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作用。現今,幫助學生解決寢室矛盾、引導學生積極重塑人際關系已成為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文章結合工作中所遇案例進行分析,對如何解決由寢室矛盾引發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危機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寢室矛盾 人際關系危機
一.案例呈現
2018年5月上旬,大一學生鄧某通過QQ向筆者表達了她以及室友楊某想要調換寢室的意愿。由于在網絡上不便了解詳細情況,便于當天進行了面談詢問。經了解得知,鄧、楊兩位同學所處寢室共有6名成員,其中各有三人從屬不同兩個班級。鄧某表示寢室其他4名室友對她們二人有意排斥,且有言語沖突,兩人表示在寢室感到壓抑,提出了調換寢室的意愿。根據鄧某的表述,該寢室在大一上學期的相處中并沒有發生矛盾和摩擦,反而寢室關系是很融洽的。寢室關系變化發生在第二學期,由于寢室打掃問題彼此產生了口角,寢室關系產生裂痕。經了解,這次造成寢室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寢室的王某未經楊某的允許收了楊某晾曬的衣物,并將楊某的衣物放置在其書桌上,其中夾雜著并未完全曬干的衣服。楊某回來看到后表達了不滿,與王某發生了口角沖突。本著在事實面前分析問題的原則,避免主觀判斷,筆者集合了該寢室的其余4名同學,一對一面談了解事情的始末經過。根據其余四名同學的表述,鄧某和楊某是分別和其他四位同學中的李某和王某發生了矛盾,從而引發的寢室對立危機。事件一:鄧某和李某在聊天時李某開了句玩笑,鄧某性格敏感,于是記在心里,雖然事后李某跟鄧某口頭道了歉,但是鄧某并沒有接受,還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了過激言論表達自己的不滿,兩人關系開始惡化。事件二:楊某借用了王某的生活用品但沒有妥善保管,物品在楊某保管期間造成了損壞,但楊某表示并非她損壞,兩人發生口頭沖突,關系開始惡化。兩個事件發生之后,鄧某和楊某在與寢室其他同學相處的過程中,雙方言語間充滿火藥味,寢室其余四位同學相處較好,于是產生二四對立的情況,鄧、楊二人感覺在寢室遭到排斥和孤立,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二.處理過程
(一)積極對話。
在得知了該寢室出現寢室矛盾后,筆者第一時間與當事人進行面談,并與該寢室的其他同學逐一談話來了解事情詳情。通過一對一的面談,該寢室爆發矛盾的歷史原因、直接原因等情況便十分清晰了,各當事人的立場和想法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于接下來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處理也有了初步的判斷。接著,筆者向兩個班的班長、生活委員等同學多方位了解了幾位同學平時在班中的表現、人際關系、性格特點等情況,以便于更加客觀的分析幾位同學的心理、性格情況。
(二)情緒宣泄。
在了解了每位同學的想法和事情的全部情況之后,筆者發現鄧、楊兩位同學性格相對敏感和內向,鄧某認為當時李某開玩笑對她造成了傷害,楊某認為王某不應誤會她,于是刻意疏遠其余四人。而李、王兩位同學屬于性格外向、口直心快的個性,并未沒有想到會對鄧、楊兩位同學造成心理傷害。彼此的誤會和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嚴重,該寢室的6位同學內心都有很多負面的情緒需要排解。一對一面談之后,筆者將該寢室所有成員集合到一起,給她們搭建交流的平臺。期初,幾位同學還有口角相爭,隨后,筆者讓幾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內心的委屈、自身過錯及訴求。每位同學都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觀點,同時,大家就各自做錯的地方向對方道歉并獲得對方的原諒。
(三)關系重塑
經過思考和判斷,筆者認為此次寢室矛盾引發的人際關系危機主要是由于寢室成員的性格差異引發的誤會造成的沖突,采取調換寢室的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基于此,在上述集中談話之后,筆者分別留下該寢室同學,針對她們各自的問題指出她們人際交往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并指出每個人成長環境、人生經歷的差異造就不同的個性、性格,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下彼此需要互相包容與尊重。根據每位同學處理方式上的缺點予以指出并提出改善的建議。通過談話,該寢室成員皆表示愿意敞開心扉,接納彼此。與此同時,聯系樓長和班委加強對該寢室的關注程度,了解該寢室關系變化的狀態,積極引導該寢室人際關系向良好狀態進行轉變。
三.寢室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
寢室,是大學生之間聯系最為密切、交流最為頻繁的場所之一,據統計,我國高校學生每人每天在寢室停留的時間達到13-14個小時,扣除睡眠時間,每天大約有5-6個小時在寢室里度過,休息娛樂,談心交友,學習作業都離不開寢室。寢室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也成為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基于以上案例,結合當前的社會環境以及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筆者總結寢室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三點:性格特征、溝通能力欠缺、價值觀差異。
(一)性格特征
“90”后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性格特征與“80”后相比有著較大的差別。“90”后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關注度較高,性格上往往比較自我,通常表現在:自我意識強但是不善于融入集體、崇尚自由但自理能力差、個性要強但心思敏感等。這些性格上的特征往往會導致一系列寢室矛盾的發生,如缺少包容和理解、不能換位思考、沒有團體觀念、性格敏感脆弱等等。
(二)溝通能力欠缺
溝通能力是關系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才成長,更關系到學生今后的職業道路和發展。現今,當代大學生更傾向網絡社交的方式,隨著電子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社交的主要渠道更加傾向于使用騰訊、微信等社交軟件。然而,通過不同形式的網絡媒介來進行溝通,通常會使學生缺乏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和技巧。當遇到需要調和的矛盾時,良好的溝通能力能使矛盾比較順利的解決,而不良溝通甚至無溝通卻會導致矛盾的惡化,從而引發人際關系的危機。
(三)價值觀差異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價值觀和人際關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價值觀思想認識上的統一是人際關系的基石,價值觀信息上的溝通是健康人際關系形成的關鍵。在寢室中,各成員由于成長環境、經歷的不同,形成的價值觀也都有所差異。寢室成員之間,具有相同或相近價值觀的同學更容易相互吸引、交流相處。而不同價值觀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
四.解決大學生人際關系危機的對策和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解決由寢室矛盾引發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危機,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改變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切實服務學生。
(一)加強教育,科學引導
解決大學生人際關系危機,首先要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教育,科學引導。現今,學生更傾向使用騰訊、微信等媒介進行交流,傳統的課堂式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我們應當根據這些特點,將傳統的課堂式主題講座和課外的主題活動、通過新媒體進行的主題教育相結合,通過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模式科學引導學生增強集體意識。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理解別人,幫助學生提高溝通交流的能力、改善學生處理矛盾的行為方式。
(二)把握時機,及早介入
學生宿舍人際沖突是高等教育快速化、現代化的轉型期出現的特殊問題, 其生命周期大體可分為危機潛伏期、爆發期、延續期和康復期等階段[1]。大一是學生人際關系的形成階段,寢室的摩擦和矛盾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露出來,多數學生會在發生小矛盾和小摩擦時選擇沉默,不予處理,這種方式往往會導致矛盾的累積和人際沖突的爆發。在開展學生工作時,應當把握好大一入學初期的黃金教育期,及早介入進行教育和引導,降低人際關系危機的產生概率。
(三)完善制度,以點帶面
完善寢室管理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將寢室矛盾控制在萌芽狀態。建立以點帶面的管理模式,通過室長管理室友、樓長管理室長、心理委員協同介入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核心干部的作用,全方位加強與室長、樓長、心理委員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寢室的動態和情況,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介入處理,做到早發現、早解決。
(四)坦誠交流,談心談話
談心談話工作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 中要求,輔導員應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大學生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2]。坦誠交流,開展一對一的談心談話,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疏解心理壓力的重要途徑。在開展談心談話時,應當放平心態、用心交談,避免千篇一律和敷衍了事;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拉近距離,搭建一個能讓學生放松、愿意說出苦惱的平臺,通過耐心細致的疏導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積極面對室友,從而化解人際關系危機。
參考文獻
[1]蘇旭東.高校輔導員化解學生宿舍人際沖突模式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1(02).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04.10.15.
(作者介紹:王潔瑩,碩士,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