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帥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中小水電站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在一系列的政策優惠下,廣大中小水電站的開發及建設強度不斷加大,為各地的經濟發展增強造血能力,保障了各個行業的電力供應,在如今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中小水電站開始了整合之路,文章就中小水電站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尤其是對其整合之后的盈利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為之后對中小水電站整合盈利模式上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小水電站;盈利模式;分析
盈利模式是指企業為應對多樣的市場競爭環境而形成的盈利結構體系,一般來說就是將產品、技術、服務及品牌等諸多因素進行有機地整合,然后尋求企業的利潤渠道、生產的過程及方式等系統的方法,以盈利的增長點作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與之適應的經營的理念及經營的業務。水電安全、高效、發電供電的成本較低,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及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的發展大方向,目前,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有經驗、有實力的水電站進行整合,在此背景下,整合后的中小水電站需要研究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優勢,降低投資風險的相應措施,以合理科學的盈利模式增加綜合收益。
一、中小水電站整合盈利模式分析
(一)中小水電站的盈利與成本結構
目前,中小水電站的成本主要包括了所繳納的稅額、營業的成本、銷售過程中的費用、管理費以及財務的費用,其中,所繳納的稅額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2%,營業的成本主要有折舊待攤費用、水資源的費用以及庫區的基金等,銷售費用在中小水電站中的占比較小,可以將其忽略,管理費則占到了主營業務收入的5%左右,最后就是財務的費用了,中小水電站的資金大部分來源于貸款,因而財務的費用所占比重大,并且這部分比較龐大的費用對利率的變動比較敏感。就成本結構中折舊待攤費用及財務費用占比比較龐大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的成本結構使得中小水電站的盈利水平對收入的變化比較敏感,即邊際的效益比較高,當其發電量有所增加或者處在枯期而電量占比提高時,收入就會相應地有所增長,這部分的新增收入所對應成本的耗費幾乎為零,新增收入幾乎沒有造成成本的上升,因而毛利也被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營業的利潤,這樣一來,中小水電站的盈利也將得到大幅度地增長,相應地,當業務收入有所下降時,水電站所耗費的成本基本上也不會發生變化,收入下降的部分將被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利潤的減少或者虧損增加。
(二)中小水電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中小水電站的盈利主要依賴于電量的結構分布、發電量以及上網的價格,近年來,上網的價格上漲的趨勢較為明顯,但總體來說其價格依然受到嚴格的管制,發電量以及電量的結構分布也基本上是靠天來吃飯,不過對于那些經驗豐富的中小水電站來說,他們具有比較強的調節能力,擁有梯度的水電,通過有效地調節,一方面能夠提升機組的利用率,提高發電量,另一方面還能夠在用電比較緊張、電價比較高的枯期去分配更多電量,因而這類中小水電站的經濟效益就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這種實例也比較多,比如處于瀾滄江上的小灣水電站,就有較強的調節能力,為下游的景洪、漫灣及大朝山水電站帶去了較大的補償調節上的經濟效益,具體以大朝山水電站為例,成立于1994年的大朝山水電站,于2003年投產竣工,項目總投資額達到87.7億元,2008年大朝山總收入為12.4億元,繳納的稅額、營業成本、銷售的費用、管理費以及財務費用共計7億元,2008年較為特殊,上游來水量變化大,因而平均的上網電量在60億上下,不過目前這種情況已有了較大變化,2011年其上游的小灣水電站開始投產并發揮功能作用,且小灣水電站有著較好的調節能力,這樣大朝山的發電量就能夠比較平穩地維持在70億度上下,利用上下游水電站之間的聯合調度及優化,徹底打破了下游靠天吃飯、來水不平衡的局面,因而為大朝山水電站帶來了很大的補償調節上的效益,展望大朝山水電站的未來,其發電量將長期維持在一個平穩且較高的水平上,目前大朝山水電站的金融貸款已經償還完畢,財務的零費用也將大大提升其營業的利潤,大朝山水電站的發展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提升中小水電站盈利水平的相關策略
(一)增大研發投入,提高核心技術水平
中小水電站要改變散而不強的局面,就需要進行聯合發展,不斷研發水電站相關的核心技術,一方面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在水輪機的進水管上放置超聲波的流量計,從而保證能夠及時監測水輪機流量即時的峰值,將其與發電機功率進行橫向的比較,計算出準確的發電機效率流量比,幫助調整水輪機開度的大小,從而讓這個值開到最大的水平,達到水輪機運行效率的最高值,通過對水輪機的及時調節,能夠發出更多的電量;另一方面,科學地降低尾水渠的底板高程,提升機組的出力,中小水電站經過了長時間的運行,一般看來即使是高效的機組也沒有實現滿負荷的發電運行,因而可以通過對尾水渠的底板高程進行一定的改造,解決雍水位較高的問題,將尾水管出口處的淹沒深度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值,這個值的確定則需要精確的測量與計算,從而提升機組的滿負荷率,提高發電量。最后,對底板及兩側的墻體,可以采用水泥砂漿的打底方式,提高接觸面的光滑度,降低糙率的稀疏,減少水動能的損耗,提升機組出力。
(二)繼續進行整合,形成規模效應
鼓勵中小水電站繼續進行整合,一方面,通過整合擴大規模,促進布局的合理及科學,防止低水平的小水電站重復建設,鼓勵整合范圍內的中小水電站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將各自的比較優勢強強聯合、重組,推進中小水電站的大集團策略,對發電量小、運行效率低的水電站進行合并,淘汰技術等各項水平較為落后的小水電站,或者利用具有比較優勢的水電站去改造落后的小水電站,全面提升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聯合之后中小水電站綜合體的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規模效益;另一方面,對整合后的中小水電站,其管理也同樣重要,在中小水電站的運行中,管理過程中的費用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提升管理的效率也極為重要,整合后的中小水電站可以引進當下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更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并依托較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讓各方面都實現規模效益,不斷引入管理方面的創新人才及多元化的理念,調動現有的活力探索創新,提升中小水電站的盈利水平。
(三)構建發售一體化的中小水電站產業鏈條
中小水電站要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有一席之地,需要在電改及整合的初期有長遠的戰略謀劃,這對于之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伴隨國家新一輪的電改繼續推進,各種各樣的售電企業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中小水電站的發售一體化進程亟需加快,這也是中小水電站得以長期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售一體化,即將發電與售電兩個環節結合在一起,其中,發電環節在整個產業的鏈條中是關鍵的因素,如果發電一方能夠承受較低的上網電價,那么相應地,售電一方在市場中就有了比較優勢,從而中小水電站的發售一體化產業鏈條就能夠比較輕松地進行運作,長期并且穩定的交易關系則就比較容易去構建,推動良性循環的持續發展,反之,則會對發售一體化的運轉產生消極影響,發電一方能夠承受的上網電價取決于各水電站,因而發售一體化產業鏈條的順利運行也依賴于各水電站成本的結構及盈利的能力,中小水電站的高效整合則有利于發電一方承受較低的上網電價,進而推動發售一體化的實現。
三、結語
總之,中小水電站在資源上的整合,是順應國家新電改、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及突破口,符合我國電力機制改革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小水電站的投資主體較為復雜,有些是由民營企業進行經營與開發,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通過整合能夠改善中小水電站的盈利模式,提升他們的盈利能力,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奎.對中小水電站運行管理的建議及對策[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 (21):264-265+268.
[2]馬云璐.中小水電站運行管理現狀分析及建議[J].居舍,2018 (31):148.
[3]汪洋.中小水電站發電運行管理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17 (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