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畫”既是一門技能,也是賦予生命的藝術。那么,介于動畫綜合的藝術特性及獨特的應用特點,在地方高校的動畫專業教學改革中,如何把握技能與藝術之間的權重,又如何做好資源優化又與時俱進呢?文章結合天津外國語大學動畫專業試行的“外語+專業”特色融于動畫課堂,探索適用于地方高校動畫專業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動畫”? ?創新? ?外語+專業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1-0127-03
一、動畫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背景
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 2000年,中國在國際動畫界享有盛名,《大鬧天宮》《哪咤鬧海》《小蝌蚪找媽媽》是砥礪經典之作。然而,近年來,雖然動畫培育工作已在國內大中專院校遍地開花,動畫專業每年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但動畫在國際的影響力并沒有超越以前,與此同時,高校中動畫專業培育與動畫行業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動畫質量、人才培養、制作思路及與市場接軌等方面,國內高校動畫專業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動畫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
目前,大部分院校已認識到動畫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筆者總結問題如下:第一,動畫專業畢業生并不能如愿找到工作,部分畢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加入到動畫的制作過程之中,有相關調查資料顯示43.5%的應屆動畫畢業生轉行從事其他工作,34.5%的畢業生從事到動畫行業的模型制作中去,14%的學生從事動畫后期特效,只有8%的畢業生從事動畫創新創業[2]。第二,動畫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不合理而產生的系列問題,例如,較突出的問題是理論課程與實踐類課程結構分配不合理,導致學生在某段時間內處于“放養”狀態,造成了部分學生思想上的松懈及迷茫,還有部分高校過分重視實踐教學,將本科高校等同于職業院校,過分強化學生的技術手法和軟件操作,而泯滅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再如彭志軍的《美國UCLA大學動畫專業理論課程調研及啟示》中提到有些高校理論課程的不被重視情況,導致學生藝術審美及視野方面的缺失,從而影響實踐及創作等。第三,動畫專業作為新興學科,師資上的短板是制約其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據筆者了解,很多從事動畫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其本身并不是動畫專業畢業,也不曾有成熟的動畫作品,所以,在教學方面屬于邊學邊教的摸索,缺乏一定的專業示范作用,還有部分教師是作為應屆畢業生直接應聘而來,身份從學生直接到教師,沒有教學及經驗,加劇了與社會的脫節。相比而言,德國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在建院之初,師資由藝術家、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組成,正是有這種實踐經驗的師傅,才培養了世界一流的設計大家[3]。第四,教學課程不能與時俱進,人才培養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形成自己的原創IP,在動畫教育中沒能形成完整的藝術體系,在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熏陶方面存在嚴重不足。
根據以上出現的普遍問題,部分院校已進行了系列教學改革與嘗試,主要從課程的實踐部分入手分析,并結合系列措施展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如余洪的《動畫專業劇組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成都大學動畫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2019年)中提出劇組式創作生產模式,將影視動畫的創作全面系統的融入到動畫的實踐教學中。姬鵬的《基于“影視基地與課堂”實踐互動的影視美術設計教學模式研究》(2018年)中提出影視基地的設計與搭建的教學與人才培養之路。黃宗彥、帥靜泉的《被誤解的動畫、數字媒體時代下對動畫專業建設的再審視》(2018年)一文中提到中國傳媒大學的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根據社會需求和發展需要下設動畫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和數字游戲設計專業,形成了跨學科、跨媒體,科學、藝術與人文相融合的辦學特色和優勢等。前人的工作為我們當前的動畫教育事業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也為筆者接下來的論述奠定了研究基礎。
三、天津外國語大學動畫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一)為課堂加點“料”,“原料”由學生自己主宰
動畫創作需要多元化的創作內涵與獨特的創作情景,每種語言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內涵,結合我校多語種的特色優勢,筆者將天津外國語大學多國語言文化元素作為動畫創作靈感融入到課堂當中,以增加動畫創作的趣味性,提高了同學們的創作熱情,取得了顯著性的效果。
下面以春季學期開設的《動畫周邊產品》課程為例加以說明。本課程是一門圍繞動畫行業周邊相關的衍生品展開的課程,在培養方案的安排上屬于下游,與社會實踐聯系非常緊密。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需要同學們創作出原創性的虛擬和實物作品。在教學思路上,筆者將外國語言特色與動畫創作素材相結合,在第一節課就規定好課程的“規則”和“產物”,然后開始游戲化的“交易”與“買賣”,從整體的課程構思上加大了學生的參與感。另外,將學生的分組與我校的語種進行有機結合,根據不同的語種特色分成不同的群組,例如,一組是中文語境的代表團隊,二組是英語語境下的代表團隊,三組是俄語的代表團隊,四組是阿拉伯語的代表團隊等,每一組代表隊創作的產物將跟其所處的文化背景相關。同時根據理論與實踐課程安排做出時間計劃,本課教學大綱安排共32課時,每周4課時,共8周,在1-2周的時間內,任課教師圍繞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動畫周邊特色展開介紹,包括動畫周邊的定義、概念、分類及現狀等,另外,以游戲中“尋覓隊友,組隊”的方式進行,并針對不同語言下的文化背景展開資料搜集,即游戲中的“領取任務”;3-4周是安排學生資料考究與查閱的實踐階段,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動畫周邊的相關產物進行分析與整理,即游戲中“尋找獵物”階段;第5周進行匯報與分享,即游戲中的“修煉”階段;6-7周是整體的創作階段,第6周進行動畫周邊的虛擬作品創作,筆者在課堂展示大量的案例,講解制作方法及要點,學生構思并結合自身的調研進行創作;第7周進行動畫周邊產品實物制作,根據第6周的創作構思,結合產品的材料及特性展開制作,該兩周即游戲中的“煉丹”階段。第8周為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階段,即游戲情景中的“武林大賽”。
(二)將動畫課堂從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打造自身特色
在課程內容及開展上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綜合實踐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文化傳播中,我校動畫師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主命題或者企業命題,將外語文化優勢融于動畫本體藝術創作之中。將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動畫的造型、風格及色彩情感相融合,同時,制作了不同版本的后期文字和配音,不僅在對外傳播中體現了“外語+專業”的特色優勢,還在視覺效果和創作思路上做到原創,形成自己的特色IP。
(三)將比賽融入課堂,使學生從校內走向校外
學以致用,實現自身價值,應該是每一位在校同學的心愿,尤其在應用性極強的動畫專業學生。我校動畫專業以大賽和實際社會需求為創新驅動,在每年的學期末會舉辦一次全校的動畫師生作品展并進行下一學期專業課程及相關賽事進行梳理[4],根據不同賽事及側重點與相關課程進行匹配。這些比賽包括校級的、天津市級國家級及國際級別等,通過此種教學方式的創新,將比賽融入課堂,以賽促教,讓學生根據大賽的命題進行自主創作,學生們還可以根據風格、興趣愛好等進行自由組隊,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們,設定課程的結課作業與比賽提交的文件相同,截止時間也和參賽提交作品的截至時間相同,這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也同樣為課程的進展、學生的創作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四)與時代同步伐,將本土特色與課堂內容巧妙對接
天津,作為一座北方古城,歷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顯著,筆者在所授課程《二維動畫設計》課堂中結合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進行了實力考察,制作了動畫作品《墨上畫開·楊柳青》,該作品被津云融媒體放置在客戶端首頁進行展示播放,短短3天點擊率接近3萬,并被搜狐、鳳凰網、今日頭條、騰訊等相繼轉載。
(五)迎合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堅持自省與自律并行
津云融媒體平臺成立于2019年,我院成功簽約了該平臺贊助的4個工作室,非遺文化傳播工作室、青創盒子工作室、杜輔知行工作室以及KEKE工作室。其中,KEKE工作室是動畫專業2017級師生組建的以進行動畫傳播為特色的工作室,出品的《哏兒都公交送溫“暖”》巧妙的以天津話為配音融于畫面表達[5],拉近了天津群眾與動漫作品之間的距離,發布幾日點擊率高達3萬多,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非遺文化傳播工作室是以傳播天津非遺特色為主的工作室,根據當下時代需求,試圖通過動畫的獨特視覺藝術效果來達到宣傳天津的目的,動畫藝術集合圖形、符號、色彩等元素,能夠越過語言溝通的障礙,促使楊柳青木版年畫突破地域發展界限,以國際化的視野高度進行傳播與推廣。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兄弟院校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可行的借鑒和參考。
四、結語
當前,各個高校動畫專業都開展了系列的教學改革與創意課堂的探索。盡管有很多院校為動畫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方案,但這些教學改革經驗不一定完全適合具體院校的處境,所以,在前人的探索基礎之上,摸索出適合本地特色的,符合本校發展模式的創意課堂是地方高校發展的關鍵,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范長坡.動畫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藝海,2012,(11).
[2]李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高校動畫專業創新創業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3).
[3]黃坤.藝術類應用型專業教學改革模式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05).
[4]徐軍.企業嵌入式_服裝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裝飾,2018,(12).
[5]孫中玲.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國產動畫的融合性思考[J].內蒙古藝術,2018,(02).
[6]姬鵬.基于“影視基地與課堂”實踐互動的影視美術設計教學模式研究[J].電影評介,2018,(16).
[7]余洪.動畫專業劇組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成都大學動畫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當代動畫,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