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松
【摘要】銀行機構如果因為疏于執行反洗錢措施,以及因此被卷入洗錢活動,不僅會帶來嚴重的法律和運營風險,而且還將嚴重損害自身利益和聲譽,造成巨大的資金損失甚至導致破產。因此,銀行機構反洗錢對宏觀經濟和微觀主體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銀行 ?反洗錢ERM ?評價 ?指數
我國銀行業反洗錢是在現有銀行體系之上新增的一個分支體系。鑒于其在國內發展歷程短、重要性突出,因此銀行反洗錢體系從一開始就相對獨立于傳統銀行系統。專門的人員、獨立的系統、專項的投入使我國銀行體系迅速建立起反洗錢防御體系。但是,在近十年的實踐中,銀行反洗錢成本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屬性認定不清、目標和手段不匹配,銀行反洗錢活動未能有效發揮遏制洗錢犯罪的功能,反而成為銀行應付監管部門形式要求的操作性活動。
一、評價指數的概念
從管理學角度來講,效率是指在特定時間內,組織的各種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關系,效率與投入成反比,與產出成正比。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也是在資源約束條件下開展的控制活動,其效率體現在銀行建立與實施反洗錢內部控制對實現控制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程度上,對這種程度的判斷就是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的評價。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目標取決于銀行的目標。管理者在目標的制定階段就考慮了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包含了對風險的選擇,當然也包括對洗錢風險的選擇。反洗錢內部控制體系的設置將以銀行選定的洗錢風險等級為基礎,以為其提供合理保障為目標。
二、評價方法
在對銀行企業的反洗錢評價中,存在這樣一些特點:影響金融機構反洗錢的因素復雜眾多,評價對象是多目標的;與反洗錢有關的很多評價內容無法用精確的數量表示,但與評價人的主觀感受或經驗有關;影響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控制的各因素重要性存在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擇優排序。使用層次分析法正好適應了構建反洗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上述要求。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蒂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它將一個復雜的決策問題分解為多個目標,進而分解為多層次的多指標體系,在計算出各層次排序(權重)后,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和定量指標的計算得出最終結果。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借鑒ERM框架構建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標體系。ERM框架包括三個維度,它們是企業目標,即戰略、經營、報告和遵循性,用垂直方向的欄表示;企業風險管理的八個構成要素,即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用水平方向的行表示;主體內的各個單元,包括子公司、業務單元、分部等則用第三個維度表示。企業目標是一個主體力圖實現的,而企業風險管理的構成要素則意味著需要什么來實現它們,二者在企業各層級之間運轉。COSO認為這種表示方式使我們既能夠從整體上關注一個主體的企業風險管理,也可以從目標類別、構成要素或主體單元的角度,乃至其中的任何一個分項的角度去加以認識。ERM框架將風險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融為一體,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因此在建立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時,考慮其風險導向的趨勢,充分借鑒ERM框架對內控的發展和補充,將更有助于我們建立合理、完整、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可以將銀行反洗錢控制提升到銀行戰略高度,從而更加有利于發揮反洗錢作為銀行綜合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抓手的作用。其次,可以明確銀行反洗錢工作以風險為導向的發展趨勢,充分達到提升反洗錢有效性的目標。最后,可以同時兼顧銀行反洗錢工作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屬性,從而使反洗錢實踐中的合規目標與風險管理目標有效協調,共同實現。
(2)ERM風險管理三維度在反洗錢內部控制評價中的關系。構建的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是由企業目標決定的洗錢風險特征指標和主體內各單位風險控制要素組成的洗錢風險控制指標構成的二維體系,之所以將企業目標作為評價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的因素之一是基于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內在化要求。在市場中的銀行主體并不是面臨相同的洗錢風險,這不是由其內部控制決定的,而是由其機構本身的市場定位,即企業目標決定的。企業戰略等目標是企業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資源、實力所選擇的適合自己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并由此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長期性的、全局性的方案和對策。企業目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外部風險等級。與銀行目標相關的資源、組織、業務、財務、客戶、治理結構、學習能力等也將決定銀行機構所處的洗錢風險層級。根據這個客觀的風險層級,銀行為其設置相應的風險控制層級,二者組成的二維對比關系最終決定了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數=洗錢風險特征評價得分/洗錢風險控制評價得分。其中,洗錢風險特征就是由銀行的目標所決定的洗錢風險層級,洗錢風險控制就是銀行為自身配置的風險控制層級。指數落在區域Ⅰ代表銀行機構為自身配置的風險管理措施不足,存在洗錢風險敞口,監管機構對該區域銀行機構的監管力度也應加強,督促其提升風險管理措施層級。指數落在區域Ⅱ代表銀行機構為自身配置的風險管理級別過高,風險管理效率較低,不符合作為市場主體的銀行機構應該選擇的策略。監管者或銀行自身可以適當調低低風險區域的反洗錢控制措施等級。
總之,反洗錢監管部門可以根據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的結論類型,確定需要關注及現場指導的銀行主體對象。對評價結果為反洗錢內部控制不足的銀行,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督促其配備更高級別風險防范措施,以適應其戰略風險定位的需要。對于評價結果為反洗錢內部控制過剩的銀行,可以建議其對低風險領域采取簡化的控制措施,降低反洗錢成本,以符合銀行價值最大化目標。監管部門還可以結合階段性的監管目標,詳細分析和使用監管重點領域相關指標的評價結果,并對個體銀行實施更有針對性地監管指導。監管部門通過匯總一定區域銀行反洗錢內部控制評價資料,還能找出反洗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及問題成因,有針對性地確定地區反洗錢監管的方向和重點。
參考文獻:
[1]張秀英.銀行業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數分析[J].銀行業研究,2017.
[2]趙美敏,文鋒.淺談銀行業反洗錢內部控制效率評價指數研究[J].指數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