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華 王載銘
【摘要】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部分,是國民經濟效率提升的物質基礎,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作為重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既有基礎和優勢,也有問題與挑戰。涪陵需要進一步理清思路、自加壓力、挖掘潛力、增添動力,緊緊圍繞“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增添措施。
【關鍵詞】工業高質量發展 ?思路 ?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部分,是國民經濟效率提升的物質基礎,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涪陵因工業聞名,工業是涪陵的經濟支柱,是“立區”“富區”“強區”之本。因而,“涪陵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有賴于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那么,涪陵工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值得深究。
一、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構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機制
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構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機制,增強涪陵工業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1)制定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加強規劃引領、生態把關、差異化支持,綜合考慮涪陵現有三大工業園區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物流條件、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環境容量等基礎資源和比較優勢,制定《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引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準確定位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同時,按照產業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制定實施《涪陵區產業、產品和技術投資導向目錄》,提出鼓勵、限制、禁止和綜合平衡等各類產業、產品和技術投資導向要求,實行嚴格的產業準入政策,嚴把企業入園關。
(2)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工業投入增長機制。整合工業發展引導資金,大力支持信息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用足用好應急轉貸資金、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等支持方式,緩解企業融資困難。研究制定技術改造普惠性事后獎補政策、重大科技成果和發明人配套獎勵政策。加大對企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研制和應用支持力度。進一步研究完善政府采購政策,支持創新產品發展。
(3)持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貫徹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嚴格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繼續按規定實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等各項惠企政策,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提升企業獲得感。建立部門聯動機制,鞏固服務企業“三百”行動成果,共同協調處理工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厘清職能邊界,加大力度清理強制企業付費參加考核、評比、表彰、贊助、捐贈等違規行為。
二、堅持存量提質與增量提升并舉,打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優勢
根據涪陵產業的發展現狀,一方面,對于現有的傳統產業,著力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和新工藝,加快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做強存量;另一方面,對于新興產業,堅持內培外引并重方針,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集群發展模式,著力在提升規模上下功夫。
(1)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裝備制造業。汽車領域重點發展中高檔乘用車和專用車,力爭高端車型落戶生產。船舶領域鞏固中小型不銹鋼化學品船,重點發展新型公務執法船舶、排污打撈船舶、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運輸船、內河豪華旅游船、大型豪華游艇等;鼓勵運用模塊化造船法,提高船舶建造質量和效率;加快引進船用大型低速發動機配套系統等船舶配套產業。穩步發展輸變電設備、整裝機械、成套設備、大型鍛鑄件、摩配等。二是新材料業。以萬達薄板、閩發金屬為重點,發展高品質汽車鋼、高強度建筑用鋼、高品質特殊鋼、高端鋼結構產品等。圍繞大朗冶金、賽特剛玉、博鼎鋁業等企業,做強高端鋁材,發展鋁鎂合金、鋁鋰合金、航空鋁和高附加值鋁板、帶、箔。努力發展新型節能建筑材料、藍寶石材料、半導體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銅合金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等。三是食品醫藥業。加快自動化裝備、先進檢測檢驗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綠色有機食品、功能性食品開發進度。推動種養殖-研發-生產-配送縱向一體化發展。推進榨菜集中建池建設進程,逐步淘汰加工戶榨菜半成品加工,提高企業榨菜原料自給率,調整優化榨菜產品結構,做精榨菜產業。推進中成藥特色化、化學藥規模化、保健品品牌化,重點發展新特藥、原料藥、大品種基本藥物、保健康復品等產品。積極發展醫療設備、器械、耗材等。四是清潔能源業。重點發展以頁巖氣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鼓勵技術創新,吸納關鍵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推進頁巖氣在車船應用、燃氣發電、化工行業的轉化利用,實現頁巖氣就地轉化增值。發展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打造頁巖氣裝備產業集聚區,主要發展頁巖氣井口裝置、儀器儀表、鉆井輔助設備、LNG等配套裝備,勘探、鉆井、完井、壓裂、站場集輸等設備制造。
(2)集聚發展新興產業。一是大力發展大數據與云計算。發揮華為云計算與大數據中心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應用等大數據資源建設領域,夯實大數據產業IT基礎設施;探索布局數據分析工具、數據識別技術、數據序列模式挖掘等大數據技術領域;積極發展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等云應用服務,平臺化保障數據運維服務;培育發展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多領域數據應用場景。二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積極對接臺灣地區產業資源,重點發展邏輯設計、電路設計、圖形設計等細分領域的IC設計;突破先進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藝技術,探索半導體設備制造技術;創新發展集成電路FC/TSV/SiP封裝測試技術,打造“核心架構+芯片設計+代工制造+封裝測試”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條。三是大力發展區塊鏈。依托數資區塊鏈研究院,重點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醫療健康、能源、社會管理等眾多領域的應用;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字票據、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的應用發展,加速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引進一批等領先的基礎設施與平臺提供商,完善區塊鏈底層設計、安全服務、區塊鏈硬件等領域。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
將創新驅動作為工業加快發展、提質增效的持續動力。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1)加強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建立以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和高端人才引進為主的政策體系,適當降低對創新效益考量,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政策導向。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盤活現有閑置廠房等資源,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完善科研生產等相關設施配套,構建起企業、創客、獨立研發機構、院校各有側重、協同發力的創新體系。
(2)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一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地位。政府通過建立創新發展基金,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發投入,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二是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獨立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機構組建研發機構,從事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公共技術的研究。支持中小企業采用聯合出資、共同委托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究開發。三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市場生存力強的優勢,激發民營企業創新熱情,支持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種形式的科研生產聯合體,使之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
(3)加強創新平臺體系建設。一是打造科技創新平臺。依托頁巖氣公司、太極集團、華晨鑫源、榨菜集團、華峰化工、萬達薄板、偉柯斯等龍頭企業打造7個旗艦型的科技研發平臺,推動重慶頁巖氣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力爭重慶中醫藥產業創新(研發)平臺成為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二是打造涪陵區科技創新中心。以涪陵高新區為載體,依托金渠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平臺,構建技術研發云平臺、科技服務云平臺和產業孵化云平臺三大板塊,輔以人才公寓和標準化廠房配套,引進入駐技術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入孵企業,建設涪陵區科技創新中心。
四、積極培育和壯大企業主體,夯實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企業是工業強區的主體,大企業、大集團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涪陵區要堅持一手抓大企業建設,一手抓中小企業培育,來夯實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1)引導大企業做優做強。以涪陵區工業企業提升“雙百”行動為抓手,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壯大主業、并購重組、資本運作等方式,提升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與此同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配置和發展布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做精主業、分離輔業、轉型發展,增加公共服務、重點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入。力爭到2021年,全區新增100戶規上企業,全區規上企業達到360戶;升級100戶億元級企業,形成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0戶、利稅率超過15%的億元級企業50戶。
(2)加快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實施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扶壯培優一批專業水平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選擇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產權清晰、管理規范、法人代表素質高的中小微企業進行培育,以提升規上企業數量為目標,以強化指導幫扶為抓手,充分激發中小微企業活力,努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3)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歧視性限制和隱性障礙,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待遇公平。認真落實各級減輕企業負擔的相關要求,切實降低民營企業稅費負擔及用電、用氣、用地、物流等成本。積極協調金融機構落實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政策,著力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優勢民營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不受侵犯、合法經營不受干擾,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和恒心。
五、強化園區建設和要素保障,構筑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集聚高地
以載體平臺的優化建沒為中心,同時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和要素供給保障,著力構筑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集聚高地。
(1)優化載體平臺建沒。把工業園區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全力推進涪陵工業園區、白濤化工園區、清溪再生有色金屬特色產業園開發建設。按照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服務的要求和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氣、供電、供熱、通訊、網絡、污水處理等公用服務設施,夯實硬件基礎,豐富園區功能。同時,加快園區的功能開發和載體建設,大力推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適應的各類特色功能載體建設,積極在園區創建研發中心、科技工業園、貿易加工區,逐步完善行政服務區、商務服務區、生活區、物流區等配套設施和公共管理服務系統,努力形成產業錯位發展、設施功能配套、資源集約利用、服務優質高效的園區發展新格局。
(2)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強涪陵區工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組織實施工業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引進體系。實施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提升計劃,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打造優秀企業家人才隊伍。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支持職業技術類高校發展,建設一批生產性實訓基地。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大軍。
(3)強化要素供給保障。在千方百計保障園區土地、資金、電力等要素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資源優化配置,重點強化園區投資密度和容積率“雙控”指標,使有限土地資源優先保障有利于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項目。與此同時,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投放總量,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與綠色制造,厚植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與綠色制造,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形成綠色發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涪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
(1)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嚴格執行《涪陵區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實施方案》《涪陵區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一公里范圍內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方案(2018—2019年)》《涪陵區涉重金屬行業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方案(2018—2019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同時,以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強監督檢查和查處力度,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執法,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倒逼落后和過剩產能退出。
(2)大力推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組織開展重點企業、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和節水專項行動,著力降低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拓展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途徑,深入推進機動車零部件、機電產品、工程機械等再制造,推動廢電子電器產品、動力蓄電池、廢輪胎等資源化利用,持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3)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圍繞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構建三大領域,推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創建一批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綠色工廠,培育一批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的綠色設計產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立足高效清潔節能等優勢領域,進一步提升節能環保裝備自主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實施一批戰略性、支撐性、帶動性強的應用示范項目。
參考文獻:
[1]郭朝先.當前中國工業發展問題與未來高質量發展對策[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2]倪春華.涪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8,(28).
[3]倪春華.涪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與制約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
[4]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N].東方財富網,2018-08-16.
[5]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7)[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倪春華(1981-),男,湖南衡陽人,經濟學碩士研究生,涪陵區委黨校區情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學與宏觀調控,先后在《經濟研究導刊》、《發展研究》、《理論導刊》、《理論界》、《重慶社會科學》、《重慶行政》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王載銘,男,1965年02月出生,重慶涪陵人,涪陵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