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斌 謝 慧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是骨科常見且多發疾病,多由扭轉外力損傷所致,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屈伸活動障礙、絞鎖疼痛等,對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現階段,臨床對于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其中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以其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術后多數患者普遍存在膝關節腫脹、疼痛等并發癥,不利于膝關節功能恢復[2]。中醫認為,半月板損傷屬氣滯血瘀,而術后出現大量離經之血,治療當以活血消腫為主。基于此,本研究選取老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96例,旨在探究活血消腫湯聯合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96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1.02±4.25)歲;致傷因素:跌倒傷10例,交通傷16例,運動傷22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1.98±3.86)歲;致傷因素:跌倒傷9例,交通傷15例,運動傷24例。2組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影像檢查、臨床證實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年齡≥60歲;符合半月板成形術指征;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部位嚴重損傷者;重要臟器器質性疾病者;難以耐受麻醉或手術者;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史者;手術禁忌者;既往膝關節功能異常者;嚴重感染者;合并骨折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消腫止痛,完善相關檢查,均行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手術如下:麻醉、仰臥位,放置止血帶,膝關節前內外側入路,內側切口置入關節鏡,探查腔室結構,選擇性增生肥厚滑膜切除,明確半月板損傷位置、程度、形態,制定半月板修整計劃;若邊緣破裂,縫合器縫合,無法縫合者行成形操作,修整殘端,清除病變組織,檢查關節腔,確認無殘留后縫合,彈力綁帶加壓包扎。術后抬高患肢,確保直位,冰敷48 h,常規抗感染3d。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活血消腫湯治療,方劑:薏苡仁50 g,蘇蟲草20 g;蒼術25 g,澤蘭20 g,赤芍15 g,紅花15 g,沒藥15 g,茯苓15 g,牛膝15 g,乳香15 g。1劑/d,2次煎煮取汁,早晚飯后服用,連續服用7d。
1.4 觀察指標①統計2組治療前及治療7d后膝關節腫脹程度及膝關節屈曲度,腫脹程度:對髕骨上緣向上1 cm處、下緣向下1 cm處周徑進行測量,取平均值,腫脹值=患肢測量值-健側肢測量值;膝關節屈曲度:外側股骨髁為中心,膝關節伸直記為0°,采用量角器測量屈曲角度。②統計2組治療前及治療7d后疼痛程度及膝關節功能,疼痛: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價,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劇烈;膝關節功能:采用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評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則功能越好。

2.1 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屈曲度治療前,2組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屈曲度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7d后,2組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屈曲度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膝關節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膝關節屈曲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膝關節腫脹程度、膝關節屈曲度比較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1)P<0.05
2.2 VAS、Lysholm評分治療前,2組VAS、Lysholm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7d后,2組VAS、Lysholm評分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VAS、Lysholm評分比較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1)P<0.05
膝關節半月板指膝關節上下長骨間隙軟骨墊,是穩定、保護膝關節重要結構,在膝關節組織中具有潤滑關節、營養、緩沖負荷、負重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半月板一旦受損,不利于膝關節穩定性,且半月板損傷后因組織血供差、自愈能力不足,若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易形成創傷性關節炎,增加治療難度[3]。因此,對于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臨床應積極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近年來,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是治療半月板損傷首選術式,對損傷半月板具有良好療效,但術后膝關節疼痛感、腫脹等癥狀對膝關節功能恢復造成不良影響,故術后康復治療是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中的重要環節[4]。中醫認為,半月板損傷患者因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易產生腫脹、疼痛、僵硬等癥狀;且成形術中及術后出現大量離經之血,可形成血瘀,治療需活血化瘀;同時侵入性操作需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加之體內津液異常輸布加重術后關節腔內積液、積血,治療需利水消腫[5,6]。因此,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后治療當以利水消腫、活血祛瘀為主。活血消腫湯方中薏苡仁可舒筋除痹、健脾滲濕,配伍蒼術、茯苓可利水消腫,且薏苡仁提取物具有鎮痛、抗炎,提高體液免疫力等作用;紅花可祛瘀止痛、活血痛經,且其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時間,預防血栓形成,并具有一定抗炎及鎮痛作用;赤芍可活血散瘀、清熱涼血;澤蘭可行水消腫、活血祛瘀;牛膝可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而沒藥可散血、乳香可活血,二者配伍可消腫生肌、祛瘀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滲濕、利水消腫、活血化瘀之效[7,8]。此外,活血消腫湯補通相結,補即補脾,加速津液輸布,利消腫;通即血脈通,利關節[9]。本研究將活血消腫湯聯合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應用于老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中,結果發現,觀察組膝關節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膝關節屈曲度高于對照組,且VAS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術后配合利水消腫、活血祛瘀中藥湯劑治療,可有效減輕膝關節腫脹,增加活動度,并有利于減輕術后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
綜上所述,活血消腫湯聯合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應用于老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治療中,可顯著緩解膝關節腫脹,增加屈曲度,減輕疼痛感,改善膝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