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輝
(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鎮人民政府 831105)
牛瘤胃積食病臨床較為常見,是由于瘤胃內的食糜無法正常消化,積聚在瘤胃中,造成胃部體積膨大,胃壁擴張的現象[1]。該病前期不會直接導致牛的死亡,但會影響飼料的消化和吸收,病牛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時,后期還會出現機體衰竭而死。 下面就該病從以下幾點和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牛瘤胃積食是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在養牛生產中發病較為普遍[2]。 病牛在疾病初期以采食量下降,反芻減少,噯氣頻率增加等為主要表現,之后開始出現弓背、腹痛、臥立不安,不斷用腿踢自己的腹部,鼻鏡干燥。 對左腹部觸診,可感覺到瘤胃脹滿,內部有堅實物,強制按壓病牛表現痛苦,叩診呈濁音,聽診時能感覺到瘤胃蠕動音減弱。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 隨著疾病的發展,病牛開始表現呼吸困難,不斷嘔吐和呻吟,瘤胃液從鼻孔流出,食欲廢絕,最終會因脫水和機體衰竭而死。
本病的原因有很多,甚至有的病牛是由多種病因綜合作用導致,以下是臨床常見四種。
第一,當牛一次性采食過多,而飲水不足時,瘤胃液對飼料的消化時間就會延長,飼料在胃內就會處于積聚狀態,從而引發本病。
第二,如果日糧結構不合理時,瘤胃的菌群無法適應飼料結構,導致消化出現障礙,特別是易膨脹的精料食用過多時,很快會出現瘤胃積食。 有些牛場在花生秧、紅薯秧、豆桿等收貨季節,一次性飼喂過多的上述飼料,也很容易出現瘤胃積食,尤其是半干的飼草,纖維韌性很強,消化難度大。
第三,頻繁的變更飼料也很容易引發本病,日糧組成穩定的飼料結構有利于培養長期的穩定的瘤胃菌群, 如果飼料頻繁變更,瘤胃中的益生菌、真菌、纖毛蟲等組成也必須跟隨著進行調整和改變。 正常情況下飼料的變更需要3d 以上的逐步過渡時間,如果過渡時間過短或變更頻率過高,超出了瘤胃微生物的調整能力,就會引發瘤胃積食。
第四,如果牛出現了瘤胃方面的其他疾病時,導致飼料消化出現減慢,反芻功能降低,就容易伴發瘤胃積食。 常見的疾病有前胃遲緩、瓣胃阻塞、創傷性網胃炎、皺胃炎癥等。
預防本病必須加強飼料的管理, 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進行預防。
本病重在預防,由于該病和飼料因素有很大關系,故預防本病首先要加強飼料的管理[3]。 粗纖維類飼料適口性要強,飼喂時單次投料量不宜過多, 特別是經常發生本病的牛場, 一定要定時、定量安排飼喂時間,推薦采用少喂勤添的原則。 飼料飼喂前一定要檢查,發現有霉變、過期等禁止飼喂。 秸稈、秧藤類飼料盡量飼喂新鮮料或完全脫水的干料,保證瘤胃的消化率。
瘤胃猶如一個巨大的發酵罐, 其中發揮主要消化作用的就是其中的益生菌微生物, 這些微生物能分泌大量的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可對食入的草料進行分解和消化。 在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有利于瘤胃中益生菌數量的補充, 從而預防本病的發生。 微生態制劑的主要成分為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等種類。 益生元主要為促進瘤胃自身有益菌繁殖的物質,臨床應用最多的為甘露寡糖、木聚糖、果寡糖類等。 經常發生本病的牛場微生態制劑可每日都添加, 發病率低的牛場可每周添加2~3 次即可。
在疾病初期,可采用物理按摩的方法恢復瘤胃的蠕動能力,加快積聚的內容物分散和排出,按摩前可對牛灌服大量溫開水,每30min 按摩一次,每次10min,能很快緩解癥狀。 必要時,可灌服硫酸鎂溶液、液體石蠟或植物油,通過高滲及潤滑作用促進積聚物分散和排空, 發病急的也可同時肌注新斯的明來促進瘤胃的蠕動,從而快速緩解病癥。
如果疾病已經發展至中后期,可對病牛進行洗胃,用一個直徑3~4cm 的膠管通過口腔深入瘤胃中, 之后通過管道外側端口通入3~4L 的溫水,邊灌邊不斷按摩腹部,促進瘤胃的蠕動,加速已經積聚食物的軟化和分散, 待溫水灌完后, 將膠管口位置放低,并按低牛頭,使瘤胃液排出。 如果排出不順利,可采用抽拉的方法將瘤胃液抽出,以減輕瘤胃的壓力。 瘤胃中的積食排出后,雖然牛的癥狀很快緩解,但此時胃功能還未完全恢復,建議停料12h 以上,之后逐漸飼喂易消化的青綠飼料,或一些瓜果蔬菜等,逐步增加粗纖維飼料的量,讓瘤胃功能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