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某一天,陳某和邵某因在朋友家里守夜熟識。當晚,因閑著無聊,陳某、邵某便和守夜的其他幾個人一起玩起了紙牌“牛牛”。邵某運氣特別差,很快就輸完了自己帶在身上的五六千元現金,為了翻盤,他當晚多次向陳某借錢,一共借了兩萬元,但最后連這筆錢也全部輸完了。
幾天后,陳某帶著幾個朋友找到了邵某,要求其就賭博當晚借的錢出具一份借條。無奈之下,邵某寫了一張借條。隨后,陳某憑借該借條多次向邵某討錢,但邵某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于是,陳某向浙江省玉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邵某歸還兩萬元借款。
玉環法院審理后認定,陳某與邵某之間雖有借貸行為發生,但借款目的是用于支付賭債,用途不合法。且陳某確認其對邵某借款用于賭博系明知的,故該借款行為當屬無效民事行為,法律不予保護。
據此,玉環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并出示了一份民事制裁決定書:對原告陳某出借給被制裁人邵某進行非法活動的款項兩萬元予以收繳,限被制裁人邵某于決定書生效后十日內向法院繳納。
法官庭后表示,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應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雖然該借款合同無效,但因其進行非法賭博,故依法予以收繳。
(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