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健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多發于嬰幼兒的臨床常見兒童多發病,是我國嬰幼兒死亡的一大原因,且患兒年齡越小,發病后預后越差,死亡率越高[1]。其主要表現有發熱、氣促、咳嗽等,多由細菌、病毒及霉菌等引起,對我國兒童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臨床多以抗感染、去熱、止咳等對癥治療,但隨著此類藥物的使用,疾病耐藥性提高,療效變差,故中醫藥治療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2]。本研究旨在探討麻黃附子細辛湯對支氣管肺炎患兒臨床癥狀及炎性因子的影響。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72例支氣管肺炎患兒,隨機分為2組,各86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中男48例,女38例;年齡0.5~12歲,平均(2.78±1.04)歲;病程2~7 d,平均(3.14±1.08) d。觀察組中男49例,女37例;年齡1~13歲,平均(3.01±1.15)歲;病程2~7 d,平均(3.25±1.10) 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兒科學》[3]第八版小兒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②中醫符合《小兒支氣管炎中醫診療指南》[4]小兒肺炎風寒襲肺證診斷標準者:有惡寒發熱、無汗不渴、咳嗽氣急及痰稀色白等癥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排除標準:①伴有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等并發癥者;②對中藥湯劑無法長期服用治療者;③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結核感染、營養不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支氣管異物、佝僂病等其他疾病者;④近期使用過抗生素及抗病毒等藥物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10 mg/kg阿奇霉素(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61)+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方劑組成:炙麻黃6 g,附子(先煎)8 g,細辛3 g,炙甘草6 g,黃芩6 g及茯苓10 g。水煎取汁100 ml,1劑/d,3~5次分服,至氣短、咳嗽及咳痰等癥狀幾近消失或穩定后停止服藥。
1.4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2組患兒接受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分別采集6 ml患者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以待檢測,以3 000 r/min離心5 min,檢測血清中CRP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觀察并比較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腸胃道不適、肝功能異常及皮疹等。

2.1 臨床癥狀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例,
2.2 炎性因子治療前,2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CRP水平對比 (例,
2.3 不良反應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79%)明顯低于對照組(25.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例,%)
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常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抗感染、祛痰等治療,患兒體內引起支氣管肺炎的病菌耐藥性增強,且耐藥菌種也相應變多,效果出現下降,病癥遷延難愈,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5]。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2組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支氣管肺炎患兒行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可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降低患兒機體炎性因子含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中醫學認為肺主氣,為呼吸之司,乃宗氣出入之所,氣機升降之樞紐。外邪入肺,則致氣機不暢、運轉失調、內濁難清,現咳嗽、胸悶、氣短及發熱等[6]。小兒支氣管肺炎是由邪氣入體,肺氣壅塞導致的小兒高發肺炎疾病,中醫學將其納入“肺痹”“咳逆”等范疇。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既治陽虛,亦治風寒,寒入少陰,故咳至肺[7]。小兒體為純陽,陽固有余而陰不足也,故其外邪入體,易直取少陰,現惡寒、乏力、發熱、無汗等癥。麻黃附子細辛湯劑中炙麻黃通氣宣肺、疏氣散熱;附子補命門真陽、和少陰之里、祛邪達外;二藥相合,互為依托,共達溫陽理肺之用。細辛歸于肺、腎,以氣為治,氣香味辛,走少陰,通表里,助麻黃解表,鼓真陽之氣,以助附子溫少陰之里。三藥合用,標本兼顧,兼行補散,于內里固陽氣,于體表散風寒。小兒臟腑相較成人更為嬌嫩,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極易引發肺氣腫、肺不張及肺后下方墜積性淤血等癥狀,較為危險。且由于小兒肺部血管豐富,淋巴組織及毛細血管間隙相較成人寬,且其彈性組織發育較差,肺泡數量相對較少,患兒肺部蘊氣較少,含血量相對較多,在病原感染時極易造成黏液阻塞,間質性炎癥反應加劇。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麻黃有止咳、平喘、利水、祛熱、發汗、抗病毒及對抗急性血瘀癥形成等作用,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生物堿類、揮發油類等生物堿,其對治療小兒肺炎及預防其并發癥的發生意義重大[8]。
綜上所述,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支氣管肺炎患兒,可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降低機體炎性因子含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