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鴻 張筱琪 左依禾
【摘要】高校是向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的搖籃,尤其是創新創業人才對社會發展潛力的挖掘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國當前的經濟新常態發展階段,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也較為迫切,需要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精神。這就需要從高校到外部環境都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會,并以適當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在畢業后創新創業。本文基于效果推理理論,提出幾點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效果推理理論 ?創新創業 ?激勵機制
當前我國正在處于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因此需要高校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創業人才,當下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人才需求迫切的時代,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絕佳時機。不過,很多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缺乏理論指導,整個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不足,這導致當前大學生創業的動力不足,即便敢于創業,往往也像無頭蒼蠅,難以取得成功。因此,本文以效果推理理論為基礎,提出幾點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的優化建議,希望能夠為大學生的創業道路提供一些幫助。
一、效果推理理論相關理論基礎
(一)效果激勵理論概述
效果推理理論認為,創業者面臨的創業環境往往是高不確定且資源嚴重缺乏的。在這種情境下,創業者無法通過經驗與知識利用、調研或競爭分析等途徑預測未來,只能通過對自身條件的創造性利用從自身可利用的資源和手段出發考察可能的創業機會,并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去控制未來。一般而言,創業者對自身的認知決定了自己會如何創業,選擇怎樣的創業項目等,對自身的認知包括的自己的所有資源,比如個人能力、知識儲備與經驗積累狀況,自己所擁有的人脈和財富等。創業者從這些因素去考慮自身創業的目標和機會。
(二)效果推理理論的基本原理
效果推理理論有以下四個原則:較少的考慮回報,但要考慮可能發生的成本和損失;避免過分的競爭,以戰略聯盟為主;注重開發偶然性而非利用現存知識;主動的控制未來狀況,但不強調對未來的預測。
(三)效果推理理論與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的關系
通過效果推理理論我們可以發現,在面臨可測量或相對可預見的未來時,可以容易地估算出創業決策的可能結果;但在高不確定和高度資源約束的創業情境下,由于無法做出對未來的預測,創業者只能通過實驗性嘗試和反復學習來創造可能的未來。基于此,首先,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應當注重大學生的專業性教育;實施分類培養,提升大學生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儲備;其次,強化大學生的實踐環節,提升大學生對未來創業的經驗積累;其三,對于大學生創業中由于無法預測未來而產生的退縮,學校要與社會結合,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二、基于效果推理的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優化策略
(一)結合學生專業,強化專業激勵,開設對應的創新創業課程
當前國內高校基本都會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但課程開設的專業程度不強,往往不同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一致,缺乏針對性。因此這類課程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因此,學校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例如,對理工科學生來說,學校可以開設市場營銷、中小企業管理、商務談判之類的通識課程,而對于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增設具有可操作性的創業平臺模擬實踐、網店開辦等體驗類課程,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相關知識。
(二)強化實踐激勵,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經驗
任何理論教育都需要實踐行為來進行驗證,大學生創業本身就需要創業者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有利于大學生預測創業可能出現的結果。因此,高校應當組織學生以社團活動的形式深入工廠、農村、學校開展專項調查,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安排學生展開不同的實踐活動,從而獲取生活體驗,提高實踐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完善學生創新創業激勵平臺
除了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以及實踐經驗之外,高校還應當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勵平臺,開展創業能力提升與實務訓練,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校企合作的激勵平臺應當結合大學生專業方向,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理論基礎方面的激勵,而企業則為大學生實踐以及正真創業提供必要的資源激勵,給予學生信心與支出。激勵平臺可以通過構建未來規劃、創業指導與咨詢、創新激勵等方式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和成熟的心態進行創新創業,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四)出臺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政策激勵制度
創新創業相關的指導意見和對應的優惠政策,能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進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起到鼓勵作用,當前大學生穿心創業的困難主要在于:一是改變經費不足,相關調查顯示,30%以上的大學生由于缺乏資金創業不成功造成創業流于形式,未能取得明顯成效,可與政府協商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和專項貸款并提供給創新創業大學生,為高師院校創新創業提供經費支持。二是通過優惠政策的實施,比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獲得必要的金融優惠支持,來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度。三是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的事業心和積極性,可出臺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減少稅收等相關政策。
三、結語
效果推理理論認為,創業者對自身的認知決定了自己會如何創業,選擇怎樣的創業項目等。而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往往對于自身的知識儲備、實踐經驗、人脈關系以及資金儲備等缺乏信心,對于創業的未來難以預測,創新創業的動力不足。對此,無論是學校、企業還是政府,都應當采取積極的激勵政策,學校應當強化專業激勵,同時強化實踐激勵,完善學生創新創業的校企激勵平臺;政府出臺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政策激勵制度,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讓大學生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進行創業。
參考文獻:
[1]彭學兵,王樂,劉玥伶,陳勝男.創業網絡、效果推理型創業資源整合與新創企業績效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7.
[2]沙彥飛,張小兵,張琳.效果推理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