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課堂是基于學習活動而存在的,所以它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書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一個互動交流、學習的過程,所以對于課堂教師不在于去如何控制課堂,而是如何去設計和調控自己的課堂,如果一個老師的課堂基本功和經驗已經逐漸成熟,在加上精心的設計,學生們一定會盡情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享受學習的過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漸漸認識到用新課程新理念教學,引領、指導學生在課前認真自主預習并形成一定的能力與習慣,再在課堂上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設計模式,教師恰當的運用教學智慧,在“開放”中“聚攏”,轉化與提升眾多“生成資源”,就能較好的實現課前的預設。這時候,只要教師精心準備,組織得當,把握好學習的方向、尺度、順序,有層次、有針對的把學生散點式的思考集聚成為促進其發展的資源,很少出現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或課時不夠用的現象,而且筆者深刻體會到了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使課堂煥發出生命氣息的極大樂趣。筆者就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把控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用問題作導向
沒有問題就沒有對其進行分析、解決的知識、思想、方法,思維就不能活躍于疑問的交叉點上,新的知識、思想、方法就無土壤。問題是航向,就是讓問題成為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時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對學生造成一種懸念,一種疑惑,而又必須去解決的求知狀態。因此,課前教師給學生問題成為本節課的關鍵,成為本節課的動力和出發點。在適當的時機,提出適當的問題,以組織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當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見解的過程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活動,讓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辯論。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和片面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的燃燒、擴展,似波浪,一波一波的和前推進,井然有序,在張弛起伏中一步步接近教學目標。
二.充分發揮學案的作用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前準備學案是必不可少的。但學案絕不僅是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而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知識結構,備出具有暗示功能的提綱,讓學生尋著提綱走,讓提綱成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主線。學生能通過這個主線獨立生成新的知識、問題、能力。導學案也是課堂生成的基礎。學生在學習時產生的問題,教師在對學生的學案批改時發現,并把問題帶入課堂,針對性強。使每堂課都是從問題開始,從學生感興趣的又充分思考的疑問開始,學生都是有備而來。提高了課堂效率。所以導學案是學生學的基礎,教師教的基礎,是課堂生產的依據。
三.課堂教學中要有放有收
新課改在課堂教學中的放,我認為意在打破教師過度操控,改變從頭到尾教師牽著學生走的過度封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開放并不是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邊緣人,成為一種無目的、無節制、無方向的徹底釋放,恰好相反,由于開放會催生出許多生成性資源,因而給教師更具挑戰,是一種新的課堂秩序和課堂生態。教師必須以課前預設為參照,有效的整合、提升眾多的生成性資源,充分發揮教學機制,做到收放有致。課堂放下去后,并不意味著讓教師做一個旁觀者,而是要適時的收。收是一種提升,是一種聚攏,是一種引導。對教師而言,那是一種高水平的智慧挑戰,要保證學生的思考與理解,不偏離教材意涵且依循正確的價值傾向。讓學生在放與收的節奏變換中集聚出新的能量與智慧,在放與收的轉化中實現思維拓展與價值提升。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可愛的。只要我們積極引導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養成相互尊重、敢想、敢說、敢問、敢標新的良好學習習慣,與他們建立真正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建立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喜歡教師,那么上課時收放自如、課堂活而不亂的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四.教學過程精心設計,各環節精簡精要
教師課堂板書要精心設計,交待要求,口頭講解,課堂小結也要言簡意賅,注意精減時間。概括性講解,力求語言簡煉準確,思路清晰,板書、圖示都要精心設計。訓練題注意遵循:延續性原則,即訓練是第一環節設問的繼續和發展;針對性、典范性原則,一定要設計與考試說明、中考發展趨勢相吻合,能反映本章節能力考查最具代表性的試題;深刻性原則,設問重在為什么?還有什么?加強對教材深層次問題的挖掘。創造性原則,要有機結合本章節內容創設一些新情境的試題,以培養學生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