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順新 張亞雄
1.浙江省安吉縣正新牧業有限公司,浙江安吉 313307;2.浙江省安吉縣農業農村局,浙江安吉 313300
2018—2019年,筆者有幸參加了由中國畜牧業協會組織的赴丹麥考察養豬業活動,在丹麥期間除了進行了短期的養豬理論學習,還實地參觀了丹麥的種豬場、育肥豬場,飼料公司、屠宰公司和糞尿處理設備、養豬設備公司等企業,通過學習考察對丹麥養豬現代化、產業化、專業化和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技術印象深刻,對丹麥養豬業的極高效率十分感嘆。丹麥國土面積雖小,但養豬業卻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包括其他畜禽養殖業)。在丹麥達萊姆和布康農學院學習期間,各國不同膚色的人也慕名來丹麥學習、考察,足以表明丹麥的養豬成功經驗和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借鑒,現將我們在丹麥學習考察期間了解到的關于養豬生產方面的情況及自己的體會介紹如下。
丹麥的區域很小,國土面積僅為4.3 萬km2,海岸線7 300 km,人口500 萬,農業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1%,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3%。每年生產生豬3 000 萬頭,85%~90%的生豬是出口的。豬存欄是人口的3 倍,1 500 萬頭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豬比人多的國家;150年前就有農業專業教育。
丹麥有100 萬頭母豬,2018年種豬出口15 億克朗。丹麥核心群豬場有25 個,大約合計基礎母豬10 000 頭,做育種工作,其他場基本不做育種工作,核心場頭胎豬比例在65%,母豬使用1年即移至擴繁群,測定站從25 個核心場選斷奶的公豬及母豬進行測定,每年測定站測定公豬5 000 頭,核心場場內測定4.5 萬頭,豬場必須使用公豬站的精液。
全國有農場38 829 個,從事養豬生產的農場有3 855 個,其中母豬和商品豬都飼養的農場有1 675 個,僅飼養商品肉豬的農場有1 746 個,僅飼養母豬的農場有434 個,全國母豬存欄量100萬頭,除種豬場外,商品豬場一般很少飼養公豬。
商品豬場需要精液時要到供精站購買,供精站的公豬精液都是由全國范圍內經測定選育出的最優秀公豬提供的,這樣有利于優良基因利用的最大化,對提高丹麥整體養豬生產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共分布有10 個供精站。
丹麥種豬生產水平尤其是繁殖水平非常高,產仔數量尤為突出,平均窩產仔豬達到15.4 頭,2013年全國平均每頭母豬年提供的斷奶仔豬達到30頭,此外,生長性能也非常優秀,生長速度快,30~100 kg 平均校正日增重920 g,商品豬出欄時(168日齡)可以達到108 kg。
在丹麥,如果要從事農業生產和養豬業,必須要接受專業教育,否則,沒有資格從事這個相關行業經營。以達萊姆農學院和布康農學院為例,學校根據學生不同需求來進行階段式教學,學員要學習大農業的一整套技術、管理與操作,涵蓋養殖、播種、農機駕駛與維修、農藥藥理、農田施肥與用藥等一系列理論與實操課程。
在丹麥,2/3 的科研課題是從企業獲得經費,其研究成果企業可以直接使用,如果科研項目不能很好地結合生產產生生產力,那么,將很難獲得科研經費;企業人員是全程參與課題研究的,其科研成果可直接被企業采用,不需要企業單獨進行培訓,節省了時間和人力物力,同時監督課題是否按照計劃進行,實時檢查研發進度。
科研機構與企業、行業協會定期開會研討交流,隨時了解企業需要什么?量身定制科研課題。這就使得產學研達到真正的一體化,使科技進步與科研成果真正地能運用于生產,從而提高生產力。
1)建立了完善的豬育種體系。丹麥的種豬育種體系非常嚴格地遵從金字塔狀的選育數量結構,確保種豬的選育效果。
2)先進的疫病防控技術。丹麥90%以上的種豬場都屬于SPF 場,每年對種豬場進行12 次檢測,確保種豬健康。
3)種豬統一測定、信息公開、統一公豬站和精液中心。丹麥的公豬站運作高效,機制合理,便于優良基因快速傳遞,提高全群生產性能。公豬站種豬快速更替,高指數的種豬連續補進,縮短了世代間隔,提高了遺傳進展。
4)肉質與遺傳結合育種。指標包括確保每頭母豬斷奶14 頭仔豬、豬的合群性、公豬的膻味、在商品群中測定的性狀、使用壽命等。
1)丹麥SPF 中心網站:WWW.SPFSUS.DK,該體系的所有信息都是公開的,參與體系的農場都有自己的賬號,里面有詳細的健康信息,包括歷史的。
2)丹麥只有一個育種中心;SPF 中心成立于1971年,由農場主自發形成(與政府無關),丹麥有2 931 個農場參與到SPF 中心;丹麥78%商品母豬是SPF 豬,100%核心群及擴繁群是SPF 豬。
3)曾祖代母豬擴繁群100%SPF 豬,有25 個農場;核心群100%SPF 豬,來自244 個農場;二元母豬商品群78%SPF 豬,有2 687 個農場;三元育肥豬場35%SPF 豬,約有300 個農場。
4)丹麥存欄母豬大約100 萬,無論是否是SPF豬,屠宰價格是一樣的,SPF 豬的優勢在于其料肉比、生長速度、死亡率等指標明顯優于普通豬。
5)建立SPF 農場更容易得到貸款——政府的一種激勵措施。
丹麥有5 個國家卡車清洗中心,主要是針對防止疫病的傳入而建立的很完善的防疫措施。
1)入站車輛必須在輸出國清洗干凈。
2)卡車清洗中心負責車外清洗消毒與車內消毒。
3)車內清洗未能符合站內要求的一律退回本國重新清洗并隔3日才可入境入站。
4)清洗消毒完畢車輛和司機鞋具后開具憑證方可到指定場所裝豬。憑證分紅、綠2 種,紅憑證只能中轉站裝豬,綠憑證方可入場裝豬。
另外還完善了疫病監測體系。針對核心群和擴繁群,每月檢測1 次項目:支原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2/6 型,歐洲型和美洲型藍耳,沙門氏菌;每年4次檢測項目:胸膜肺炎放線桿菌2 型;每年2 次檢測項目:萎鼻、胸膜肺炎放線桿菌5 型;每年1 次檢測項目:胸膜肺炎放線桿菌1、9、7、4、10 型。針對引種種豬,固定引種來源:盡量每次引種來源于一個種豬場。
農牧結合,適度規模化;大廠房內部規劃,流程化。設施設備合理先進,豬性化、人性化、系統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大廠房內部規劃流程化。
丹麥豬場的糞水處理基本流程是,豬舍糞便定期從糞管道通過水壓力和污泵的作用來到2 個大型的集糞池,再定量從糞池到2 座大型的地上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用于農場的生產能源。沼液再通過干濕分離,分離的沼渣運輸到農場用于其他農田的肥料,分離后的沼液通過管道定期使用于自己周邊農場的農田。養殖糞污主要處理途徑是種養結合的綠色資源化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與農業循環布局合理、設備先進、自動化水平高、機制能夠長效,同時土地政策支持畜牧業與種植業結合。
丹麥農業委員會的基本功能:農業委員會給農場主等出口方面提供幫助,農業委員會中的商務部、技術部和政治部,都歸農場主所有。研發部對豬的研發就有200 人的團隊來研發豬的生產力。技術與支撐都是來源于研發部研發的技術成果。
丹麥氣候偏冷且溫和,動物疾病少,適合動物養殖。丹麥是平原,自然災害少或無自然災害。出口中國的豬蹄、豬耳和尾巴都是有很高經濟價值的。豬分割后哪個市場價格高就賣哪個市場。
豬肉品質控制遵守歐盟法規和丹麥自己國家法規,丹麥國家法規更嚴格。行業內有自發形成的約定,如屠宰場內屠宰必須符合160 項的要求。有特殊的生產合同,必須有約定的條件,按照要求生產的豬肉價格也相對高,還有額外的補助。特殊要求有動物福利,抗生素的限定。養豬行業90%出口,大多數國家自給自足,因為出口所以質量要求高,只有質量好才能說服消費者。
比如,抗生素不能有一點殘留,促生長抗生素和激素完全禁止使用,所有抗生素都是處方藥。開處方的獸醫與賣藥的之間沒有一點利益相關。不準在開處方獸醫處買藥。每個豬場獸醫用藥國家都有監控。禁止抗生素的另一個原因是殘留的抗生素會讓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會通過食物影響到人,平時國家對此經常監控。促生長型藥物2000年開始禁止使用了,總的抗生素的使用量在下降。抗生素的使用量與產肉量相關,2009年是抗生素使用的高峰年,后來逐步下降,且禁止用于預防疾病,而用于治療時抗生素的使用量有嚴格限制,每公斤活體重使用抗生素是49 mg,在世界排第8 名。
通過對丹麥各類養豬場、屠宰場、肉類加工廠、養豬設備公司等實地考察,我們認為丹麥養豬業能夠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而且生產水平得到世界公認,得益于以下幾方面的優勢:①給豬創造優良的生活環境;②繁育出優質的品種;③給豬吃完全符合豬生長需要的營養;④注重環保、發展生態循環農業;⑤配置先進的設施設備;⑥公平合作的經營理念。