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小麗
【摘要】科技的發展引起教育的深刻變革,而實施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中各要素都有重要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廣泛運用于教學中,引起了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手段的巨大變革。
【關鍵詞】教育模式 ? 育人觀念 ? ?多元化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狀態,可以說沒有人能在沒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帶有意義的符號,還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資源,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驅動力,同時為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已經廣泛地運用到,在中職的信息教學工作中,應不斷創新發展信息教學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信息教學的最佳效果。由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起步較晚,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評價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少教師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封閉的教學模式和落后的教學方法再也不能適應現在和未來教育的需求,教育的發展需要在現代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全方位、互動式交流的全新網絡教育環境,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環境和方式,推動并改造整個教育的育人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這是教育改革的熱點,也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
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由于課時及很多客觀因素存在學生的技能形成,素質培養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較大差異的現狀,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有些清況是無法改變的,而我們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改變教學方法,提謀課堂效益怎樣用多元化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下面結合自已的教學實際談談這方面的體會。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雖然近幾年來也在不斷地嘗試改革,但是都集中在“教與學”上,而很少觸及教學評價體系,職業教學的評價體系仍然沿襲普通學校的評價體系。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職業教育和普通學校的教育相差甚遠,兩者的培養目標不同,前者注重的是學生技能的培訓,而后者則注重學生文化理論知識的培養。相比之下,職業教育的教育定位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和操作的能力,職業學校中的計算機教學更是如此。那么,傳統的、只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考試評價體系則不適用于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評價,因為其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的考查,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不注重過程而只注重結果,從而壓制學生的學習熱情,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
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評價方式“多元化”,也就是說要以多種方式、多重方面、多種維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不僅要看到學生的共性,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要從職業教育的教學定位出發,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更要從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的出發,注重學生對計算機的實踐運用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合理的動態評價周期。教學是一個過程,教學評價也應該是對教學過程的一個評價,因此,教學評價也應該制訂一個合理的周期,計算機教學也是如此。評價周期的制訂應該要與教學的周期相符合,要能夠反映教學過程的階段性成果和總體成果,因此在制訂評價周期時要將階段性的評價和終期評價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要掌握學生在此周期之內的發展態勢,以一種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評價學生周期內的學習。
(2)建立多樣化的評價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潛能,單憑一家之言不足以客觀地反映出教學情況。因此,教學評價不能單單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景,適當地加入其他的評價主體。比如,學生自己、其他同學等,使得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起一種交叉評價的評價體系,這樣多方互動,可促進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基礎,因此教學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評價主體還是老師。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盡量考慮不用學生之間的特性差異,要看到不同的學生的不同潛能,因此在設置評價任務時,不能設置一些統一的、單一的任務,而是在任務中加入一些對語言文字表達、音樂或者圖片等元素的綜合運用。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給每一個學生同等的展示機會,讓其能夠對自己完成的任務進行全面系統的說明,然后再在此基礎之上對其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學生自評也是教學評價的有效形式。通過學生自評可以使學生在評價體系中掌握一定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自評的過程培養一種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的態度,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讓其在此過程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主動對這些薄弱環節進行學習。同學之間的互評也是教學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同學之間的互評可以為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提供良好的機會,讓同學們在交流和互評中增進彼此的了解,使同學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和相互幫助的良好氛圍,以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
(3)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方法。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方法就是要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包括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理論知識、學習的實踐知識等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定位就是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而以實訓為主的計算機教學更是如此,計算機教學的目標不是在于教會學生多少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而是在于教會學生多少運用計算機的技能。因此,評價體系也不能只是單一的以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學習了多少知識,還應該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檢測,另外對于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也是必要的。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綜合學生的筆試成績、學生上機操作的技能以及平時到課的情況等多重因素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5,(5).
[2]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
[3]李瑞芹.試論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辯證統一關系.[J].滄桑,2007,(3).
[4]王珠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R].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