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現代物流行業順勢而起,在各行業中迅速地擁有龐大的運營規模。在現代物流的不斷壯大發展下,也極力推動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但基于我國仍處于發展中階段,且現代物流也屬于新興起的產業,因此,在現階段現代物流的運營過程中,雖面臨著較好的發展形勢,但也存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發展中的困難。本文就如何發展我國現代物流,來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作出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外貿;發展
基于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與發展,促使國際物流也緊跟其后,獲得迅速的崛起,從而帶動了我國各項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現代物流也成為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不斷增大了外貿出口的交易量,因為需要進行大量的跨國運輸,使得國際物流量獲得很大的擴展空間。但國際貿易的發展因為現代物流運營效率不高的問題,形成了對國際貿易持續發展的阻礙。基于此,如何提高現代物流的運營效率,簡化現代物流的運行機制,從而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一、現代物流現狀問題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缺乏先進的物流設施,影響國際貿易的運營速度
雖然現階段我國的現代物流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但其在物流基礎設施不能與時俱進地提供更先進化的機械設備。例如,在國際貿易發展中,我國現代物流在對貨物的公共儲運及交通樞紐,和裝卸方式、集裝箱碼頭、貨物中轉站等方面,還無法達到國際前沿化的物流基礎設施水平。特別對于一些沿海港口的物流裝備,往往沒有配備自動化的物流倉庫,使得在商品的儲藏時,形成一定的困難。另外,在貨物的運輸時,我國現代物流有著較緩慢的運輸速度,很多是采用效率不高且有著較大能耗的中型汽車作為運輸工具,且在貨物的裝卸時,也缺乏機械化的裝備,無法促進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未實行統一化的物流標準,使得國際貿易成本變高
因為與國際上的物流運營標準存在諸多的不一致,使得我國物流發展面臨諸多的困難,除了要繳納較高的關稅費用外,又因為與國際標準上的不統一,因而進一步加劇了運行成本。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另外占9%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的運輸費用,分別高出發達國家80%和50%。因為我國在運輸行業中涉及到的各種過路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車輛通行費占人均GDP比例超過2%,依現在的物流費用來看,居世界首位。具體來說,在物流行業中存在的運行標準,包括有在包裝、存儲、容器及模數等方面的標準,但我國現階段還未對這些物流技術標準的建立與完善,因而根本無法接軌于國際物流標準,存在很多非標準化的運行模式。例如,我國現代物流在倉庫、貨物容器與包裝、運輸工具等設備與國際標準沒有實行統一化的標準,且在物流的流通程序上,沒有建立國際化的物流規范。
(三)有待提升的物流服務,影響國際貿易的競爭力
結合我國現代物流行業來說,其在服務方面還處于傳統模式層面,如只是在對貨物的搬運、倉儲及基本的運輸層次,而相比于國際貿易上高端化的服務,顯得十分的滯后。如在物流的信息服務、產品的加工與流通、智能化的倉儲管理,增值服務等方面,還沒有建立現代的物流服務功能。因此,在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時,無法承擔一些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從而阻礙了我國物流在國際貿易上的發展。
二、積極發展現代物流,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科學調整我國現代物流結構
首先要了解國際上大致方向的物流發展理念,例如針對綠色環保的著力加強。在努力必發展我國現代物流的基礎上,將綠色物流的模式融入其中。如在現階段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下,面對一些需要跨境出口的生鮮食品,可在生鮮冷鏈物流上建立高質量的物流通道。首先對相關法律依據的建立,正確定位與保障綠色物流的運行,制定具體化綠色物流的運營規范,以對綠色物流運營過程中進行相關的制約和指導。除此以外,國家政府應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可以從降低綠色物流的稅收費用,減輕綠色物流的成本壓力,促進我國綠色物流的高效發展。
(二)完善多功能運輸口岸,提供國際貿易發展便利
作為有效的交通運輸設施,口岸物流基地主要提供給外貿運輸在集貨、備貨與卸船后,對貨物的分流、暫時的儲存管理等工作。如果將物流運輸口岸的綜合設施擴大和完善,且對運輸港口的效益進行實質性的提升,這對于口岸物流業的物流服務能力與運輸硬件設備都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我國現代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
(三)以海港為中心建立國際物流樞紐
作為海運物流的核心設施,海港的建設基礎十分重要。在現階段的物流行業中,需要各物流企業具備綜合型的運輸方式,對于各港口來說,也不是以前一貫的運輸終點位置,而只是眾多運輸線上的一條集裝與疏通的樞紐。港口的集裝箱也隨著不斷增加的吞吐量,而發展成判斷港口綜合實力的標志。因此,對于各物流運輸的站場與港口,需要對其配套性的基礎設備、裝備技術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以加強國際貿易運輸過程中的協調性。
(四)建設網絡化的物流信息技術
現階段的國際物流整體趨向于智能化、網絡信息化發展,尤其是通過對網絡信息化的運用,而幫助國際物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空間。作為國際化物流的重要標準,需要加強物流運輸過程中的信息化技術功能。例如,在分銷與供應技術方面,要最大化在減少投入成本,提供出更為便利的物流運輸路線,與選擇更合理的運輸時間,以對物流資金流與商業物流、貨品物流速度的提升,從而有效減輕物流運輸業的資金投入,加快國際物流運輸中的速度,增強國際貿易的核心競爭力。
(五)積極接軌國際物流運輸標準
在現代物流運輸行業中,要對物流標準化加強重視,通過在我國現代物流領域中,從物流的計量、數據傳輸規范、物流運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規范、物流服務、物流運輸操作等各項標準上,實行與國際物流統一化的執行標準,還要在物流組織上采用國際標準的協調措施,以盡力接近于國際物流運行的標準;而對于一些滯后物流執行方式,應及時的摒棄,對未能達到現階段的物流標準進行修訂與優化;積極對新物流執行制度的制訂,保證各項運輸技術指標與服務指標,與國際物流操作完全一致化。另外,也要提前規避各種可能因為與國際物流不一致而帶來的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操作失誤問題,做出防患于未然的應對策略,以保證我國物流運輸效益。
(六)培養高專業能力的國際物流人才
我國現代物流想要在國際物流中脫穎而出,獲得長久的發展,必須加大培養國內物流行業的專項人才。首先,對現有物流倉儲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物流技能培訓,加強他們專業技術知識,并在掌握基本的物流行業知識后,還要不斷挖掘這些物流工作人員的潛力,可以聘請一些具備豐富經驗的國際物流行業人才,來對各部門人員進行再教育,強化他們的國際化物流經驗。其次,制定相關的物流培訓機制,通過定期對員工的檢查與考核,來全面了解各部門人員的專項基礎,以做出具體的能力劃分,合理安排人員的工作崗位,同時也實行下一步的分層培訓方案。另外,也要將物流專業知識的教育與培訓有機結合,重視高級專項會才的挖掘。再者,也要重視配套的物流服務功能,在提升物流運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也要培養物流人員的服務意識,從各個工作程序上注重物流服務的細節,以獲得物流企業的品牌效應,奠定長期發展的口碑形象,推動我國現代物流以更好的服務水平邁向國際化物流道路的發展。
(七)提升國際物流市場的反應能力
因為我國出口的商品,一般存在有商品結構不合理,且很多產品技術含量并不高的特點,所以在國際市場中并不具備良好的競爭優勢。基于此,要對我國外貿發展狀況的改善,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一來,要加強技術型產品的開發力度。二來,要強化對物流物業發展的管理。想要研發出更多更新型技術含量的產品,絕非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的,所以更實際有效的方法,便是從物流的管理措施上入手。可以利用QR、ECR等,來提升我國進出口企業對國際市場發展動態的反應機制,從而更全面的了解國際上客戶對于現階段商品的內心渴求,通過減少一定的交易成本,促進我國商品生產與商品營銷的效益,以增強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實力。
三、結束語
基于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現代物流業想要在國際物流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清晰地了解現今國際物流的市場動態與要求,以作出針對性的自我改進與提升。通過不斷的揚長避短,分析自身的不足,做出接軌于國際化標準的物流基礎設施與管理措施,加大培養我國物流行業的專項人才,還要積極學習國內外優秀的物流運營技術與管理經驗,來不斷提升我國現代物流的綜合實力,以促進我國現代物流在國際貿易中持續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萍.物流管理[J].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24-28.
[2]張勤.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3]孫建豐.我國物流產業發展及研究綜述[J].物流科技,2014(6).
[4]冷柏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3-16.
作者簡介:
趙小琴(1984-),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現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