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香蓮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常實行的手術,根據病變的位置、大小、性質等不同,可采取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等方式[1,2]。由于患者圍術期疼痛感較強,易出現不良情緒,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對患者圍術期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利于康復[3]。本研究對子宮切除術患者應用中醫情志護理,分析其心理狀況變化、康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子宮切除術患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45~62歲,平均年齡(48.37±2.42)歲;體質量53~78 kg,平均體質量(63.46±2.52)kg。觀察組年齡47~65歲,平均年齡(50.53±2.62)歲;體質量56~77 kg,平均體質量(62.85±2.67)kg。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實行子宮切除手術;②患者家屬知情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②合并全身急慢性嚴重感染者。
1.4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導,觀察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引導安慰,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向患者講解術前注意事項,術后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①熱情誠懇、全面照顧:由于患者在患病后,常伴隨緊張、焦慮、害怕等負性情緒的產生,易造成治療依從性低下,影響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以熱情誠懇的態度關心安慰患者的病痛,并向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保持病房內處于良好的通風環境,定期整理房間,保持干凈消毒,病房內溫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如家里一樣親切、舒適,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接受治療。②情志關懷:由于患者各個層面不同,因此,患者愛好、生活習慣、年齡、性格、病癥以及經濟情況不同,所以負性情緒的形成原因及程度不一。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全面了解,耐心聽取患者疑問與內心想法,態度溫和地給予回復,結合患者自身實際情志情況,給予患者觀看相關視頻、短片,以此引發患者快樂情志,降低患者心理壓力。③情志開導:《靈樞·師傳》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知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待,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笔侵竿ㄟ^向患者講述疾病危害,讓患者能夠高度重視并認真對待,通過患者與醫護人員較好的配合,遵循醫囑,并進行相關治療措施指導,患者能夠掌握自我調養方法。除了指導患者按時按量用藥,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日?;顒舆M行指導,通過適當鍛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可適當緩解患者痛苦程度,針對患者術后虛弱狀態,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建議患者多食高蛋白及維生素高的食物,使患者心境坦然、心情舒暢,保持精神愉快,促進患者恢復。
1.5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患者心理狀況變化,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測定,共100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焦慮程度越輕;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測定,共100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抑郁程度越輕[4];②對比2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康復效果,包括術后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出院時間;③對比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內容涉及知識講解、護理技巧、護理態度等,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負性情緒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對比 (例,
2.2 康復情況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康復情況對比 (例,
2.3 護理滿意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手術是婦科疾病中常用的治療手段,也是造成患者應激反應的主要因素,患者極易產生負性情緒,不利于患者手術實施及預后。因此,對患者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模式,是降低患者應激反應,減少患者不良情緒產生以及促進患者恢復進程的有效措施[5]。
常規的護理措施雖然也包含了健康宣傳及心理干預,但由于缺乏針對性,患者無法全面認知,且多由于被動實施,致使護理效果很不理想[6,7]?!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份d:“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毒霸廊珪び糇C》載:“凡五氣之郁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由此得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腑臟氣血情志有關,因氣血失常、臟腑不調、情志不暢而積久成疾。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情志護理,該方式是通過中醫辨證并針對不同原因而引發的異常心理狀態加以情志疏導的護理模式,通過細心開導式、注意力轉移式等方法進行情志護理的實施[8]。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SAS、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術后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提示中醫情志護理可調節患者心理狀態,促進患者恢復進程。該護理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對患者精神狀態及時了解,加以開導,并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要求,使患者負性情緒減少,分散其注意力,排除對病情不利的因素,使患者能夠保持心情愉快,早日恢復健康,預后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子宮切除術患者應用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后,可顯著降低患者不良心理變化、提高康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