37.5℃,呼吸46 次/分,脈博48 次/分。 臨床診斷為耕牛產前癱瘓,用鈣劑治療法治療,第二天痊愈,并于第三天順產一牛犢。
4.2 產后癱瘓例
十方鎮白土村蘭某1 頭4 歲母黃牛在分娩后一天出現站立不穩、采食減少,隨后叫本村獸醫診治,認為是產后體能消耗過大,過幾天就可恢復,未作任何處理;6d 后,病牛臥地不起,采食停止,遂來站求診。 臨床檢查:反芻減少,臥地不起,頸部呈“S”狀彎曲,鼻鏡干燥,四肢末端冰涼,體溫37.8℃,呼吸26 次/分,脈博85 次/分,用鈣劑治療法和酒精熱敷法治療二次,第2d 能站立、第3d 能行走, 并加肌注維丁膠性鈣注射液10mL (每1mL 含鈣0.5mg,VD20.125mg)
5.1 牛生產癱主要是鈣營養失調引起的低血鈣所致。因孕期攝入過多鈣,鈣磷比例過高,腸黏膜上皮細胞鈣結合蛋白活性降低,導致鈣的吸收率降低,間時高鈣將抑制甲狀旁腺機能,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影響動員骨鈣吸收入血, 所以本病預防不能用孕娠早期飼料中補鈣的方法, 但生產前后補鈣是預防生產癱瘓的好措施。 即對于已有生產癱瘓前期臨床癥狀的個體,于分娩前后,補給氯化鈣溶液或葡萄糖酸鈣溶液。
5.2 牛生產癱瘓臨床癥狀嚴重,但只要治療及時、得當,一般預后良好。
5.3 鈣劑治療在耕牛生產癱瘓的治療中非常重要,并首次用量要大,同時要注意靜脈注射速度要緩慢。 因鈣離子有抑制心跳作用,所以要特別注意心臟跳動變化,若心跳不規則或變快應暫停注射。
5.4 對重癥病例及病程長的病例,除鈣劑治療外,配合酒精熱數和新斯的明肌注(產前癱瘓病例禁用、因新斯的明能促進子宮收縮,以免引起早產或子宮破裂),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及增強骨胳肌的收縮力,促進瘤胃蠕動及反芻。
5.5 治療本病必須加強護理,否則會影響療效,甚至發生褥瘡引起感染而使治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