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業也同時快速發展,相伴而產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1/3 以上。截至2011 年,中國城市固體生活垃圾存量已達70 億噸,可推算建筑垃圾總量為21 億至28 億噸,每年新產生建筑垃圾超過3 億噸。如采取簡單的堆放方式處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處理都將占1.5 億至2 億平方米用地。中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時期,每年不可避免地產生數億噸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和利用,必將給社會、環境和資源帶來不利影響。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以500-600 噸/萬平方米的標準推算,到2020 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 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然而,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1)從施工人員角度減少建筑垃圾的方法。技術人員要熟悉圖紙,實施現場監管,做好各道工序的驗收,做好建筑材料的預算,減少由于過剩的建筑材料轉化為建筑垃圾的概率。操作人員要尊重建筑工人,建立健全的制度,讓工人們認識到浪費建筑材料對個人及整個社會的危害性。材料員要嚴把質量關,多與施工管理人員溝通,認真審批進料單,避免材料進料過多而造成的浪費。堅決杜絕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或隨意更改設計方案等降低工程質量的現象發生,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和耐久性,減少不必要的維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
(2)從管理方法方面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數量因施工管理情況的不同在各工地差異很大。如采用商品砂漿,將鋼筋制作外包給專門的鋼筋加工中心,就能大大減少混凝土這種建筑垃圾和廢鋼筋的產生。可以采用分包的方式將單項工程承包給個人,承包者為了保證效益就會想辦法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
(3)從施工工藝方面減少建筑垃圾。采用可以循環使用的鋼模板代替木模板,就能減少廢木料的產生;采用裝配式代替現場制作,也是減少建筑垃圾的好辦法;采用產業化的生產方式,房屋的構件可以在工廠批量生產,減少了傳統施工現場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可以節約建筑材料,減少建筑垃圾。
(4)推廣綠色建材。采用GHB 機質輕骨料砼隔墻板、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塊、鋼絲網架水泥聚苯乙烯夾芯板、石膏空心砌塊等,均可以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
垃圾處理產業涉及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的垃圾的處理,涉及有用垃圾的加工處理和無用垃圾的處置,涉及垃圾衍生品的開發利用,不僅包括現有垃圾的處理,還包括源頭垃圾性質和產量的控制。垃圾處理產業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物質資源、環境資源和垃圾處理服務。物質資源的初生態就是未經處理或加工的回收物質,高級形態是二次原料(包括二次能源)。環境資源主要指自然、人文和生態環境的環境容量資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對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減少了排入環境的污染物量,亦即減少了對環境容量的占用,為生產和消費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垃圾處理服務由包括解決公眾投訴在內的管理和作業等一系列活動組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提供垃圾處理服務帶給公眾良好環境的享受。
“十三五”期間,國家在無害化處理城鎮生活垃圾的設施建設期間,投資總額累計達到了2518.4 億元。其中,投資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的資金累計達到了1699.3 億元,投資建設收運轉運體系的資金累計達到了257.8 億元,在專項餐廚垃圾工程的投入資金累計達到了183.5 億元,投資于存量整治工程的資金累計達到了241.4 億元,投入到垃圾分類示范工程的資金累計達到了94.1 億元,投資建設監管體系建設的資金累計達到了42.3 億元。
隨著未來我國逐步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城市可回收垃圾的比例將逐步提高,未來有望達到90%以上的城市可回收垃圾比例,預計未來一年仍將保持高景氣的投資額力度,垃圾分類將隨著垃圾處理及垃圾發電等行業投資力度迎來新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