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艷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農村危房改造是由農村困難家庭自愿向政府申請、政府予以補助、采用新建、改建、擴建、修繕等方式實行住房救助的一項公共政策[1]。作為脫貧工作的一項指標,有房可住、住得安心是危房改造的初衷,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將危房改造放在衡量指標的第一位,更加凸顯“住”的重要性。因此,對危房改造的研究凸顯精準扶貧政策在脫貧工作的作用。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幫扶的對象為大江村,是衡陽市衡南縣雞籠鎮西北部一個偏遠山村,山多田少,經濟落后。我校從2018 年踐行精準扶貧工程,承辦農村建筑工匠培訓班,與村支兩委一起多方聯系,爭取財政資金20 萬元,投入該村基礎設施建設。預計進行危房改造C 級修繕,D 級重建共16戶。調研發現大部分危房問題是因病因災造成房屋年久失修,不能保證居住的安全性。
農民的農房多用來承載生產與生活功能[2],其生產功能所需面積約為建筑面積的一半以上,加之存在多代同堂居住的情況,因此方案設計時需要結合現階段家庭居住需求及家族人員動態變化進行綜合考慮。本文試著從一個案例入手應用BIM 技術,對住房的平面、立面及動態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提高可改造能力,提出可持續使用方案。
在進行危房改造前,要做好危房改造對象的基本情況調查,了解群眾的需求,結合不同農戶的經濟條件,家庭人口,分類制定補助實施方案和確定建設面積,實實在在的改變農戶的居住條件[3]。本次調研所選扶貧住戶情況:李文明,雞籠鎮大江村棗坪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人口3 人,房屋危險等級為D 級,由于現行政策要求“D 級危房改造后面積在60~80m2”,因此新建60m2住房。
(1)根據用地條件,進行朝向和建筑平面形狀的確定。實地測量建筑用地后,將數據輸入到Revit 軟件中,根據衡陽夏熱冬冷的氣候條件以及夏季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的主導風向,選擇朝向為東南方向,夏季營造穿堂風降低室內溫度,冬季遮擋北風,減少冷風對室內的影響。平面形狀選擇接近方形,便于結構的處理、成本的降低及室內空間的有效利用。
(2)根據面積限定和住戶對建筑的需求進行平面方案的制定,完成BIM 模型的制作。60m2的建筑面積,要容納起居室、廚房和餐廳、兩個臥室、衛生間及必要的儲物空間。結合住戶的行為習慣,客廳對外,兼會客與餐飲,側后方布置廚房和衛生間,再將兩間臥室相對安排在旁邊。房間內部安排衣柜、農具擱置等空間,減少平面的占用,充分發掘儲藏空間在垂直方向上利用。在結構上考慮人員的增加,和扶貧政策的鼓勵下,家庭經濟狀況好轉后的加建,需要在現有的住房組成前提下,提供加建的便利。因此,首先考慮未來樓梯添加的空間,在適合加建的部分,預留孔洞,避免加建過程中敲墻等操作對建筑的破壞。
(3)根據住戶對建筑立面的需求進行立面方案的制定,并完善BIM 模型。在首層入口處做凹入的陽臺,結合坡屋頂的設置、立面上瓷磚對比色彩的配合使用,控制總造價成本,在小巧體量的基礎上增加立面的變化,從而避免單一功能造成的單調樣式。盡可能使立面造型美觀,降低貧困戶在心里的落差,增強自信。
根據完成的建筑模型、場地模型,對建筑在場地上的布局進行微調,以適應與周圍道路的銜接關系,保證與附近山體、疏松土層的安全距離。保證施工時場地運送及堆放材料的便利性,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危房改造不僅要考慮建筑的美感和流線的合理性,也要考慮人性化的細節處理,如冷熱感覺、干燥潮濕的空氣等,因此需要對建筑模型進行日照和采光分析。日照分析,采用Revit 軟件進行日照模擬,根據國家規范規定,模擬建筑中的臥室在指定的大寒日這一天日照時數不小于兩小時。
運用斯維爾軟件進行采光分析,保證每個主要房間在8.00~16.00 的時間范圍內的有效采光,使得房間處于自然采光環境中,保護住戶的眼睛,增加紫外線照射的時間,提高房間內部居住的舒適性。
運用Revit 軟件,對模型進行可持續性分析。在軟件中模擬平面與立面方案結構上的可變性,在建筑南側創造大屋頂,考慮太陽能發電及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通過動態調整能力改善宜居面積標準[4],使居住建筑具備樓層部分面積改做其他功能的綜合利用能力,充分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的可持續建筑理念的科學解決方法。并進行造價成本的分析,綜合考慮施工的難易程度以及對原有建筑安全的影響。
農村危房改造是對貧困住戶實行救助的一項惠民政策,對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新時代新農村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