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在“大國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倡議下,社會各界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型、職業型人才的搖籃,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為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輸送了許多高素質教師,但是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模式落后,學生興趣不高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改革力度,提高美術教學的課堂效率。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中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便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職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 ?美術教學?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1-0122-03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性以及人文素養的主要課程,其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也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美術教學與其他的課程不同,不僅需要學生明確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在經過大量的實踐與訓練之后熟練美術的技巧,不僅保護繪畫、雕塑、手工制作等,還包含了藝術欣賞以及審美等。因此,美術教學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在新形勢下,教師應該積極開發教學思路,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專業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
由于近年來我國多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使得很多高職院校擴大了招生人數,但是由于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對美術學習的重視度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初中以及高中階段過于重視對文化課程的學習,忽視了美術課程,投入的學習時間比較少,使得很多學生對美術學習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繪畫方面,缺乏對審美與藝術的了解,同時也缺少對藝術的創造性。
(二)教學模式單一化,學生的興趣不高
美術課程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美術還是藝術都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對美術的學習有不同的見解與想法,并能夠主動分析與改進,這樣才能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但是目前我國的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經常在教學中先為學生講述理論知識,然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素材讓學生臨摹或者布置大量的訓練作業讓學生完成。同時由于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部分教師認為在有限的課堂上為學生講述更多的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顯著提升,其實并非如此,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如果教師的教學思路陳舊,教學方式也單一,那么學生對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缺少學習的興趣,因此很難有效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此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比較少,教師難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制定的教學計劃不明確,使得美術教學的課堂效率難以提高。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比較欠缺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在設置上存在不合理性,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很多教材設置過于注重美術技巧與繪畫技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少,很多學生掌握了美術技巧之后很難將其運用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因此高職院校的美術課程設置缺少實踐性,知識體系不完善。同時,很多高職學校的美術課程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雖然很多美術教師來自專業的美術院校,擁有專業的素養,但是在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比較少,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高職院校學期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針對目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教師教學計劃不清楚等問題,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力度,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以及審美能力。首先,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比如:對于剛入校的大一學生,教師應該先測試學生的美術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實施拔高訓練,對于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讓其夯實基礎,然后因材施教,逐漸提高美術技能;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大一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基礎性教學與訓練,先應該從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入手,然后從繪畫的基本技能、審美等方面深入學習,從而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其次,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審美教學課程,在提高美術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認識美、發現美并能夠應用美,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能夠有效的幫助幼兒進行美術學習。
(二)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學校的教學模式與高中階段的教學模式有極大的不同,不再僅僅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尤其對于美術學習來說,教師不能一味的講述理論知識,應該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自由創作,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幼兒教育中更加靈活。高職教師應該開發教學思路,貼合目前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表現形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提供更多具有趣味性以及創新性的學習課題。
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不斷深入,其為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教師借助互聯網不僅能夠搜集更多的教學素材,還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轉變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讓學生通過觀察,并進行創作,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將美術學習中的難點與重點呈現在微課中,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此外,還應該充分借助學?;顒又行摹⑸鐖F、學生會等組織,開展相關的作品展覽或者美術作品征稿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豐富美術教學的形式。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采風,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
(三)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應該更加凸顯其教育性,在課程設置上應該與學生以后的職業相關,完善課程體系,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相關的知識內容,不僅要讓學生提高繪畫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將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實施等加入其中,學生不僅要會畫,還應該明確為何畫、怎樣畫等方面的知識。比如美術教師應該開展說課以及試講等方面的活動,讓學生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也熟練崗位技能。其次,學校還應該組織帶領學生到幼兒園實地見習,將學習的美術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并讓學生在見習的過程中發現不足,與同學或者教師積極溝通并及時改進。此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組織美術專業的教師進行學習與培訓,開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的座談會以及研討會等,明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經過分析與討論,提高教學效率,高職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素質,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高職學校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性與創新性,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結語
近年來,我國對高職學校的教學越來越重視,高職學校是培養專業型以及職業型人才的搖籃,因此,高職學校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應該緊密契合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需求,將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作為前提,并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形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提高技能水平與審美水平。此外,高職學校還應該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以便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保柱.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美與時代(中),2019,(04).
[2]劉洋.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9,(04).
[3]鄒尚輝.新形勢下我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導向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22).
[4]陳艷芳.探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J].美與時代(中),2018,(09).
[5]孫莎莎.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意義[J].大舞臺,2011,(07).
[6]賢慧.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4,(20).
[7]曾瑤.高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J].華章,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